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8月16日讯】本周中国央行创纪录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间价两日连跌逾千点,跌幅3.5%。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这让人联想到美国银行家James Rickards四年前提出“货币战”理论。2011年Rickard出版了《货币战争》(Currency Wars)一书。书中写道:
“全球三大经济体发行的三种超级货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是新一轮货币战争的三大豪强。这第三次货币战争始于2010年,是2007年全球经济萧条的产物。其主战场是美元和人民币对决的太平洋、美元和欧元对决的大西洋,以及欧元与人民币对决的欧亚大陆。”
印度《经济时报》梳理了Rickard书中的三次货币战争,它们分别是:
第一次货币战争(1921年-1936年)
它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正是在1870年至1914年创造了价格稳定的金本位制时代结束后。其战争根源是英法两国战后无力偿债和德国支付赔款。
德国为弥补财政赤字和支付战败赔款超发货币,1921年发生恶性通胀。这迫使法国1925年为维持竞争力让法郎贬值,英美两国又回归金本位。到了1931年,英国被迫让英镑大幅贬值,脱离了金本位。美国和法国分别于1933年和1936年取消金本位,任由本币贬值。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禁止私人持有黄金,金价维持在每盎司35美元。直到英法美三方订立协议才终结那轮竞争性货币贬值。
第二次货币战争
它始于1967年英镑贬值,英镑大量超发,发行规模是英国全国黄金储备的四倍。通胀上升迫使法国退出同英、美、意、荷、比、德、瑞六国共同建立的黄金总库,其份额由美国承担。
次年爆发黄金抢购潮,美国半个月流失黄金14亿美元。为保持每盎司黄金35美元,同时减轻黄金兑换对黄金总库的压力,那年美国召开会议,决定黄金在私人市场与官方间市场实施两种价格。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放弃金本位,终止每盎司35美元的兑换价,并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在实行贸易保护的同时打响货币战。1972年英镑又贬值,同年6月德国实施资本管制,美国陷入经济衰退。次年IMF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死亡”。
第三次货币战争
它始于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对美贸易出现大规模顺差,美国当时指责中国“操纵货币”。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推出QE这类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由此贬值,美元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主要货币开始下跌。
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推行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宽松政策,日元开始贬值。欧洲央行从去年起推出购买ABS资产和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宽松措施,今年3月正式启动QE,购买欧洲国家主权债券。大宽松措施也推动欧元汇率下行。
本周中国央行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引发人民币两日大跌,人民币贬值令韩国、泰国、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开始考虑是否要竞争性货币贬值。
海外媒体提到,西方分析人士担心人民币贬值会掀起全球通缩大潮,甚至可能又迎来一轮全球经济衰退。
曾准确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卖方明星货币策略分析师Stephen Jen认为,人民币贬值有掀起新一轮竞争性货币宽松的风险,未来九个月,新兴市场货币可能因此平均贬值30%-50%。美国银行的利率与外汇研究主管David Woo认为,人民币贬值会“触发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它将始于亚洲,但绝不会在亚洲终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