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往事】琵琶记(图)

我常想,文化是什么。思之无形,具之有形,根植于心,达之于行,运化于意,传于正统,藏于民间。悠悠兮,源头难溯;巍巍兮,仰而敬之;绵绵兮,润物无声。对于每一个显其具象的器物,究其过往,竟能触及昔日斑斓之丝,不禁有窥其流光溢彩锦缎全貌之愿望。

从学琵琶到爱琵琶

小时候,对于要不要学琵琶,心里总是犹豫,小提琴、二胡、钢琴......我实在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第一次去见我的琵琶老师,就被震住了。这位老师个头不高,看起来已不年轻了,我不记得当时说了些什么,只是当他拿起桌上横躺的那只琵琶,我的头脑才灵活起来。

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抱着琵琶略一沉吟,精神便灌注到琴弦上去了,正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当时并没有弹完整的曲目,在轻拢慢捻间,意境幽然,我便爱上了它。当然,老师那只琵琶品质颇高,老师在当地又是琵琶高人。在我练习几年后,拿起老师的琴,仍不能奏出一个动人的音符。

在琵琶上,我虽未成才,可对于琵琶、琵琶曲目、琵琶文化的喜爱却已深植于心。琵琶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文曲的名曲有《春江花月夜》、《昭君怨》,武曲中《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最为著名。我的琵琶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最喜弹《十面埋伏》,上了年纪更爱弹《春江花月夜》。


琵琶的形制颇有来历,其长度为三尺五寸,三尺象征天、地、人三才,五寸象征五行,四弦对应春、夏、秋、冬四时。(绘图:敏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民乐之王”乃神传文化

对于琵琶声音的描述,实在是美妙语难诉,好在古人留下了能引起共鸣的文化瑰宝。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又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琵琶有“民乐之王”的美誉,弹奏技巧难度较高,比如摇指和抡指。曾经练习基本功时,觉得单是练好抡指这一个技巧,就有无尽的提升空间。也正因为琵琶独特的弹奏方式,使其表现力更为丰富和独到。

琵琶的形制颇有来历,对应三才、五行和四季。其长度为三尺五寸,三尺象征天、地、人三才,五寸象征五行,四弦对应春、夏、秋、冬四时。

关于琵琶的传说,有的百转柔肠:大漠荒烟中,马队缓缓而行,昭君怀抱琵琶,正回望故乡;有的千古悲壮: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两军激战生死搏杀,项羽最终自刎于乌江;有的如入仙境:唐玄宗梦中游月宫听到仙乐,记载《霓裳羽衣曲》。

唐代的佛经故事中,有关于琵琶迎神的记载。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琵琶作为天人的乐器出现了600多次,弹法变幻无穷,有的挥臂横弹、有的昂首斜弹、有的倾身倒弹......其中又以反弹琵琶难度最高,姿态最为神美,为中华神传文化留下永恒的记忆。

琵琶声音能“绌邪存正”

上古时代的音乐,用来歌颂上苍的功德。在帝喾时代,那时的音乐能使凤鸟锦雉随乐起舞。尧帝时代的音乐,百兽听闻都跳起舞来。昔日孔子聼闻舜帝创作的《韶》乐,曾“三月不知肉味”,感叹道,“尽美矣,又尽善也。”

晋代孙该在《琵琶赋》中说,琵琶的声音能“绌邪存正”,就是说可以达到去除邪念,端正人心的作用。

在当代的琵琶演奏者中,不少技术颇高,但乐曲却缺乏动人之境。记得当初和同学们逐个弹奏《大浪淘沙》时,琵琶老师坐在一边喝茶,并不说话。当我奏完,才抬眼说:“略有动人之处”。

对于同一首曲目,演奏者除了技术的不断提高,道德、心境的提升更为关键,这样弹出的乐曲才能更为纯净,意境更为高远,起到涤荡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慧的作用。

本文留言

作者丰中吟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