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录】《大学》之学(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而从古至今,先贤后进们,在学问这条路上,孜孜以求,前赴后继,承中华之道统,继民族之命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连日大暑,而销暑之法依旧是读书。以前我以为暑天一定要读些《爱莲说》《雪堂记》之类的清凉文字才好,其实即便是子曰诗云一类需正襟危坐以对的文字,读到好处时,一样可以读得心眼通透,如坐清凉世界。譬如四子书之一的《大学》就是一篇可以销暑的好文字。
《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经为孔子之言,传为曾子之言。曾子将孔子之言分为十章来解说,是为十传。先不论大学之学如何,而孔子与曾子的故事就让人很是喜欢。这则故事记载于《论语》中。说的大抵是暮春时节,孔子使弟子各言其志,有人志在大国之任,有人志在小国之任,有人志在礼乐之事,唯有曾点,欣然说到:如此暮春时节,春服既成,与同道者出游,长者五六人,幼者六七人,沐浴于沂水之曲,乘风于舞雩之台,且歌且咏,乘兴而往,尽兴而归。一番话好像所答非所问,却令孔子深契于心,喟然叹道:吾与点也。
这故事听起来多像拈花一笑的另一个版本,心意相通这类事情并无需多言,亦无足为外人道,遇到心意相通的人是人生之大乐,虽圣贤盖莫能外。
《大学》所阐述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精华。而对这段精华思想能够深刻理解并为之传述的人正是与孔子心相契合的曾子。前有曾点言志,独得孔子青眼,后有曾点为学,亦独得孔子之宗,这也是理之当然。孔子感叹吾与点也,曾子报以大学十章,也算不辜负了这句话。而从古至今,这些师徒弟子,先贤后进们,在学问这条路上,孜孜以求,前赴后继,承中华之道统,继民族之命脉,想到这些,则又不同于浴乎沂水,风乎舞雩之类的明丽,更多了一层近乎悲壮的色彩。
遇到心意相通的人是人生之大乐,虽圣贤盖莫能外。(摄影:yihsin)
说的有些远了。本来是想写一篇读书心得之类的文字与朋友们分享,而真的动笔时,却让我感到写什么都是添足之笔,不如建议大家去读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我要写的并不是对这句的翻译或解读,而纯粹的为一种心得。那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宗的。大学是四书之一,大学的首句就是经文的纲领。中国的读书人,历朝历代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对于初学者而言,此为入德之门,对于鸿儒大宿而言,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亦不外乎是。所以,你说这句话有多重要。用现在的话讲,他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指导思想。而这句话所讲到的,一是德,一是人。说起来,古时的读书人,他们在想什么,这与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心里装的是人,是家国,是天地,是道德!
如果还不明白大学之学在讲什么,可以再往下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明明德虽然是从自身做起的,而其最终的目标却是要施之天下的,这是古人的胸襟与气魄。其次这部书并不只是帝王之专学,白衣书生,一介寒士都在学,在人生的品质上,在道德的追求上,在古人看来,凡生而为人者,当并无二致。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并无本质的区别。此外,尤为称道的是,古人的思想是推已及人,由内而外的,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是多么的通达与智慧!而当我读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时,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感动。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古人所说的旷代相感,但至少是因为这句话在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以来,没有人再提起过,而当中国在中共治下走到了最绝望的时候,却出现一些以提升道德,复兴传统为己任的中国人,他们在江河日下的红尘中逆流而上,而他们的大勇与气魄,常常让我想到古圣先贤们明明德于天下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