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收养11名不同族裔孤儿 悉心养育个个成才

【看中国2016年10月05日讯】“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歌曲《酒干倘卖无》,述说父母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对11名肤色不同兄弟姐妹来说,这一首歌恰恰也表达他们的心声,欲对同一名没有血缘关系,却密不可分的父亲,说出这句心声。

据马来西亚一中文报报道,秉着无私大爱精神的马来西亚华裔陈美成,与太太杨金凤从1970年代至1994年间,陆续把11名不同肤色、不同族裔、身世可怜的孤儿抱回家养育,加上1名亲生儿子一同养育成人,视为己出,不曾厚此薄彼,不仅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细心栽培12个孩子

在陈美成的大家庭里,12名孩子包括了马来人、及锡克籍人。他们都同样冠以“陈”姓,同样以华语进行沟通,在华校求学深造,依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庆祝中国新年,清明节扫墓,中秋节庆团聚。

陈美成以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的大爱精神为12个孩子提供细心的栽培,教育升学的机会、衣食温饱的家庭、充满爱与关怀的避风港;至今11名孩子都已各自成家、开支散叶,迎来5名女婿,7名孙子。

想当年,出生在霹雳峇眼拿督的双怡杖的陈美成,总爱往咖啡店里泡,他母亲周查某劝道“如果你少喝几杯咖啡,就能多一些帮助这个社会,养多几个孩子”。这句话让他开始顿悟,戒了常到咖啡店的习惯,并开始积极从事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包括帮助华文教育、孤苦儿童及贫困家庭等。

陈美成与太太杨金凤在1970年代婚后数年,仍未诞下一子,当时母亲又抱孙心切,他便在机缘巧合下,在家乡的一家孤儿院中,把大儿子抱回家里,满足母亲含饴弄孙的心愿。

也从那一天开始,陈美成便开始当起了大众父亲,陆续领养了多名孤儿,给予他们深切的父爱,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也可能是上天感受到陈美成的无私大爱而感动,陈美成太太杨金凤终于怀上两人爱的结晶,育有一名儿子,在家中排第四,但却不影响两夫妇对其他孩子的爱,一视同仁地把所有孩子都视为己出,不分彼此。

孤儿院淹水带回4个儿童

有一年,峇眼拿督的双怡杖发生大水灾,领养大儿子的孤儿院被洪水包围,陈美成义不容辞地把孤儿院中的4名孩童也带回家照顾,随后也依程序成为自己的孩子,家中孩子增加至8名。

不过,每名孩子来到他家中的际遇和经过都不同。他忆述,小儿子的亲生父母当年在他辖下酒店,四处兜售出生不久的婴儿,有缘给他遇上,他就领养了小儿子。

锡克籍的小女儿,也是他在下午4时接到通知,和太太商量后,隔天早上6时就到丹绒马林把刚出生的小女儿抱回关丹。

在崇学重教环境下长大的陈美成,从小就在严母的管教下,被鸡毛扫鞭打了无数次。他说,母亲周查某虽然识字不多,却深知教育重要性,他庆幸早年在母亲的管教,才不然他们荒废学业。

不吝啬孩子教育

对陈美成而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12名孩子的教育,他从不吝啬,务必给予孩子们最好的教育环境,甚至严管苛教,不知情的人在旁看了,还会以为他在“虐待”孩子。

他说,当年小女儿陈爱玲在中四读理科班成绩不理想,他二话不说就帮她安排停学,转校后每日聘请家庭教师助女儿进修,以勤补拙。

但事实证明陈美成在教育上的坚持是对的,至今12名孩子都有大学学位,小女儿陈爱玲更是法律系博士生,成为家中的骄傲。

养育不求回报

陈美成耗了为数不少的金钱,收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曾被人笑作“很傻”,但他表示养育这12名孩儿并不是为求回报,只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帮助别人,更重要是希望孩子开心快乐的长大。

最令陈美成感动的是,虽然他不算是富可敌国,但是还算是有价值不菲的产业;但孩子们却主动跟他说不要把产业分给他们,而是用来成立一个基金会,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