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八仙
八仙是谁?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汉阳王李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那是酒中八仙。
晋谯秀《蜀记》以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为蜀中八仙,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的文人记载,但姓名尚不固定。明朱有燉杂剧《八仙庆寿》有徐神翁,无何仙姑。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即《东游记》),去徐神翁而易何仙姑,民间所传八仙才固定下来。
八仙过海
《东游记》传言,铁拐(李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八仙过海时,吕洞宾提出不得乘云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分别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八仙过海”就是根据这个传説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杂剧《争玉版八仙过海》即写此事。
下面就神话传说中的八仙的神通拾掇如次,供读者参阅。
汉钟离
汉钟离,亦称钟离权。髯过于腹,双ㄚ髻,常吃得红醉脸,喜欢袒胸露乳,手执芭蕉扇到处搧。父亲曾讨伐匈奴有功,在大同当官。因看儿子懂得事情的轻重,以“称陀”(古称权)取名。长大以后,身长八尺,俊目美髯,脸如涂丹。后来当了武将,头上常梳两髻,袒胸露肚,手握一把棕扇,神态闲散。由于爱喝酒个性让他打了几次战争,结果都吃了败仗。最后才学仙成道。在《全唐诗》里曾留诗:“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据明汪云鹏《列仙全传》云:钟离权,燕台人,号云房先生,仕汉为大将,征吐蕃失利,独骑奔逃山谷。迷路,夜入深林,遇一胡僧,引行数里,见一村庄,曰:“此东华先生成道处。”揖别而去。良久,闻人语云:“此必碧眼胡人饶舌也。”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抗声前曰:“来者非汉大将军钟离权耶?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真人闻而大惊,知其为异人也,乃回心向道,哀求度世之方。于是老人授以长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真人告辞出门,回顾庄居,不见其处。后遇华阳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入崆峒,于紫金四皓峰居之,再得玉匣秘诀,遂仙去。宋人《宣和书谱》说,汉钟离唐时人,与吕洞宾同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则呼之为汉钟离。
据《东游记》载,姓钟离名权,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升天,度吕纯阳而去。其传闻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载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吕洞宾
吕洞宾(798-?),名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或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吕洞宾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道士打扮,身背宝剑,手执宝剑,耍得猿啼鹤鸣。六十四岁游长安,被钟离权以金钱、美女、荣辱、死亡、亲情考验他,而被点化得道。再得火龙真人的遁天剑法,自称愿度尽天下众生,方始升天。因此,元、明时期,被官方封为“纯阳孚佑帝君”。
据《列仙全传》卷六记载:吕岩,字洞宾,唐蒲州(山西永济)人。两举进士不第,年六十四,游长安酒肆,见云房先生,求度世术,云房十试洞宾,皆心无所动。乃携洞宾至(终南)鹤岭,传以上清秘诀。洞宾既得道,始游江、淮,试灵剑,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人莫识之。吕洞宾又名吕祖,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相传洞宾有诗云:
朝游蓬岛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张果老
张果老,亦称张果。相传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则天曾派遣使欲召见张果老,但他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唐玄宗时曾被召入宫中,演示种种法术,并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相传唐玄宗初见张果时,曾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张果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凭,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吗?”于是在殿前当众拔去鬓发、残牙。玄宗惊惧,叫人扶张果去内殿休息。一会儿张果回殿,青鬓皓齿,容颜为之一新,众人钦佩不已。于是,达官贵人争相拜谒,求教返老还童之秘诀,但是都被张果婉拒了。
据唐李冗《独异志》卷下记载:玄宗朝有张果老先生者,不知岁数,出于刑州,帝迎于内,礼敬甚,问无不知者。一旦有道士叶静能,亦多知解。玄宗问果老何人,静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讫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许之。静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血流,偃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帝哀恳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面。其后果老辞归邢州所隐之处,俄然不知所往。
清翟颢《通俗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二云记载:“张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迭之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撰之,还成驴矣。”“俗言张果老倒骑驴,各传记未云;盖倒骑驴,乃宋潘阆事。”明余象斗等《四游记・东游记》第二十回张果骑驴应召则云:“张果常乘一白驴,每倒骑之。”《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三七引《平阳府志》:“张果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尝骑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迭之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复成驴。今五老峰有张果洞,石上驴迹宛然,相传为异。”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而多传说她为何氏女,能预知祸福,善轻身飞行。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十八引明陈梿《罗浮志》:“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形如飞。每朝去暮回,持山果归贻其母,后遂辟谷。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又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饑无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按:世传何仙姑,纷歧无定。如:《安庆府志》谓何为鹿所产,幼栖何道人家,故以何为姓。传说何仙姑与吕洞宾起于同时,有人又说她是吕洞宾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是吕洞宾的弟子。
李铁拐,或称铁拐李。他是头发乱梳一通的瘸子,铁拐随身,云游四海,背葫芦行医救苍生的活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载:李铁拐本是一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与老子学道成仙,因神魂游华山时,弟子错误处理,烧了尸体,还魂时,找不到躯壳,匆忙间附在一个瘸腿的乞丐尸体上,才变成这副模样,老子安慰说:“道行不在外貌,我有金箍束汝乱发,铁拐柱如彼脚,只须功行圆满,是异相真仙也。”
《辞海》亦采用“借尸”说,云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肉身被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即写其事。或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见《宋史・陈从信传》。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杖一根,”此又为一说。《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零云:“李铁拐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贱之。后以铁拐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此可作后一说之补充。盖以其自有“足疾”,“小字拐儿”,非因“借尸”而“跛恶”。
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二引《仙纵》:铁拐姓李,质本魁梧,早岁闻道,修真岩穴。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一日,李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若方可化吾魄也。”徒以母病迅归,六日化之。李至七日果归,失魄无依,乃附以饿殍之尸而起,故其形破恶耳。此为铁拐李形陋之一说。
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上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歌词多率尔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又元无名氏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云:其为五代时艺人,名许坚。诗人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
韩湘子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据说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明汪云鹏《列仙全传》卷六云:“韩湘子,字清夫,韩文公(唐散文家韩愈)之犹子(族孙)也。”
韩湘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在二十岁时去洛下探亲时,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无。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
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门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当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
《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传说韩湘子后来跟随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相传曹国舅,姓曹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又说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或说曹国舅应当是宋外戚曹佾(亦作景休)的附会,《宋史》因他为慈圣光献太后(邢台宁晋人)之长弟,故称国舅。
曹国舅乃北宋开国王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宁晋,曹芸的父亲及以上曹氏诸人死后,均葬于其原籍宁晋县延白村曹氏祖茔,后世迁徙灵寿,遂灵寿成为籍里,但是曹彬却让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宁晋,守护宁晋县之曹氏祖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根据此历史记载,曹国舅为邢台宁晋人,曹皇后之弟。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
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
曹国舅事迹见于《列仙全传》、《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宋史》、《陔余从考》、《历代神仙史》、《神仙通鉴》等记载。
《列仙全传》卷七即载:“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后罔逃国宪,舅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慕道,得遇钟离、纯阳,遂引入仙班。”而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四云:“按《宋史》慈圣光宪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尝有成仙之事。”
曹国舅证仙果后,亦有仙文集传留于世,诗曰:
物表英才性朴纯,天然气象妙精神。
眼空四海全无欲,心贯三才绝点尘。
帝赐金符微一笑,师传玉诀乐长春。
源缘慈父征唐德,积一皇后二仙真。
曹国舅的八仙形象,并非一般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着他的官服,腰系玉带,手持玉板。他常执檀香云阳板,为人间婚丧喜庆,敲得喜气洋洋,云散日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