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大麻烦:存款失守(图)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4年11月03日讯】互联网金融“宝宝”的崛起,令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环比大降近2%,存款加速流失成为银行业最头疼的难题。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的数据,A股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日前平淡收官。尽管近10%的净利润增速基本符合各方预期,但三季报数据中一些潜在的不安因素仍旧让市场平添了几分担忧。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较2013年年末的70.42万亿元,增幅仅为7.38%。
存款一直是中资商业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如今银行存款加速流失已然成为制约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一大隐忧。在存款增速下滑、互联网金融大肆“吸金”等压力下,往日“傲娇”的商业银行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业务结构调整、布局互联网金融等多点发力,以期挽回颓势。
华尔街见闻网此前曾报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国有五大行一起严重挤压了中型银行市场空间,并且程度有望继续加深。因为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投资者认为二线银行需要进行创新、拥抱互联网金融。
中证报则评论称,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信贷的投放,他们呼吁监管层进一步放松存贷比指标。
交通银行存款较年初负增长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在利率市场化下,一个最大的‘新常态’就是银行所面对的存款流失问题。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银行负债当中存款占比整体上持续下降,从过去最高的84%下降到现在的76%左右。与此同时,各类投资理财迅速崛起,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银行理财等规模共计38.8万亿,相当于银行存款规模的40%。它们都已成为银行存款的有力竞争者。”
早在今年中报时,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已现端倪。到了三季报时,银行存款增长几乎“全线失守”,除了平安、宁波、浦发、民生、招商、南京等银行,其余9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较上年末的增速都只有个位数。而交通银行三季末的存款余额,较上年末甚至是“负增长”。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的客户存款规模为28757.25亿元,较年初上升了8.45%,三季末时点存款规模下降了1774.88亿元,存贷比环比提高4.2%至73.6%。而光大银行三季末存款余额为17282.79亿元,其中报时的存款余额为17962.82亿元,三季末时点存款余额下降了680亿元。兴业银行三季末的存款规模为22052.28亿元,季末时点存款规模下降了412.94亿元,环比下降了1.8%。该行第三季度同业资产减少953 亿元,环降8.0%。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存款余额增速放缓,与监管部门控制余额波动有关。9月上旬,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23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否则将按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监管纠正与处罚措施。
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三季报数据显示,9月末集团存款129824亿元,较年初增长6.21%,较6月末增长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内存款零增长。受监管机构出台的存款偏离度政策影响,三季度存款没有增长。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随着理财产品期限结构的调整,今年四季度建行的存款增长依然不容乐观。作为最主要来源的存款增长乏力,也制约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爱恨交织银行理财
对以往习惯了“躺着赚钱”的商业银行来说,即便此前有所预期,但是也没想到存款增速下滑如此之快。万不得已,为了防止存款“搬家”,银行不得不“软硬兼施”。
不论是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还是银行版“宝宝”产品,都说明“傲娇”的银行在不断放低、放软姿态。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以来,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不断上升,现在有些理财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比之前7折的房贷利率都要高了。但是为了留住存款,这理财产品就是再想停也不敢停。”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存款也不得不加快“创新”的脚步,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上,北京银行“直销服务体验馆”就吸引了不少老百姓的“围观”。直销银行的开户签约服务极其简便,通过现场布放的远程签约机即可快速完成,整个过程用时仅三分钟。交通银行则在金博会上力推“可视银行卡”,不需要登录网银、不需要去银行网点,卡片的电子纸屏幕可脱机实时显示电子现金账户余额,用户只需轻轻一按,即可显示当前余额。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不少现场的普通储户,发现银行的这些创新手段不仅勾起了吸引储户的“猎奇心理”,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报中,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都提及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布局,个别布局较早的银行更是从中尝到了“大甜头”,其中平安银行尤为明显。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直通银行、微信银行、口袋社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了平安银行物理网点之外的有效延伸,为其带来存款的大幅增长。三季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存款余额达到15,081.79亿元,较年初增长23.93%。其中,公司存款12,619.50亿元,较年初增长25.53%;零售存款2,462.29亿元,较年初增长16.33%。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存款“大搬家”,不少商业银行不得不出硬招、狠招。此前就有媒体爆料称多家大行关闭了股份制银行的POS机理财转账业务端口,严防存款搬家。另外,多家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资金归集的单笔额度进行限制。民生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当前存款出现流失的情况下,防止存款流失仍是银行的重要任务。有些大行就关闭了我们的端口,但是我们对外的转账功能还是正常的。”
对于“吸金大户”的互联网“宝宝们”,上述银行的额度限制也是“一紧再紧”。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微信理财通的各银行买入限额中看到,目前支持理财通买入的14家银行都设置了限额。其中,除了工行、交行、浦发、平安等单笔单日限额5万元,其余银行的单笔单日限额都在3万元以下,兴业银行单笔单日限额5000元。另外,工行、建行、浦发、上海银行等还有单月的额度限制。
存贷比调整呼声再起
无论银行如何“软硬兼施”,估计存款增速下滑的趋势一时间可能难以有效遏止。因此,业内对于存贷比放松的呼声再起,称“如果监管层不做出调整,银行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
交行由于存款流失较大,面临存贷比进一步上升的压力。三季报数据显示,9月末该行存贷比已达到73.92%(6月末、上年末分别为72.37%、73.40%),逼近监管红线,业内人士预计这有可能制约交行未来的信贷增长。建行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三季报显示该行存贷比压力凸显,9月末存贷比为72.02%,较年初提升1.09个百分点,直逼75%的监管线,分析人士预计这将对该行贷款投放能力构成约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现实情况是,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存贷比考核已越来越难以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在存款偏离度考核下,银行仍很难改变追逐存款行为。在该监管下,银行存款吸收难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阶段性存款增速进一步放缓、负债成本难以有效下降、从而限制信贷投放能力的可能性。他进一步指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而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75%的存贷比考核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
除了逐步取消存贷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建议监管层应从几个方面予以转变:一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即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二是提高负债方的稳定性,推进同业存单的发展,开拓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三是打破刚性兑付。目前理财市场上有着强烈的刚性兑付预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征没有彰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