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记》一书着于1921年值1922年之间,适値人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地球杀气弥漫,灾祸纵横。此时中国正进入中华民国时代,欧风东入,世间伦理尽丧。特降此书,警醒世人,修善戒恶。(摘自百度)
“洞冥”,言洞悉冥漠幽冥之事,即指天堂、地狱而言也。本书前半部分观地府,后半部分游天宫,将天堂、地狱之实情和盘托出,揭示修道、寻法千古不传之秘。书中圣贤、神仙、佛陀亲自言传示谕,汇集于一书之中,实为古今中外之所未有。此书堪称劝人向善,引导育人之最佳奇书!
曾将此书推荐好友,皆因古文艰涩难懂,生僻字不晓其意而无心阅读。余感甚为可惜。今人不习古文,以致国粹瑰宝被束之高阁。圣道不能广播,万民不得教化。大众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下随波逐流,迷失自我。为权、为钱、为女色、为逐名利而无所顾忌,造恶众多。如人在造恶之前读此奇书,晓因果,知报应,何必日后沉沦地狱,遭受苦刑?!为扭转社会邪气,警醒世人,遂将书籍翻译成白话文,以正人心道德,挽救社会颓风!
本人古文水平亦有限,错误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出。我定当勉励改正,以利此书大行于世,广印传播!(意净居士于2014年11月24日)
第一回:延康末至尊排劫运庚子年五圣捧纶音
五圣行宫纪录仙官杨椒山先生降坛词(调寄:一翦梅)
奉命垂书下碧天,笛韵悠然,琴韵缠绵。清风送我到乩筵,烛灿金莲,香馥龙涎。
特与诸生演妙玄,裁罢花笺,降罢瑶篇,奇书阐出永流传,是好奇缘,是救生船。
【清逸有仙气】
话说宇宙混沌初分,人类降生,古往今来,朝代更迭。已经不记得几经太平,几遭劫运。茫茫宇宙,问天无言,桑田沧海,感叹不已!(上下千古,凭吊兴衰,为全书之笼罩。)上古之人,心地单纯善良,所以他们享太平长久,所遭劫运也轻。后世之人人心狡诈,所以他们享受太平时间短暂,而遭受的劫难却更猛烈。(善恶两相比较,具见根源)每次劫运来临,虽说是:“天数”,而造成这种劫难的根源,其实是人心。(二句是此书根本)人既造恶,上天不能不应之。上天并非刻薄残忍来对待百姓,这本来就不是天意!
【感召大劫,而反怨天愦愦之极】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可知劫数降临,实际是人自己招来的。人如果知悔知惧,还有希望可以挽回。(人心转处天心转)无奈世人糊涂,不畏天威,只知作恶,种下孽缘,等到天降灾难,于是推诿说是气数使然。更有甚者,抱怨天公不仁,这不是一派胡言么?(狂悖之极)
这段议论,从何而来?因为我一直在五圣行宫,担任纪录之职。凡五圣帝君经历事迹,及一言一行,我都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并全部登记造册,详加记录。所以至今仍历历不忘。(世人何由得知?)
可叹数十年来,人事变迁,百姓放纵恣肆不可终日;(我亦伤心)幸赖五圣辅佐上帝,竭力维持。自1900年至今,五圣帝有补天浴日之功,旋转乾坤之手,(非谀非阿)假如世上没有五圣,早已不堪设想!(尚堪问吗?)
【垂书挽救人心,其关系郑重如此】
怎奈世间恶习传染,流毒天下。一般狂妄之人,甘心随声附和,不分香臭,不辨善恶,就像在醉中梦中,愚顽固执,难于教化。(可诛可杀)此辈狂徒逆子,如果不悔悟,改弦易辙,那世界终无宁静之日。(可叹可悲)所以关圣帝别出心裁,拟新出一部奇书,以作最后救世之努力。(婆心救世几时能了)因命我从庚子年以来,将五圣救劫始末,飞鸾绍坛,一一传出,供世界众生知晓,才不辜负五圣多年苦心。(五圣欲世人改恶从善,共乐雍熙,世人其悯此婆心否?)
【二句为世运盛衰升降以大关键,亦即此书之大关键】
我等既奉命发起编录此书,寻流溯源,必要从清朝末年叙起。读者可知清朝末年,人心已坏,种下祸根,(病根在此书之发源亦在此)孔教不遵,崇尚新学,纲纪渐废,习染欧风,以至五伦不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亏,将文明礼教之中华,沦为禽兽黑暗之世界;天柱折断,地维倾覆,悲哉!悲哉!(痛哉!痛哉!尚忍言哉?)
庚子年1900年元旦,上皇驾坐凌霄,望下界黑气腾腾,布满世界,不禁拍案大怒,说:“下界什么人,恶孽如此之大?必须降罪对他们严惩。”(自作之孽,其将谁尤?)当时即通知诸天仙佛圣众,并命令冥王备办恶籍,速呈玉案。随即敕令各部神将天使天丁,分布战争、水火、雷击、瘟疫、豺狼、蝗虫、旱涝、饥荒等灾难,务令收尽恶人,以充劫数。(可知惧否?)消灭之后,打入冥府,永堕地狱,历千万劫,不得人身。(可知畏否?)各神立刻奉照圣旨施行。
当日上皇盛怒之下,颁下此旨,众神仙面面相觑,(无不战栗)不知所措,因此同跪在金阶前,恳求消减劫数。(我亦在列)上皇不允,各神只好徘徊退却。这时班中有关帝、文帝、吕帝、颜帝、大士,是为五圣,见圣旨已拟下,难以挽回,而又不忍下民受此惨劫,于是一起跪下,哭泣恳求,声随泪下,湿透襟袍,(凄凉如此,果为何人?)上皇仍不允。五圣因救民心切,叩头泣血,一连跪恳七日七夜,哀动至尊,(哀尔痴迷感动否?)至尊于是说:“卿等诚恳哀求,为民请命,朕岂无慈悲之心,但下界人民,造孽已深,断没有解脱赦免的道理。卿等有何良策,能使世人改恶从善?消此黑气,让朕宽心?”(帝德好生,无不载帱于斯益见。)
五圣同声奏曰:“如蒙至尊开恩赦罪,使下界人民劫难减轻,臣等甘愿临凡,分省飞鸾阐教,教化万民。如果没有成绩,臣等甘愿领罪。”(大愿无伦)至尊闻奏,脸色有所缓和,对五圣说:“卿等具此宏愿,朕甚嘉之。但下界人民,陷溺已深,人心已死,化导良不容易。(言之可悲)朕仔细想过,当今时局,除飞鸾阐教之外,没有其它好的办法,(上帝不得不已之苦心谁人鉴之?)卿等既负此巨责,应当各自勤勉,切勿懈怠。尔等所发誓愿俱在,希望各自珍重,努力而行。”(望民如此,责臣如此,帝心昭昭,声色俱厉。)
说完,五圣再拜稽首谢恩,领旨下殿。同至行宫,商量分省阐教之事,一一妥协,然后临凡。正是:“不忍寰区遭浩劫,满腔恻隐救残零。”不知五圣阐教,从何着手?欲知其详,且听下回分解:
总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败坏,风俗因之;圣帝特颁此书,以救人心,以济世道,以挽狂澜;字字金针药石,非稗史可比。
开宗以人心善恶,感召祸福,已挈全书纲领,真得振衣干仞岗之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