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文徐皇后博学多才,文采非凡,品行高尚,蕙质兰心,著有《内训》二十篇,
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仁孝文徐皇后(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嫡后,明开国功臣徐达长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后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据《明史》记载,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太祖闻知徐氏贤淑,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马上叩头拜谢。
永乐五年(1407)七月,徐皇后病重,她仍不忘劝告皇上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不要骄养外戚。当月初四,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永乐大帝十分悲痛,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皇上封其谥号为“仁孝”皇后,并从此不再立皇后。
徐皇后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太祖及马后赞许,为成祖治国安邦献记献策。徐皇后生前著有《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
徐皇后结合历代有关女子教育的着述及孝慈高皇后的有关言论,着成《内训》二十篇,内容涉及德性、修身、谨言、慎行等诸多方面。
正如史书所载,仁孝文徐皇后博学多才,文采非凡,品行高尚,蕙质兰心,智慧过人。通览《内训》,文辞质朴而深邃,倡导修德劝善,引用古语和四书五经中的经典语句,读之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舒畅清爽。文如其人,透过《内训》,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代贤后的绝世风采,她的淳淳教诲如甘露清泉,沁入心脾,犹如醇酿,回味无穷。数百年来,仁孝文徐皇后的《内训》代代流传,传递着仁爱,播种着善良,让后世的读者们受益良多。至今,《内训》的很多内容仍有现实的意义,笔者摘录数则,以飨读者。
(一)人之所以克圣者,莫严于养其德性
[古文原文]夫人之所以克圣者,莫严于养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德性”,而次之以“修身”;而修身莫切于谨言行,故次之以“慎言”、“谨行”;推而至于“勤励”、“节俭”,而又次之以“警戒”。人之所以获久长之庆者,莫加于积善;所以无过者,莫加于迁善,又次之以“积善”、“迁善”。(《内训》御制序)
[参考译文]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没有比修养德性来修正他的行为更重要的了。所以,把“德性”放在第一章,其次是“修身”;而修身,没有比谨慎自己的言行更重要的了,所以,次之以“慎言”、“谨行”;推而至于“勤励”、“警戒”,又次之以“节俭”。人之所以能获得长久的福庆,没有比平时多积德行善更重要的了;人之所以能够不犯或少犯过失,没有比向善更重要的了,所以又次之以“积善”、“迁善”。
(二)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
[古文原文]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匪礼勿履,匪义勿由。动必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则厉阶成焉;匪礼而动,则邪僻形焉。阈以限言,玉以节动,礼以制心,道以制欲,养其德性。所以饬身,可不慎与!(《内训・德性章》)
[参考译文]应该将“仁爱”作为内心的主宰,将“道义”作为行为的准则,用“智慧”来观察辨别事物,将“信用”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将“礼法”作为行事的规度。不合理的事不去做,不合义的事不跟随,行动必须遵循道德,说话必须严守信用。不该说的话说了,祸乱的阶梯就形成了;不合礼的事做了,邪恶就出现了。用规矩限制语言,使之不越出自己的房门。用佩戴玉器来限制行动,因为动作稍大佩玉就会啷当作响。用礼法限制思想,不让邪思邪念形成。用道德约束欲望,使其不放纵。时时谨慎修正身心,这样就可以修养品德性情了。因此,修身正己能不谨慎吗!
(三)无损于性者,乃可以养德;无累于德者,乃可以成性
[古文原文]无损于性者,乃可以养德;无累于德者,乃可以成性。积过由小,害德为大。故大厦倾颓,基址弗固也;己身不饬,德性有亏也。...若夫骄盈嫉忌,肆意适情,以病其德性,斯亦无所取矣。古语云:“处身造宅,黼身建德。”《诗》云:“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内训・德性章》)
[参考译文]一言一行,都不能有损于善良的天性,这样才能够修养德行;不能玷污醇淑的德性,不累及德行,用德行涵养天性,用天性促成德性。小的过失不改正,必然会损害大的德性。因此大厦倾危,是地基不牢固的原因;不修养德性,则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不得其正,就会百事不兴。...至于骄傲自满、嫉贤忌能、恣肆放荡、随心所欲等行为,损害一个人的德性,也是不可取的。古语说:“要使身体有地方居住,就要造房子,要使自己尊贵光荣,就必须树立德性。”《诗经》上说:“和气近人的君子,天赐洪福永享受。(或者译为:一个人要是有德性,就可以一生享受福禄。)”
(四)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
[古文原文]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故谚有之曰:“屋漏迁居,路纡改途。”《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内训・迁善章》)
[参考译文]人并不是都具有很高才智的,谁又能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自知,可以说是明白人;知道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一个抬起后脚跟去翘望圣贤的人。微小的过错不去改正,大的错误和恶果就会形成;能够改正错误并去作小小的善事,大的善德就可以养成。...倘若以为一事之恶很小而去做,不多加考虑,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如果认为一事之善很小而忽视它,不去做,那么必定会受到不良的回报。能去做些小的善事,大的善德就逐渐有了基础;能警戒小的恶行,最终一定不会有大的罪恶和恶果。故有句谚语说:“房屋漏雨,就迁居换地方;道路曲折,就改途另走一条路。”《左传》记载说:“人哪一个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五)希圣者昌,踵弊者亡
[古文原文]夫明镜可以鉴妍媸,权衡可以拟轻重,尺度可以测长短,往辙可以轨新迹。希圣者昌,踵弊者亡。是故修恭俭莫盛于皇英,求贞顺莫备于太姜,效诚庄莫隆于太任,行孝敬莫纯于太姒。仪式刑之,齐之则圣,下之则贤,否亦不失于从善。夫珠玉非宝,淑圣为宝;令德不亏,室家是宜。《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谓是与!(《内训・景贤范章》)
[参考译文]明镜可以照出美和丑,秤锤、秤杆可以称出轻和重,尺度可以测量出长和短,旧的车辙可以规范新的轨迹。向圣贤之人学习就会昌盛,而跟随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人后面,必定会遭到灭亡。因此修炼恭敬、俭朴没有比娥皇、女英更好的了,追求忠贞、柔顺没有比太姜更完备的了,效仿诚实、庄重没有比太任更高的了,履行孝义、敬重父母没有比太姒更纯洁的了。如果能取法于此,与之平齐就可以成为圣人,稍微差一点就可以成为贤人,即使有些不能做到,也不失为一个追求善行的人。
珠宝玉器不是真正的宝贝,善良、圣明才是真正的宝贝;使美好的德行不受损害,就可以有益于家庭。《诗经》上说:“对有高尚道德的人,就要仰慕他;对光明正大行为的事,就要仿效行动。”这讲的就是我所要教诫的这些呀!
结语:循循善诱、如沐春风的《内训》
仁孝文徐皇后在《内训》中倡导道德仁爱,指出要顺应天地之道行事,遵循道义、天理,修养自身的“德性”是至关重要的,宛如慈母一般,循循善诱,启悟良知。读罢《内训》,只觉如沐春风,清雅温馨,吉祥和美,一股暖意充满胸怀。《周易》云,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节自《群书治要》)孔子说,上天所辅助的是能够顺从正道的人,人们所辅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的人,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无不利。《内训》告诉人们要重视德性,仁爱善良,修身正己,诚信不欺,这些美好的品质需要终生实践,那么必会得到上天的护佑,人生才会顺当有坦途,未来才会光明有希望。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