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的修炼故事(图)
葛洪,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他取字稚川,别号抱朴子,以示守其本真、朴实,不为物欲所诱惑之志,是著名的道士、医药学家和思想家,一生以修道和济世利民为务,鼓励人修道、重德、向善,被后人称为“葛仙翁”和“稚川真人”。
葛洪(网络图片)
生逢乱世艰苦求学
葛洪少年时丧父,其父葛悌原为邵陵太守,由于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任何积蓄,葛洪与母亲扶柩还乡,生活非常贫困。葛洪在“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之中,依靠耕田打柴奉养母亲。他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卖薪买纸、笔抄书学习。在农樵之暇,不远千里寻师请教,借书览阅,问学解疑。每晚挑灯夜读,诵念经文,读了《孝经》、《论语》、《易经》、《诗经》等经史书籍,其博学名气传遍乡里。通过读书,他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逐渐产生了修道、研习医术以拯民于水火的理念,十六岁时便师从祖父之徒郑隐修道。
修己利民行医济世
葛洪生性淡泊,不好荣利,乐善好施,只要他家中存有食粮,必定要分至一半接济穷困之家,为周围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他见《老子》中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句,于是欣然自号“抱朴子”,安贫乐道,乡亲们也都称他为“抱朴之士”。
葛洪在潜心修道的同时精研医术,扶危济急,救助百姓,他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他所撰写的《金匮药方》、《玉函方》、《肘后救卒方》等医药学著作,在我国医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所谓“肘后”,即是谓此书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时携带,上面记载了许多常见病、急病及其治疗方法与药方,系古代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葛洪写道:“余所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阡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金匮药方》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份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方剂和经验。葛洪为百姓解除疾病,往往药到病除,有时药资分文不收,人们都很感谢他的仁德。
有人向他请教处世、养生长寿之道,葛洪说:“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还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蜩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他认为修德行善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长生成仙的基础。葛洪后来在临安宝石山修行,举止宛如仙人,他在岭上一边修炼,一边采药为民治病,并向民众劝善,使百姓追求向善,逢凶化吉,生活祥和。宝石山山清水秀,奇花遍地,异草飘香,后来人们便以葛洪之姓改称宝石山为葛岭,一直流传至今。
衡量文章的标准:“立足于现实,有益于世”
葛洪精通儒学,又是道家思想的实践者,博学多识,著述颇丰。他对为文之道的见解:主张德行为本,立德重于立言,文以载道,为文当有助于教化。当时时局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葛洪提出文章要立足现实,有益于世,并且将此作为衡量文章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敢于揭露社会的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不昧着良心粉饰太平,他写道:“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誉,故有损而贱也”(《辞义》)。面对社会黑暗势力、腐败现实、道德之沦丧、生灵之涂炭,葛洪提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是不会置之不理的,更不会同流合污,应以维护道德为己任,应当“式整雷同之倾邪,磋砻流遁之暗秽”(《应嘲》),反对“阿顺谄谀,虚美隐恶”(《应嘲》)。葛洪的这种敢于揭露现实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体现了文人的良心和节操。他认为真正的美文华章应当出自德行高尚之人,其人应博学多识,天文物理,无所不解;王道人事,无所不知;内外兼通,故能文质相应,外并日月星辰之高丽,内蕴大海玄渊之深妙,如此立言,方不负“经国之大事”;如此为人,自然修德立品,千载而弥彰。
神仙存在仙可学致
葛洪论述了神仙之存在和神仙之可以修成的道理,“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所以,“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葛洪举例说,历史上有神仙存在的大量记载,刘向在《列仙传》中就举出了七十余位仙人,刘向学识渊博,思理清澄,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诚无其事,妄造何为乎”;再有,前哲所记仙人近将一千,邃古之事,用不着亲眼所见,都是依赖于记籍传闻,所以古人关于神仙的记载是应当重视的,很多史料说明“神仙实有,仙学可得”。
葛洪认为修道就是要通天地之化,运阴阳之用,源道德之妙,达性命之真。为此,要绝贪去欲,不为物役,修身养性,返本归真。他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仙者,唯须笃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静,便可得之”,而达到“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主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匡时佐世的理国治世之方,“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指出不仅要个人修炼、勤勉修持,还要关爱苍生,努力行善、劝善。他在《神仙传》中收录了古代八十四位神仙的故事并弘扬道家思想,许多人看了书后立下了修仙学道、长生久驻的志向。如南朝人陶弘景十五岁时看了这本书后,说:“读了《神仙传》,使人产生壮志凌云的胸怀,有修仙学道的志气。仰望青天白云和太阳,就不觉的象原来那样遥远不可及了。”陶弘景后来成为“华阳真人”。
葛洪在世道离乱的年代,不趋炎附势,以悲悯仁爱之心,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既有着儒家的君子气象又有着道家的神仙风骨,展现了修炼人的淡泊无争、济世利人的精神风貌。他一生对真理和人生真谛的追求,鼓舞着世人坚定信仰、修道向善的信心。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能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在沧桑百转的轮回中,我们是否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是否真正意识到我们久久期待的是什么呢?不妨用心留意,或许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