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乾隆碑刻有玄机(中)(图)


雍正皇帝诚信佛教,性格刚毅,处事果断,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接前文)

雍正皇帝,清世宗胤禛(1677~1735),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最终继承皇位,改元雍正。胤禛诚信佛教,深谋远虑,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整治贪腐,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国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胤”字是康熙帝的诸子共用的排辈字(雍正即位后,诸兄弟讳,改序“允”字)。康熙帝为皇子们赐名都取“示”字旁,有赐福的含意。“禛”字在《说文解字》中则意为“以真受福”。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掠夺的那个旷古绝今的名园,就是康熙帝赐予皇四子胤禛的园邸。“圆明”二字也是康熙帝赐予他的,意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是君子自修也是帝王治国的极高境界。之后胤禛便以此二字自号为“圆明居士”,又号“破尘居士”。(录自《换个角度看雍正》)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继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辽沈晚报》之《“康熙遗诏”首曝光证明雍正没有篡位》;百度百科)从“康熙遗诏”中可以看到,康熙大帝对皇四子胤禛的评价是颇高的。

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南怀瑾说:“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乾隆皇帝曾为雍和宫刻过碑文。在碑文中,乾隆提到,“曩我皇考孝敬昭事我皇祖,凡临御宴处之适且久者,多尊为佛地,曰‘福佑寺’,则冲龄育德之所也;曰‘恩佑寺’,则鼎成陟方之次也。永怀成宪,厥有旧章。而稽之往古,‘修真’,本唐高龙跃之宫;‘慈庆’,乃渭水庆善之宅。宋则祥符锡庆,祠号‘景灵’。咸因在潜之居,实曰神明之隩。”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非常孝顺崇敬康熙大帝,“凡临御宴处之适且久者,多尊为佛地”,康熙大帝所到之处呆的时间长久的地方,被雍正尊为“佛地”,起的名字虔敬肃穆,“福佑寺”、“恩佑寺”。甚至宫宅也有“修真”、“慈庆”这样的名字。原因是“咸因在潜之居,实曰神明之隩。”

乾隆还提到,“我皇考向究宗乘,证涅盘三昧,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洽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群生托命,于是焉在。”

对于这段话,专家是这样解读的:

“能仁”就佛教来说,是释迦牟尼的名字的汉文意译,而”涅盘三昧”、“成无上正觉”一般而言,只有修行至成佛境界的行者才有用此语形容的资格。雍正是“倚靠他致力地习佛修行(向究宗乘),所以在此世修成正果,达到佛业”。(根据《“满洲”与“文殊”的渊源》)

“能仁”是大能大仁,代表的是他以人身修成佛,也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慈悲(积极有为的善);“寂默”就是真空,代表的是无边无量的智慧(真空无为的忍)。“帝释能仁,现真实相”可解为雍正帝与释迦牟尼一样,都是苦心孤诣修成佛果。最后一句话则是说与雍正帝一起降世的众生,都把生命的前程寄讬在他身上。(根据《换个角度看雍正》)

根据《翻译名义集》: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百度百科)

雍正帝勤于佛法修行,曾称早年开悟。乾隆的佛法修炼就深受雍正的影响,曾参加雍正晚年在宫廷举行的“当今法会”,并有当时所写的禅诗流传于世,乾隆与雍正可说是有即父即师的渊源。(《“满洲”与“文殊”的渊源》)

从传世的文献中,我们知道雍正帝当年在宫廷举行的“当今法会”,宗亲、重臣、高僧云集。留有文字记录的有:皇十七弟果亲王自得居士、皇四子和硕宝亲王长春居士(后来的乾隆皇帝)、皇五子和硕和亲王旭日居士、多罗平郡王福彭如心居士、大学士伯鄂尔泰坦然居士、大学士张廷玉澄怀居士、左都御史张照得天居士、觉生寺文觉禅师元信雪鸿、圣因寺悟修禅师明慧楚云、拈花寺方丈僧超善若水、万寿寺方丈僧超鼎玉铉等。(雍正皇帝《御选语录》之《当今法会》)

那么,按照乾隆碑刻,雍正帝已经修成正果,得到佛位了!

雍正帝的死因是清宫疑案,后世众说纷纭。乾隆碑文中的颂词这样写道,“慈云广荫,甘霔长濡。入涅盘海,系如意珠。”似乎是指雍正帝圆满涅盘,已得如意大自在。

当有佛教持戒清净的修行者离开人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她)们进入涅盘或圆寂。(百度百科)

这是否是雍正帝离世的真正原因呢?笔者不敢妄自揣测,但是至少乾隆的碑刻提供了一种答案,作为雍正帝的儿子,应该是最了解雍正的,也应该是对内幕最知情的吧,乾隆皇帝难道不是这段历史的最有力证人吗?

清宫谜案,扑朔迷离。迷中有谜,谁解其味?

《雍和宫碑文》全文如下:

雍和宫碑文

皇考世宗宪皇帝,肇封于雍邸,在京师艮维,与太学左右相望。迨绍缵大统,正位宸极,爰命旧第曰“雍和宫”,设官置守。甍宇垩饰,无增于昔,示弗忘也。越岁乙卯,弗吊昊天,龙驭上宾,攀髯莫逮。维时丧仪具展,礼当奉移。

念斯地为皇考藩潜所御,攸跻攸宁,几三十年。神爽凭依,倘眷顾是,廼即殿宇而饬新之,以奉梓宫。易覆黄瓦,式廓门屏,棂星绰楔,规制略备。洎山陵礼成,于此敬安神御,岁时展礼,至于今十稔。予小子绍庭陟降之忱,朝夕罔释。深惟龙池肇迹之区,既非我子孙析圭列邸者,所当亵处,若旷而置之,日久肃寞,更不足以宏衍庆泽,垂焘于无疆。

曩我皇考孝敬昭事我皇祖,凡临御宴处之适且久者,多尊为佛地,曰“福佑寺”,则冲龄育德之所也;曰“恩佑寺”,则鼎成陟方之次也。永怀成宪,厥有旧章。而稽之往古,“修真”,本唐高龙跃之宫;“慈庆”,乃渭水庆善之宅。宋则祥符锡庆,祠号“景灵”。咸因在潜之居,实曰神明之隩。后先一揆,今昔同符。是用写境祗林,庄严法相,香幢宝网,夕呗晨钟。选高行梵僧居焉,以示蠲明,至洁也;以昭崇奉,至严也;以介福厘,至厚也。

我皇考向究宗乘,证涅盘三昧,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洽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群生托命,于是焉在。岂特表范睟容,为章净域已哉!予小子瞻仰之余,间一留止,缅忆过庭,怵惕兴慕。

敬勒石以纪,系以颂曰:于皇皇考,褆福无疆。奕奕朱邸,积庆流长。乘六以御,兹焉发祥。时雍协和,圣谟孔彰。其一。

鼎成于湖,神御攸奠。陟降在天,圣灵式眷。忾乎斯闻,僾乎斯见。超宋景灵,迈唐庆善。其二。

懿彼净觉,广树良因。澄圆性海,般若通津。慧灯普照,法宝常新。敷华玉地,转曜金轮。其三。

矧是丹宫,藩封拜赐。载寝载兴,凝禧集瑞。人世香台,梵天忉利。拥吉祥云,开欢喜地。其四。

标新福界,冥契慈缘。雁堂集侣,鹿苑栖禅。香华送雨,贝叶霏烟。云车风马,歆顾珠筵。其五。

仰惟圣德,昊天罔极。以妙明心,运大愿力。孰为权应,孰为真实。无去无住,历化千亿。其六。

慈云广荫,甘霔长濡。入涅盘海,系如意珠。恒沙大千,共味醍醐。不可思议,浃髓沦肤。其七。

灼灼灵仪,巍巍瑞相。言瞻言依,徘徊恻怆。十地四天,鸿恩融畅。尽未来际,永资慈贶。其八。

(《国朝宫史》;《清代喇嘛教碑刻录》)

此碑文为清高宗弘历撰,碑现存北京雍和宫。雍和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为康熙第四子胤禛(即雍正)即位前的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现名。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停放胤禛灵柩,将宫内永佑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改易黄瓦。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喇嘛庙。雍和宫规模宏大,现存建筑完好。由南而北有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万福阁内有著名的檀香木雕刻的弥勒站像,高26米(地面上18米),体躯雄伟,比例匀称。(《清代喇嘛教碑刻录》)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教庙,在清代,直属清中央政府管辖,选派宗室王公管理雍和宫事务。额定喇嘛504名。《雍和宫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分立于天王殿前东、西两座碑亭,东为满、汉两体文,西刻蒙、藏两体文。(《清代喇嘛教碑刻录》)

除了具体施政,由雍正帝亲自编纂或撰写的著作包含:《御选语录》、《经海一滴》、《教乘义海》、《大义觉迷录》、《朋党论》、《雍正御录宗镜大纲》、《拣魔辨异录》等等。除了《大义觉迷录》与《朋党论》之外,全是与修佛、修道有关,其中多是雍正帝足成一家之言的证悟心得。(录自《换个角度看雍正》)

流传后世的康熙大帝《庭训格言》,就是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加以汇编而成的。

笔者摘录数则雍正帝所作的禅诗如下:

《写真》:“有人有我浑然幻。无我无人非是真。独坐有时山夜冷。朝廷清净一王身。”

《小园三字经》:“圆明园。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岛。青山环。绿水抱。鹤衔芝。鱼吞藻。有交梨。多火枣。种桑麻。植粳稻。阅六经。礼三宝。任春秋。随晚早。不拘束。无烦恼。奉天时。养吾老。”

《闲言说》:“遍界无藏覆。不挂一丝头。随缘闲饮啄。悠然任自由。”

《不识路》:“山自高兮水自清。乾坤物我太分明。偶然忘却来时路。偏向他人行处行。”

《易难》:“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造罪福。出平入平。”

《偶成》:“红尘觉海原无隔。堪笑众生眼自瞒。莫谓毫端全摄去。者毫更是障知端。”

《尘心》:“身是心中物。心是身中神。法界亦若尔。尘空兮空尘。”

《闻钟声》:“一声万籁寂。万籁一声鸣。不是知音者。徒劳侧耳听。”

《忏修》:“心从何起将心忏。忏得心空罪福空。修幻修兮行幻行。上天下地自从容。”

《自在》:“明明洞洞绝尘纤。露露堂堂遍大千。妙谛不言空与色。人间天上任安然。”

(以上禅诗录自雍正皇帝《御选语录》之《圆明居士语录》)

关于对雍正皇帝的历史正见,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赘述了。海外已有学者系统整理了详尽的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署名为“小童子”的学者发表的系列文章《换个角度看雍正》,笔者读过之后,非常惊讶,强烈冲击已有的观念和认知,震惊之余对雍正皇帝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祛除对某个历史人物的偏见和误解也许并不容易,笔者深有体会,这种思想冲击带来的巨大反差,有时甚至需要一些时间来调节、缓冲、适应。可是历史是不容被歪曲和玷污的,我们必须尊重历史的本来样貌。如果努力抛开影视剧、文艺文学作品、野史杂闻、尤其是清宫电视剧的干扰和影响,用历史的正见、挖掘更多的资料和史实,也许会惊讶的发现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呀!这其中有多少的误解和讹传啊!

我们自认为已经知道的“真相”是历史真实的“真相”吗?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呀。不妨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不拒绝、排斥被持续发掘出的“真相”,聆听一下别人讲述的“真相”,读一读其他人递给的“真相”材料,或许会发现、看到真正的或者更多的历史“真相”吧?

(未完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