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

中医认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中医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则為溺与气”。也就是说,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反之,则会出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调节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理规律。

养后天 保先天

中医将人的脾胃称之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将肾称之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藏之地。故而对老年人来说,养后天,饮食有节,保先天,重视藏精乃是更為重要的。

有节,脾胃健运,化源不竭,正气充沛,可以延年。中医有“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為脾胃之健,对维持机体的气血通调,筋骨之健,乃至生命之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较虚弱,注意保养脾胃的健康,也是延年益寿的关键。保先天,乃是保养肾气,肾藏先天之精,為水火之宅,是人体一身元气之所至,五臟之阴非此不生,非此不化,肾在人的生殖、发育、衰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保养肾精,对於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应该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老閒而少欲,心安而何惧”。只有善於调养,才能保真全神,精神并茂,乃延年益寿之妙道。

调情志 惜精神

中医把人的情志变化归纳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方面,称之“七情”,“七情”不节,精神过劳,则神志散乱,气血失调,内臟不安而引起各种疾病。中医认為”喜乐无度则伤心,大怒气逆则伤肝,悲哀不止则伤肺,常忧久思则伤脾,大惊卒恐则伤肾”。老年人的情感易躁易动,平时应注意调节七情,减少各种异常的刺激,防止七情过激,心胸要宽,遇事不慌,无所惊恐,少思无悲,精神愉快,才能永保安康。

慎起居 宜劳逸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这也是养生一妙道,起居有常乃是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是指活动的动静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协调,气血和平,臟腑机能均衡,故可健康长寿。中医认為,活动可以促进气血正常的运行转输,筋骨刚劲,臟腑和调,病不得生。所以说慎起居、宜劳逸也是养生要领之一。

勤锻炼 益长寿

体育锻炼可以保健身体,预防疾病。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气血疏通,促进臟腑的功能,“春三月,此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便去生。”但是,老年人由於年事已高,体内臟器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故锻炼要适度,不可过激、过强,以防损害身体。

养生重在养心

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的是老人以不贪為贵。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如果人生在世,忧名、忧利、忧私、忧家,难免包袱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心绪烦躁的人是不可能颐养天年的。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既擅长治病,又擅长养生。张仲景的精神养生益寿大法,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他认為“养神畅志、立志修德”是精神养生之根本。他的一生清心寡欲,排除杂念,思想清静,节制私欲(包括名利的奢望及酒色之欲等),并注意消除嫉妒心理。古人云: “厚德载福”,多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这叫“外功内果”。

本文留言

作者李修命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