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将莫自牢 千兵万马避白袍(图)
(网络图片)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这原本一搪塞之举却成就了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北伐征程。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纵横千里,屡战屡胜,居然杀进魏都洛阳,扶立元颢为帝。一时间北朝谈陈色变,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战争类型:信战——战争的决定因素,有时不在兵将的寡众,而在于能否做到将士同心,主帅行赏罚、讲信用、严法纪、不徇私,则上下一心、团结对敌,战无不胜。
战争深度解析:公元529年四月的建康,烟雨朦胧。宋景休起得很早,美人琴娘起得更早。两人对视,宋景休眼里的冷峻替代了往日的温柔。此次随陈庆之出征的七千健儿,全部放假三天,每个人都先去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宋景休来到绮红楼,为他心爱的女人琴娘赎了身。那三天,这个女人是完全属于他的。琴娘为他沐浴、为他更衣、为他梳头,再为他换上鲜亮的铠甲。最后,女人为他捧出了白袍。——白袍!如女人肌肤般的白袍!这注定将是震撼一个时代的颜色。
陈庆之,义兴国山人,庶族出身。在门阀制度森严的魏晋南北朝,庶族出身就意味着在政治前途上被处以无期徒刑。但不幸中的万幸,陈庆之选择对了主人。他的主人的名字叫萧衍,南梁王朝的缔造者。陈庆之自幼就是萧衍的书僮,十六岁跟随萧衍反齐,是萧衍身边的亲信随从。十八岁的时候,陈庆之由书僮被提拔为主书(秘书),工作性质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也许在别的朝代,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干一阵就能外放,征战沙场或是为一方父母官,都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在讲究出身的南梁,一切对于陈庆之来说都是那么的遥远。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陪主人梁武帝萧衍下棋。
萧衍是个超级棋痴,下起棋来如痴如醉、通宵达旦,身边的人和大臣,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陪他下棋。唯一能和他耗的就只有陈庆之。除了陪萧衍下棋,陈庆之喜欢交结军界的将士,散财聚义,和官兵们打成一片,在南梁军队博得了很好的名声。陈庆之干着秘书的活,但他明白,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还是在沙场。
陈庆之等了二十四年,终于让梁武帝良心发现,该让陪自己下了二十多年棋的亲信带几个兵出去遛遛,威风威风。公元525年,已经四十二岁的陈庆之圆了他的将军梦,被任命为武威将军,接应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叛乱。第一趟差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未伤一卒,未损一兵,人家都把这视为萧衍对陈庆之的一种恩赐。一个“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能打什么仗嘛!不过就趁机出去显摆显摆罢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快,陈庆之就证明了自己。不久,萧衍又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率兵二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这原本也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从仅仅给陈庆之派了二千人马就可以看出。可是风云突变,北魏不愿意让徐州落入南梁之地,派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领两万兵,在陟口一带扎营,阻击梁军。二千VS二万,对在战场上还是菜鸟的陈庆之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战争的结果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陈庆之面对兵力多出自己十倍的敌人,主动发起了攻击。
《梁书》上对这战的描述很简单:“进薄其垒,一鼓而溃。”无法用文字来描写这场战争的场面,感觉像武侠小说里的对决,强大的对手倒下时,并没有看清这个弱小者是怎么出招的。此战有了一个惊艳的开头,却换来了一个荒唐的结尾。此行的主帅,萧衍的儿子——豫章王萧综,一个轻度精神分裂者,老怀疑自己不是萧衍亲生的,而是老妈吴淑媛与前齐东昏侯所生(之前吴淑媛是齐东昏侯的妃子)。为了证实,萧综特意跑去东昏侯的坟墓把东昏侯的尸骨挖出来——滴血认亲。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证明滴血认亲的科学性,他竟然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把血滴在了儿子的尸骨上,加以确认。一系列实验的结果就是萧综认定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而萧衍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陈庆之击溃了敌人,豫章王萧综看到了北魏军队却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连夜投奔了北魏人。主帅跑了,这仗没法再打,陈庆之也无法完成护送的任务,只有撤退,徐州落入北魏之手。此战虽未胜,但南梁王朝上下终于见识了书僮出身的陈庆之卓越的军事才能。四十二岁的陈庆之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关中候。
但是陈庆之毕竟从军太晚,而此时北魏日渐衰落。南梁武帝在前两次北伐失利之后,也变得小心慎重,加之萧衍开始一心向佛,不愿再多起兵事,双方都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陈庆之并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将军,一直等待一个机会,在沙场上建立不世功勋。机会终于来了,但是这个机会看起来又是显得多么残忍。
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六镇起义,契胡部酋长尔朱荣借镇压起义的时机崛起,兵力日盛。公元528年,北魏胡太后毒杀魏孝明帝元诩,立元钊为帝,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名,进军洛阳,于河阴杀胡太后、元钊等王公卿士二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繁华的洛阳变得阴森凄凉,一时“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之后,尔朱荣成为了北魏的实际掌权者。
北魏北海王元颢逃到了南梁降梁,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面对北魏的大乱,梁武帝萧衍也感到有机可趁,但他依然很谨慎,于是他仅仅让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归北。七千兵马北征,所有的人都为陈庆之捏了把汗。——这无疑是羊入虎口!陈庆之坦然接受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喜欢这样的挑战。
公元529年四月,陈庆之率领着七千陈家军和一个光杆“皇帝”元颢自铚县出征。出征前,陈庆之让全军的将士全部披上白袍。战袍,也是丧服。那出征的丧钟,为谁而鸣?陈庆之北伐第一战,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攻破了北魏有七万人驻守的睢阳城,睢阳守将丘大千投降。随后北魏济阴王元晖业率领两万羽林军救援,屯入考城,坚壁死守。陈庆之用浮水筑垒法攻陷考城,济阴王元晖业被俘,同时还缴获了战车几千辆。
陈庆之部队继续向荥阳方向前进。睢阳、考城的失守,北魏朝野震惊,急派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林军七万,进据荥阳。同时令刚平定山东邢杲起义的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部星夜驰援荥阳,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城下将陈庆之一举全歼。
荥阳是有名的坚城,历代兵家所重的军事重镇,虎牢关天下奇险,历来易守难攻,陈庆之小小七千人马,能够攻破近十万人守据的荥阳吗?荥阳攻城战开始并不顺利,陈庆之军死伤五百(对于一支七千人的部队,是很大的伤亡数了)。这时候,又传来了元天穆正率大军赶往荥阳的消息。面对城高壁深的荥阳,全军将士均感到恐怖和绝望。
在阵前,陈庆之发表了直白而振奋人心的演说。他说:兄弟们,我们一路杀到荥阳城下,屠城掠寨,杀了很多北人,即使死N回也够本了,现在元天穆的部队正在赶来,我们要死,也要把荥阳城攻下来,再好好地和元天穆干一场。陈庆之的话激起了白袍军的激情与烈火,全军用命,仅一鼓的时间,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就率先登上了荥阳城墙。
五月二十三日,陈庆之攻陷荥阳。此时元天穆大军的先遣部队已经赶到(这意味着陈庆之晚一天攻陷荥阳,就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境地),由骠骑将军尔朱吐木尔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兵九千,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领骑兵一万,据虎牢,元天穆也随即带兵至虎牢。而荥阳城的硝烟还没有消散,经过荥阳攻城战,白袍军已经极度疲劳。但陈庆之却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我们疲惫,敌人千里赶赴而来,比我们更疲惫。陈庆之决定出击,孤军深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陈庆之率领三千骑兵(此数应该为北伐军的全部骑兵数),杀向天下第一关——虎牢关的三万敌军。北魏军压根没有想到陈庆之竟然敢弃城出击,颓然大败。尔朱吐木尔与元天穆单骑逃走,尔朱世隆率众逃跑,鲁安献关投降。五月二十四日,陈庆之攻陷虎牢。
荥阳、虎牢相继失陷的消息传来,坐在洛阳的孝庄帝元子攸吓得连夜逃出洛阳,投奔并州的尔朱荣。陈庆之的白袍军,成为了北魏军的噩梦。
洛阳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为首的百官一时没了主张,得知陈庆之逼近洛阳,只好派人迎元颢入洛阳为帝。元颢恐怕还以为自己是做梦,不到三个月,陈庆之竟然就从铚县将他送入了洛阳,而且还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占据洛阳后,陈庆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明白当前敌我实力依然过于悬殊,陈庆之向元颢提出应速请南梁大军支援。元颢却打起了小算盘,认为七千人的南梁兵马就这么厉害了,再多请点过来,那这江山也不是他的了。他拒绝了陈庆之的要求。
建康的南梁王朝听到陈庆之的捷报,虽然高兴,但萧衍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对陈庆之开创的大好局面漠然视之,并没有再派兵跟进,仅仅给予陈庆之一纸嘉奖而已。
元颢与萧衍坐失时机,而北魏方面,尔朱荣与北渡的孝庄帝元子攸会合。两个月时间里,纠集了三十万的兵力,号称百万大军,狼烟滚滚向洛阳杀来。而受降的各地也纷纷反叛。元天穆纠集旧部,重新占据了睢阳,陈庆之率部出击,再次大败元天穆,收复睢阳。之后,陈庆之又北上,占据北中郎城,阻击尔朱荣的部队渡黄河。
十天内,陈庆之与北魏名将尔朱荣大战十一场,尔朱荣部伤亡惨重,却不得渡黄河半步。尔朱荣一度心灰意冷,“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
这时尔朱荣部有高人(《南史》谓刘助,《北史》谓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给尔朱荣算了一卦,说不出十日必可定河南,让尔朱荣重起战意。尔朱荣决定避开陈庆之,从元颢派兵驻守的另一黄河渡口硖石偷渡。魏兵渡河成功,元颢的南防线全线崩溃。元颢本人率帐下数百骑南逃,奔至临颖时被魏兵追及杀害,随即洛阳失陷。至此,北伐宣告失败。
陈庆之的部队成了孤军,集结南返。尔朱荣怎会放过这样的敌人,率军追击,但他又不敢追得过近。白袍军且战且退,尔朱荣的部队不即不离地跟着,就像是护送着陈庆之南归一样。也许是这支部队太优秀了,优秀得连上苍都开始忌妒了。北魏几十万大军都无法歼灭的百胜军队,在撤退到蒿高一带渡河时却遇到了山洪暴发,全军覆灭。
败于人类不可预知的天灾,或许也是这支部伍最好的结局。“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白马啸西风的传奇就此落幕。
神奇的白袍军团全军覆灭,但他的缔造者陈庆之却依然神奇般地活了下来。陈庆之乔扮成一个和尚,在豫州人程道雍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南梁,继续着他传奇的戎马生涯,为南梁捍守疆土,于公元539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梁武帝萧衍对陈庆之的评价,可谓中肯。
关于陈庆之北伐的这段历史,太过于传奇了,传奇得令很多人都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那么,陈庆之北伐,是南北朝历史上的一段不朽神话,还是后世史学家编造的历史泡沫呢?仔细分析,陈庆之率领的七千白袍军北伐北魏如入无人之境,视几十万魏军如草芥,是有其特殊背景和原因的:首先,是北魏正逢内乱,从胡太后毒死魏孝明帝到尔朱荣搞河阴之变,北魏政权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一盘散沙,人人自危。这种情况下的北魏政府是组织不起对北伐军的有效阻击的。二是陈庆之北伐的时间选择非常聪明,出征的时候北魏爆发了邢杲起义,北魏的很多兵力都被调集去扑灭这次起义,防线相对空虚。三是出征的时候,北伐军只有七千人马,但有元颢这个旗帜。从睢阳之战丘大千投降开始,就陆续有降兵加入阵容,这些降兵虽然战斗力很差,但是在后勤补给等方面给予了北伐军很大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才有了陈庆之的传奇神话。
值得玩味的是记录同时代大事的两本史书《梁书》、《魏书》,对陈庆之的记载却不一。《梁书》大费笔墨渲染,将其神话;《魏书》对陈庆之却只字不提,提到上述事件都以元颢一词代过。可以认为,《魏书》对陈庆之的只字不提恰恰证明了陈庆之北伐的真实性和传奇性。即使抛去《梁书》渲染出来的泡沫,陈庆之北伐,对于北魏来说,仍然是一个耻辱的代名词。那些事件和数据,就算去掉泡沫,拿出来也实在太丢人,所以,干脆只字不提陈庆之。
仅仅七千兵马,陈庆之就搞得北魏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如果此时萧衍带领后续部队杀过来支援陈庆之。那中国的历史,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走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