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如此评价伯夷叔齐:此义人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当我们读周朝的历史,这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里,却有一不合时宜的兄弟俩,那便是首阳山上一边挨饿一边唱着自个儿作词谱曲二人重唱的《采薇歌》的那两位——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二人,本是孤竹国的国王之子,孤竹国王原属意次子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然而不合传给长子的传统,长子闻讯,不欲自己的存在让父亲和弟弟为难,大步流星地离开孤竹出走了。然而,弟弟叔齐却认为自己不能越过兄长继承王位,于是也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孤竹国,把王位留给了另外的兄弟。这流落他乡的兄弟二人,有一天在异地重逢了。既然他们俩都不打算回国做王,就有必要商量余生的去向。听说周国的西伯侯,是天底下闻名的至贤的圣人,国境之内人民的第一民生要事是赡养老者,兄弟俩就慕名前往周国,投奔姬昌。
然而姬昌却在他们没来得及到来之前便逝世了。走到半路上,迎面尘烟滚滚,兵马前行,旌旗蔽日。原来,是太子发的军队前去讨伐商王,沿途有诸侯带领军队源源加入。而太子发首领的车上,供奉的是周文王的木主牌位。伯夷叔齐见状,拦在马车前哭天抹泪地质问道:父亲死了,你不好好在家披麻戴孝办丧事,却大动兵戈发动战争,这是孝吗?身为臣子却纠集各路诸侯一起反对君主,臣子的忠呢?将士们见他们出言如此尖锐,顶撞犯上,在一边拔剑要杀了他们。姜子牙急忙阻挡,如此评价道:此义人也。
后来,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却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他们认为文王过世后,姜子牙辅佐姬发出兵讨商的做法,是以暴易暴,和文王泽被天下的仁义,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位兄弟本来是奔着周国的西伯侯去的,想要在那里过着吃饱穿暖不操心王位的闲散生活。现在周一下子结束了五百年殷商,天下是周的天下了,天下的粮食也都是周粟了。他们却决定,什么都不吃了。饿死算了。他们饿死之前还做了一首歌流传天下,表达这个以暴易暴的世界的失望与叹息。既然天下再也没了神农氏,夏汤这样的先贤,寻道又有何意义呢?
兄弟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如孔夫子所评价的“求仁得仁”。然而,相对于天意所向,民心所向的天下大趋势,伯夷叔齐的一生,与世相违的骨鲠行止,洁身自好,只可谓钻牛角尖的小道也。
因为他们耻食周粟的固执之行,完全忽略了鼎沸的天下大势,忽略了商纣王失尽天下民心的残暴滥权,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得到的天下归心这一事实,以及高天之上,天的意旨。试问,若是没有天意流转,朝代更替,又如何从古早的神龙氏,虞夏的时代,轮转到商朝呢?中华大地上,本来没有永生永世不灭的朝代。兄弟俩的耻食周粟,放在人的层面,的确有义。然而,在更高层的境界之中,这种顽固便是不通了。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