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视角】国家体制:中国经济的市场吸金器(下)
——“2014中国实体经济困局”系列之五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5年01月16日讯】(接前文)
二
市场吸金器是个流程。中国经济是由体制主导为体制服务的经济系统,根据体制的定义,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定性,反映出体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市场经济,也就是定量,反映出市场的从属地位。市场的存在是为体制服务,中国市场内运作的任何实体都为体制输送利益,体制则由人操控为人服务,市场从实体大量吸金后,体制也成为个别人的吸金器。
资金在市场中流动的轨迹可以被称为吸金器流程:绝大多数人→资金→(实体)经济→(实物)市场→体制经济单位→体制核心单位→一些人。从这个流程不难看出,整个流程都起到吸金器的作用,实体经济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市场是起到吸金器作用的关键轴点,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意。
市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虚拟经济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收藏品市场等;一个是实体经济市场,也就是实际使用品的买卖。把“杭州某金属材料公司诉中铁十八局案→中铁总公司业务及财务报表分析→中铁老总跳楼”三个事件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整个流程的作用。如果没有某杭州公司,其企业主不需要花数千万做生意,可以用来进行其它消费;如果公司不和十八局做生意(市场),也不会将2300万货值的产品给十八局;如果没有中铁和其它央企建筑单位(体制经济单位),铁道部(体制核心)也无法将摊子铺的很大;没有铁道部的大摊子,也不会有以刘志军(坐牢)和白中仁(自杀)这些人所代表的个人利益。
资金链断裂后吸金器流程的效用更加显著。打个比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像一个体制的养鸡场,每个实体(包括个人)都是鸡场里下蛋的母鸡,为体制提供鸡蛋。体制收入高条件好时,主要收鸡蛋偶尔杀杀鸡,当体制缺钱时,一个是吸引圈外的鸡进入养鸡场,另一个是杀鸡取卵,一次性把实体的钱都拿到手。
2001年资金链断裂之前,体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市场的交换原则,采购实体的产品和服务大都会付钱,2011年后体制开始缺钱,就想调动社会资金。国家鼓吹创业尤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靠家庭支持创业。这种创业实际就是摆个小摊开个小店,不仅白辛苦还盈利微薄甚至亏损,这种“花钱→创业→亏钱→心理痛苦→金钱受损→生活受困”就是体制号召圈外的鸡进养鸡场。
市场吸金器在不同市场中起着相同的吸金效果。1990年代开始,中国官方将中国经济划分为三部分:出口、投资和内需。市场分两个方向:出口,主要指针对欧美等国家出口,可以看作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投资和内需主要指中国国内的经济,可以看做内向型经济。外向型和内向型经济具有本质不同,为不同经济服务的实体也具有本质的不同。
市场从两方面影响实体:一是市场分隔,中国经济由不同的市场组成,形成不同的实体经济,不同实体经济相互隔离处境不同,一部分实体陷入困境时,其它部分并没感知或者觉得与自己无关,实体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市场内以类似的方式一波波主动为吸金器输血送钱。二是整体市场恶化,不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不同市场相互交织逐渐对实体形成绞杀,实体处境日益艰难。
中国官方主导对实体分隔。首先,中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主要以加工组装为主,是外向型经济,特点是出口产品价格高客户稳定诚信度高,企业致力于提高质量保障品质稳定发展,有的企业还为中高端品牌代工利润可观;其次,中国还有很多产品向欠发达国家出口,这些国家的需求与中国国内市场类似,为这些市场供货的企业可视作内向型经济,内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市场需求只看价格不看质量。
2008年前中国经济以出口为主,以国内投资为辅,内需靠后。上世纪1990年代开始,中国官方就将获得外汇作为首要任务,组装加工出口是当时获得外汇的主要途径。实体出口后,中国官方通过外汇管制,也就是强制结汇,把外汇抓在自己手里,再印刷人民币给实体。这等于是通过实体,把世界不认可的人民币置换成了国际通行的货币美元,所以中国官方政策大力推动出口,所有资源向出口倾斜。
1990年代初期,珠三角由于地方税收和其它政策宽松,与香港距离近,再加上国家政策倾斜,成为中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地区。1990年代中期,珠三角一方面从港台日本韩国获得订单,一方面争抢东南亚的订单,出口更加迅猛的增长1990年代后期,江浙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名义建立工业园,与珠三角争夺海外投资,刺激本地出口加工企业扩张,长三角的出口也快速发展起来。
内需主要指中国中下层民众的消费。1990年代开始,以农业和苏式工业为主的中国内陆经济衰落,而沿海地区的出口还没发展起来,体制在收入剧减的情况下打破对国企工人关于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福利承诺,国企工人下岗,在扩大内需的口号下实施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和养老保险化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体制不仅成功地甩掉包袱还扩大了收入来源。三化后,体制的投入大幅减少的同时还获得大量的收入。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等规则出台后,企业和个人不仅要交纳个人所得税,还要上缴险金给当地政府。
近年来缴交比例不断提高,给人们生活造成沉重负担。民众承担这些费用后只能紧缩家庭开支,将来必须为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项目买单捉襟见肘,除了吃饭、家庭日用品和交通通讯等生活必需外失去了消费能力,内需越来越弱。
投资和内需催生出一个特殊的内需阶层就是体制单位。体制单位包括各级政府、垄断央企和地方国企(包括房地产企业)、各种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和医院)等。
铁公基是体制主要的利益来源,是体制最关心的部分。投资是把出口创汇收入转变成体制消费的中间手段,投资建设过程中,体制中的权力者获得巨额利益。铁公基建起来后,国内主要的经济都经过铁公基,掌控铁公基的权力者操控巨额收入,不论建设国家大剧院还是豪华政府办公楼,都既能得到回扣又能享受。
另外,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以及以慈善为借口的大量募捐,也是体制内的人群获取大量金钱实现个人享受的途径,参考郭美美事件,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各级权力者追求高消费,大都采用进口中高端品牌,奥迪和帕萨特作为体制认可的品牌长期保持销量领先地位,这些人推崇欧美日等中高档或者奢侈产品/品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而他们的这种消费习惯,让中国本土实体很难从他们那里获利。
市场吸金器的作用就是将大多数民众手里的钱流通到体制和体制内少数人的手里,这些钱又被花到国外和外资品牌,这从几个方面挤压本土实体生存空间:1.大多数民众的钱都流通到体制手中,本土实体赚不到民众的钱;2.本土实体被体制经济欠账赖账,资金链紧张处境艰难;3.体制和体制内的少数人,主要采购进口品牌和外资品牌,间接增强外资品牌的实力。
民众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实体被欠账赖账越来越多,外资品牌日益强大,本土实体基本没有了活路,国内市场出现断崖,国际市场下坡路的曲线更陡峭,实体批量倒闭近在眼前。(第五部分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