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民谣“水淹喇嘛庙 火烧桂花城”(图)
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图片来源:Pixabay)
很久以前,内蒙古多伦县盛传两句民谣:“水淹喇嘛庙,火烧桂花城。”后来都应验了。喇嘛庙与桂花城为什么会一起放置在民谣里?第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两地同属内蒙商贸重镇,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人的行为有失道德,而遭致天谴。
水淹喇嘛庙
自康熙会盟后,随着汇宗寺和善因寺两座寺庙群落的建立,喇嘛庙就成了多伦诺尔(多伦,蒙古语意思是“七”。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泊”。多伦诺尔,是指附近有七个小湖泊的意思)的代称,而且远近闻名。仰承上天的造化,湍流清澈的额尔腾河流至城南便一分为二,到了城北又合而为一,把古城紧紧环抱。人们把两条河起名鸳鸯河。
在这块不足三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上,可谓庙堂林立。娘娘庙、城隍庙、关帝庙、龙王庙、河神庙等寺庙星罗棋布。这正是出自于对神灵的敬畏和心法的自我约束,人们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真的是水不易灾,天降祥瑞,喇嘛庙竟然发展成为康乾盛世最辉煌的一隅。
可是,到了民国初年,城东南的三道街娼妓业逐渐兴盛起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为三道街紧邻鸳鸯河畔,鸳鸯河水自然成为人们堕落沉沦的见证。那些妓女若有不慎怀孕者,就把那打下的胎儿或溺死婴儿连同污血倒在河边上。这种行径真是大逆不道,天怒人怨。
民国八年,即黄历七月二十七日,多伦上空雷声大作,风急雨暴。城南耗来沟地区小河子河的大水一路顺下,汇入额尔腾河直冲三道街,鸳鸯河水暴涨。整个三道街荡然无存!好在人员伤亡甚微,只有一人死于洪水。此人据说是一家妓院的老鸨。在洪水未到之前,不知何人在街上高呼躲避,一呼百应,让众人躲过一劫。也许是因为正统信仰扎下了根基,人们诚善的本性尚存,才得到上天的护佑吧!
内蒙古多伦县盛传两句民谣:“水淹喇嘛庙,火烧桂花城。”(图片来源:Pixabay)
火烧桂花城
桂花城的历史比多伦久远,到了清朝更是人口密集,业茂商兴。谁知后来竟生出许多蒙骗顾客的奸商来。有一天,市井之中来了一位似疯如痴的老者,手托一个大饼,走街串巷,口中不住大声吆喝:“大火烧——十四两!”那时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竟有一商家掌柜悟透玄机:想是我们经商故意缺斤少两的,失于诚信,因此警示我等要遭报应。因此,这位掌柜知会亲近的买卖同行,得赶紧改过。
那老者在街上跑了几日,这一天,来到一家烟铺。老者进铺之后,先问烟的好坏,又问价钱,慢条斯理地讨价还价,欲买又止。掌柜很是气恼,可老者却又从腰间抽出一杆大烟袋,说一定要尝尝。掌柜忍着气将烟叶拿过来。老者捋一把烟叶装进烟袋锅。看时,不大的烟袋锅竟未装满。因之叫道:“怎么也得装满一锅儿。”掌柜一气之下连拿数把,结果还是不满。掌柜不敢再拿。老者掏出火具,将烟点着,连吸几口说:“这烟不好,不抽了!”说著把烟锅照柜上一磕。只见一团大火砰然而起,老者飘然不见。
霎时,烟浓火急,店铺被焚。更奇怪的是,这火或连片或差三隔五的跳跃而烧,所烧之物非商家店铺即买卖仓库,并不焚及民宅。火把桂花城烧了个七零八落。据说,凡以诚信经商,或者在那老者叫卖大饼时改过的,都未殃及。
这两个民间故事启悟我们,人做了违背天理人伦的事,必然受到惩罚。同时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会对良知尚存的人给予警示。就看人相不相信,能不能领悟。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早已败坏的失去底线,各种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很多历史预言都在暗示:人类将有大劫。不知,这两则故事,是否引起您理智的思量呢?
(参考《多伦民间故事》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