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统帅蒋委员长发表抗日讲话,身后站立者为副参谋总长白崇禧。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议,以“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为全中国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中正(蒋介石)为军委会委员长和最高统帅,负责领导全国军民抗战,负国防之全责;以程潜、白崇禧为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作为军委会委员长的最高幕僚长,襄助蒋委员长策划抗日全局,指挥并指导军委会所属各部院会厅,并处理有关的一切事务。此次重要会议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全国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
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领导全中国抗日
蒋介石任全中国抗日最高统帅和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是特设的特殊机构,在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有权统一指挥全中国党政军系统的任何部门和辖区(包括毛泽东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共区)。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常会第51次会议正式决议,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授权委员长蒋中正为中国战时政府之最高领袖,并拥有全中国行政、立法甚至司法权。因此,抗战期间,军委会委员长蒋中正为全中国的最高国家元首,而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则成为虚位国家元首。
蒋介石领导的军委会,在1937年~1945年期间,先后划分成立了12个抗日战区,组建陆军至少320个师,105个军,40个集团军(一个集团军下辖2~3个军,大的集团军可能统辖4~5个军),并在国内组织发动了至少22场抗日大会战和缅甸远征抗日作战,抗击和牵制绝对优势的日本陆军三分之二总兵力,歼敌150万,占日军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70%,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伟大贡献。
军委会组织机构 四大部各司其职
1937年,军委会最初成立第一至第六部,以及后方勤务、管理、卫生勤务等各部,作为办事机构。不久后,军委会各部门改编合并为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委员长侍从室、秘书厅、调查统计局(军统)、军事参议院、军法执行总监部、后方勤务部、新闻检查局、抚恤委员会等机构。
军委会设委员9~11人,由中央政治委员会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之。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的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军委会当然委员。军委会委员之职责为赞襄委员长筹划国防用兵大计。1938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军委会委员。根据《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政治部部长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为军委会当然委员。
军委会是策划全国抗日战略、制定大规模会战计划、指挥会战和重要战役的最高统帅机构。重大决策和作战计划经过最高统帅蒋委员长批准后,通常由军令部负责颁布下达作战计划和任务给各战区,再由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执行。
1945年9月,日本在东京湾投降,中国代表团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右一)和厅长杨宣诚(右二)等成员出席见证。
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和政治部统称“军委会四大部”,各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军令部主管国防和用兵作战事宜,主要负责策划制定作战计划和方案,起草下达作战命令,指挥、监督、指导、实施作战。军令部部长最初为黄绍竑,1937年底后为徐永昌,下辖作战厅(厅长刘斐)、情报厅(厅长杨宣诚)、总务厅、工兵指挥部、炮兵指挥部、通讯兵指挥部等作战机构。
军政部掌管全国军事行政和军事司法事宜。1938年1月,程潜因为要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北方战事,何应钦继任参谋总长,仍兼任军政部部长。军政部下辖兵役署、军需署、总务厅、军务司、军法司、马政司、交通司、兵工署、军医署、会计处等部门,是军委会中最庞大、工作最繁杂的部。
军训部掌管全国陆军的训练、整理、校阅(考核),制定中国陆军典、范、令,编审制定各兵科军事教育书籍,掌管全国各类军事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通讯兵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辎重兵学校等学校)之教育和建设,校阅(考核)全国陆、海、空军事学校,负责全国国民兵之教育、规划和校阅(考核)。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兼任军训部部长和校阅委员会主任,下辖步兵监、骑兵监、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通讯兵监、机械兵监、校阅委员会、军事教材编审委员会等机构。
政治部于1938年在武汉成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政治部主管全国军队的政治训练、民众组训和抗日宣传工作,陈诚任政治部部长,中共方面的周恩来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负责宣传)厅长。
军事统帅决策会议
抗战期间,军委会的军事统帅决策和作战指导,有些时候是通过“作战会报会”进行,有些时候则由蒋委员长和某些要员研究商讨后决定。
凡有重要抗日会战或战役时,蒋委员长都亲自出席或主持“作战会报会”,会议形成的决策是徐永昌军令部制定作战指导和作战计划的重要依据,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蒋委员长批准方能生效。
“作战会报会”平时由参谋总长何应钦主持,何应钦因故缺席时,由副总长白崇禧主持。参加者包括正副参谋总长、军令部长、军政部长、军训部长、政治部长、办公厅主任、侍从室主任、军法执行总监、后方勤务部部长、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铨叙厅厅长、以及与作战有关的各部厅高级人员,或由参谋总长指定的相关人员。
国民党军事指挥系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左四)率何应钦(左三)、白崇禧(左五)、关麟征(左一)、薛岳(右二)、胡宗南(右三)等高级将领到南京中山陵谒陵。(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中国幅员辽阔广大,从南到北抗日战区相距数千公里,难于统一指挥。为了适应战争,1938年11月,武汉会战之后,蒋委员长取消了从前设立的西安行营、广州行营、重庆行营等小的行营,先后特设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和天水行营两大行营,以白崇禧为桂林行营主任,代表蒋委员长统一指挥督导长江以南的第三、四、七、九共4个战区;以程潜为天水行营主任,代表蒋委员长统一指挥督导北方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共7个战区。
抗战期间,军委会统帅指挥的战略单位有全国各战区、各江防司令部、各防空司令部、各卫戍司令部,以及划分给各战区的陆军集团军等兵力。依据作战任务和需要,军委会划分调派若干陆军集团军以及空军或海军支援力量给各战区,一般由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统一指挥。
有时,最高统帅蒋委员长亲任重大会战的总指挥,或委任正副参谋总长、军委会行营主任为会战总指挥。
国民党军事指挥系统从上至下为:军委会+军委会行营=>战区=>集团军=>军=>师……
(未完待续)
点击延伸阅读:《中国杰出抗日名将 荣膺中美英法二战勋章(视频)》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