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穿裙子和现代女子穿裙子最大的不同,主要应该是在于礼节层面。(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合成图)
许多女孩子都相当喜爱裙装,觉得典雅之余,又能直白地展现女性的柔顺。虽说爱裙之人,古今皆有(小编嘀咕:古代女子为顾礼节,穿着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没有商量的余裕,谈论喜爱与否都属多余……)。单就以裙子的功用来论,古今的裙子差别可真不小。
古人遵循礼法定穿着
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
古代女子穿裙子和现代女子穿裙子最大的不同,主要应该是在于礼节层面。中国的古代女子在言谈举止及装束上都得遵循礼法,故衣着上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现代女子则可以为了展示身材曲线与刻意向外界传递自身的妩媚、俏丽,而选择裙装,甚至还有热辣的迷你短裙、冷艳的长裙、优雅的铅笔裙等款式供己抉择。
为啥古今差异如此之大呢?莫过于社会价值观的变更、道德观念日渐低落。因为古人是绝对绝对不允许女子穿着清凉短裙在大街上来去奔窜的,因为女子的下身是具备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理应以裙子遮盖,否则,会被视为轻薄和无耻。故年轻或年老的女子,都要规规矩矩地穿戴整齐、穿拢好裙子来待人接物。就算是身处家中也应如此,否则突遇客人来访,被见着自己没有穿好裙子,就会被当作是个失礼丧节的不敬之人,被传扬出去了,也只会遭到耻笑,招揽不来同理心的。
裙装讲究褶
古代女子既得遵礼穿戴,里头自然是有一套讲究的规矩,然而规矩中还自含精致细腻之闪光点。
根据李渔《闲情偶寄》记载:“裙制之精粗,惟视折纹之多寡。折多则行走自如,无缠身碍足之患,折少则往来局促,有拘挛桎梏之形;折多则湘纹易动,无风亦似飘飖,折少则胶柱难移,有态亦同木强。故衣服之料,他或可省,裙幅必不可省。古云:‘裙拖八幅湘江水。’幅既有八,则折纹之不少可知。予谓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观,尚须十幅。盖裙幅之增,所费无几,况增其幅,必减其丝。惟细縠轻绡可以八幅十幅,厚重则为滞物,与幅减而折少者同矣。即使稍增其值,亦与他费不同。”
我们可知,对古代女子而言,八幅的裙子,最适合日常着装,若要在人前美观好看,裙子则须达十幅。另外女子在家时,一般都穿黑裙子,其样式多以褶裥裙为主。古代亦讲究裙幅的数量,裙幅初始为六幅,后来演变为八幅,腰间的细褶多,使得女子缓步行走时辄如水纹,清丽又雅致,故唐代诗人李群玉云:“‘六幅罗裙’为‘裙拖六幅湘江水’”;唐代进士曹唐的《小游仙诗》云:“书破明霞八幅裙”。
明末时,更加讲究裙子的装饰,裙幅也增加到十幅,故使得腰间的褶裥越来越繁密,每一道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轻拂,色如月华,故时人称这种色泽缤纷的裙子为“月华裙”。当时很受女子喜爱。
不过,女子最经典的装着方法,仍是“襦裙套装”。襦裙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山国所流行的服装款式。襦,乃指长至腰间、紧身窄袖的短上衣;裙,乃由多幅布所制,上头多半织有方格花纹,它多半与襦配穿。
(待续)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