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育局疑自审:“中共一党专政”用字不当(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香港教育局疑似对中学中国历史科目课本进行政治审查。今年的教科书送审报告中,包括“中国坚持收回香港主权”、“中国收回香港”、“中共一党专政”等被评为“用字不当,概念不清”,要求书商修改,但没有解释具体原因。(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8年4月18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教育局疑似对中学中国历史科目课本进行政治审查。有线电视节目《新闻刺针》日前获得一份今年的教科书送审报告,发现书中描述大陆与香港关系的部分字眼,包括“中国坚持收回香港主权”、“中国收回香港”、“中共一党专政”等被评为“用字不当,概念不清”,要求书商修改,但没有解释具体原因。
香港出版的中小学用教科书,必须先将拟订稿交给教育局课本评审小组审阅,并根据小组的评审报告对内容进行修改后,才能获批准列入“适用书目表”中,成为教材。
《新闻刺针》日前引述今年一份中史课本评审小组报告,发现多个以往教材沿用的字眼,今年突然被评为“不恰当”,包括“中共一党专政”,被评为“用字不当,概念不清”,但未有详细解释;此外,“香港位于中国南方”、“中国收回香港”、“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及“中国坚持收回香港主权”等,今年一律都被评为“不恰当”。
还有课本沿用过往“1949年,中共建国,大量内地人移居香港”的说法,今年也被指“句子没有因果关系、易致错误理解”,要求书商修改,但也没有提及具体原因。
事件普遍令港人联想到,3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修改《宪法》,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字眼,当时新任人大常委的港区人大代表谭耀宗向传媒表示,日后如果喊出“结束一党专政”的口号,可能违反宪法,引起港民的强烈反弹。
早年秘密订立“会商机制”
事实上,中共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于2016年、在民间几乎不知情、且无公开咨询市民的情况下订立了“会商机制”,每年2次举行会议,讨论香港教育的细节涵盖至教材、课程、师资、考评机制及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管等,并将香港教育提升到“国家安全”层次。做法无异于全权掌握香港的教育主权。
去年10月,港府教育局为被视为转型后的“国民教育”、林郑力推成为初中必修课的中国历史科举行咨询,却曝出部分中学校长及教师获中联办邀请与中联办官员面谈有关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的事件。据悉,日前被国务院免职的中联办副主任,与香港建制派及亲共教育界团体尤其熟络,而香港中联办亦设有教育科技部,部长为李鲁。
去年10月传出中联办官员私下约见中学校长及教师后,香港教育局展开了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第二阶段修订咨询,当时与约700名中学校长及教师进行闭门会议。新中史大纲与以往“重古略今”、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古人道德修养的教授方向完全不同。教育局指本次修订目的在于指出“香港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增加更多“政治演变”内容及减少“文化特色”内容,而教育局公布的文件开宗明义表明,新中国历史课程宗旨为“培养优良品德、以及个人对社会、国家及民族的归属感”。
去年10月,港府教育局为被视为转型后的“国民教育”、林郑力推成为初中必修课的中国历史科举行咨询,却曝出部分中学校长及教师获中联办邀请与中联办官员面谈有关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的事件。图为去年李飞来港演讲,部份香港中学要求学生观看。(图片来源:直播画面截图)
新课程不提争议事件 疑筛选历史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已提出将中国历史列为初中必修科目,对比以往课程,新课程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新增了“香港发展”部分,而这部分的“学习目标”,则为“研习与中国历史相关的香港重要史实,了解香港由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而课程大纲并无提及六七暴动及六四等中共建政以来具争议事件,引起教育界批评内容避重就轻、有意筛选,而不是教授真实历史。
记者会上,当被问到课程大纲中近代史有详述“抗日、中共建政、主权移交、特区成立、回乡探亲”等事件,但六七暴动、六四等中共建政以来具争议事件并无列入大纲时,梁指有关事件的资料“主要是靠回忆,不符合课程要求”,并重申新中史课程的目标为“助学生认识香港与国家的紧密关系,确立国民身份认同”,并反质疑有关记者“六七暴动发生时你几岁?”,以及以不屑口吻指记者“提问愚蠢问题”。
教协理事陈仁启曾质疑,由于六七暴动及六四等事件涉及现政权,因此教育局有意筛选、避重就轻。陈不满教育局所谓的“香港史”其实偏重中共历史,反映港民本土意识的事件,如天星小轮、皇后码头等事件也未有提及,不满局方对历史的解说与编入课程的选择仅按照“自己标准”。
六七暴动(图)、六四等中共建政以来具争议事件并无列入新课程的大纲。(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香港历史学者邝健铭则质疑政府,“如果香港史以香港为本位,那六七暴动为何不重要?”,指大纲细节反映了港府立场,“把六七六四说成是‘回忆’、不准确,那‘回乡探亲’不也是回忆?历史不都是回忆?”指课程大纲反映港府政治立场鲜明,持有双重标准。
新课程大纲强调“加强学生的国民身分认同及归属感”。中国历史教育学会理事陈志华指这是“课程设计者的愿望”,但认为现实并不是这样,不可能单凭教授划定框架的历史课程达到“提升归属感”。陈解释,学生对现时中国的观感不会因为一个科目改变,并指“现时中国大陆形象很差、很多学生都跟我说不会想到大陆。课程无论怎么转变也不会使学生突然喜欢‘中国’”。
有教授中国历史的教师质疑,“中国历史具体来说其实是一朝一代的历史”,指“不理解教育局所指的‘国民身分认同’,是对哪个朝代哪个国家建立,还是指对现政权现国家建立?但现政权与‘中国’这么多朝代国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历史从来与国家归属感没有一定关系。”
连月动作频频 教育界现暗涌
港媒分析认为,自从2012年具洗脑争议的“国民教育”受到社会严重反弹而搁置后,港府多次以不同名义,包括“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等名义,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暗推“国民教育”。当时反对“国民教育”的港民曾表示,并不反对教导真实国家历史、真实国家现况的“国民教育”,但从港府公布的资料来看,当中含有不少偏颇观点、筛选历史、态度主观的内容,认为会令学童失去理性判断思维,因此以“洗脑”称之。
然而,港府表面上虽然“搁置”了计划,但实际上洗脑式的“国民教育”改由渗透至社会各界的亲中人士暗中推行,当中不少以办学、加入港府政策咨询委员会、加入教育局、加入教育机构等成为“教育界持分者”,并介入影响教育议题。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教联会,成员有逾万人,且多年来不断直接或间接得到港府钜额资助,并借此举办许多中港交流团及“国民教育”活动,并以“优惠”为招徕吸引老师及学校管理层等加入。
月前香港教育局释出的“国民教育”示范教材,被广大教育界人士指内容偏颇,例子不恰当,会误导学生。(图片来源: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