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的努力 不一定会迎来美好结局(图)
心血来潮的努力,不一定会迎来美好结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走励志路线的写实电影
让我来为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一部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有一位姑娘,名叫一子。她三十二岁,单身,相貌普通得像一碗白开水,每天过着非常颓废的生活,从来都不打扮自己。她是人们口中标准的“废柴”,整天窝在家里玩游戏。她还是一个啃老族,靠着母亲和姐姐开小吃店赚取的微薄收入苟且活着。
有一天,一子和她的姐姐因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姐姐嫌她整日窝在家里不思进取,而一子也受不了姐姐的尖酸刻薄。最终,在这场冲突之后,一子从家里搬了出去,到一家便利超商做收银员。
做了收银员之后,一子的生活仿佛慢慢有所好转。她开始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同时也跟一直暗恋的一个打拳击的男子开始约会。
然而,这些好转的迹象并没有阻碍厄运的来临。没过多久,她被超商的同事强奸了。接下来,她的男友也抛弃了她。一子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谷底。
面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子产生了练拳击的念头。她渴望透过拳击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怨恨。
她想要赢,哪怕只有一次。于是她扎起了头发,开始拚命地练习拳击。甚至在买菜的路上,她都在忘我地练习拳击步伐。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一子不仅减掉了一身的赘肉,浑身充满了斗志,而且还练就了一记漂亮的左钩拳。
这还不够,虽然教练一百个不愿意,不过一子还是坚持要去参加职业拳击比赛。后来她终于如愿参加,对手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女拳击手。
暂停一下,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一子会战胜这名厉害的拳击手吗?”
在那些散发着浓浓鸡汤味的电影脚本当中,一子应该可以战胜这名身经百战的拳击手,因为她已经相当努力了啊!励志故事的套路不就是这样吗?努力之后就一定会有收获。
然而,故事的结局非常真实且残酷─在那场拳击比赛中,一子被打得落花流水、鼻青脸肿,甚至吐血,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这样,一子结束了她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拳击比赛。
比赛结束之后,一子的前男友过来看她。一子抱着他大哭了一场,她说:“比赛输了,但是好想赢啊……好想赢啊,哪怕只有一次。”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生活在社会底层,却依然坚持奋斗的人们的心声。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那些心血来潮的努力,并不一定都会有美好的结局。
将时间用在更加值得努力的地方
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心血来潮,准备考一张高级口译证书玩玩。上海的高级口译证书属于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及格率很低,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第一次笔试,我几乎没怎么复习,结果惨遭滑铁卢。第二次笔试,我花了很大的力气,终于通过笔试,获得了第二轮口试的资格。为了准备那次口试,我用尽全身力气,那几乎是我研究生期间除了写毕业论文之外,学习最努力的一次。
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除了吃饭几乎都不出去,一个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口译试题。
那段时间不巧还感冒了,于是我就一边擦着鼻涕,一边复习。这场面真感人啊,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只不过,那一次的口译考试还是失败了。
考试当天我表现得很紧张,我发现自己其实很抵触做口译,心想:“为什么非得像一个传话筒一样,把别人说的话一字不落地翻译出来?”
这根本就和我的职业兴趣截然相反啊!我是那种做事情讨厌一板一眼的人,而我所擅长的是发散性思维。所以当我做口译的时候,会感觉很吃力。相反地,当我需要就某个主题做一番演讲的时候,却会瞬间激情满满,享受其中。
想通这个道理之后,我放弃了剩下的三次口译补考机会,因为我想把时间用在更加值得努力的地方。
后来,我遵从自己的兴趣,下定决心将心理学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几年下来,我出版了两本心理学著作,写了上百篇专栏文章。我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不断努力。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赢可不是一件“只要随便选个目标,然后付出一些努力,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的事情。赢,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努力拚搏的精神,还需要一整套高效努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首先你需要拚尽全力,这是最基础的一件事。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掌握高效的方法以及具备软实力,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具有强大的自律精神,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让努力产生更大的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本文整理、节录自宋晓东《高效努力》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