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岁的隐士,前朝之事如数家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北魏时,有个叫赵逸的隐士,自称是晋武帝时候的人(距当时大约250多年),有关晋朝时代的旧事,他大部分都记得。
当时崇义里的杜子休有一座宅院,地处开阔敞亮的官道旁。北魏正光初年,赵逸来到京都,看见杜子休的宅院后叹息道:“这是晋朝当年的太康寺呀!”人们都不信,问他怎么知道,他答道:“当年龙骧将军王浚平定吴国后,建立了这座寺,本来有三层佛塔,用砖砌的。”他指着子休的园子说:“这就是原来的地址。”
杜子休立刻掘土检验,果然挖得几万块砖,有块石头上刻着铭文道:“晋太康六年,岁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月辛巳,仪同三司襄阳侯王浚敬造。”人们纷纷尊赵逸为圣人,杜子休也将这座宅院施舍作为灵应寺,用挖出的砖来建造了三层佛塔。
有好奇者问赵逸,晋朝时的京都与现在对比如何?赵逸说,“晋朝时居民比现在少,王侯们的宅第与现在相似。”他说,“自从永嘉年以来,二百余年间,建国称王者共有十六个君主,我都游历过京都的附近,亲眼看见其中的事情。每个国家兴亡之后,看看他们的史书,都不是据实记录,无一不是将过失推给别人,把好事引到自己身上。”
“符生虽然好勇嗜酒。但也懂得仁政而不轻易杀人,只要看看他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法律,就知道他的治理是不会凶暴的。他虽然窃取君位,但却将天下所有的坏事都归在他身上。这就是所有史官所作的事情。”“人们都尊贵远的而贱视近的,以为史官的话都是真实的。当今之人也是以为活着的就愚蠢,死了的才是聪明人,实在是被迷惑得太厉害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赵逸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尽管不过是中庸之辈而已,但在他死了以后,在他的碑文墓志里面,无不蒐罗尽天地之间的大德和活着的人所能办到的好事。这个人是君主,则说他能与尧舜抗衡;这个人是大臣,就说他与伊尹有同等的政绩;凡是执法的官员,就说他有埋轮大志,令人称谢他的耿直。所谓活着时是大贼盗跖,死后就夸称为圣贤伯夷叔齐。所有这些,统统是运用虚妄之言中伤正气,借助华丽辞令损害事实。”
有个武官步兵校尉李登问道:“太尉府前砖砌的佛塔,形式甚为古老,不知是何年建造的。”赵逸说:“那是东晋义熙十二年时,刘裕讨伐姚泓的军人建造的。”皇帝闻言叫人拉着他周游市区,所到之处,大都能说出来历。
当朝汝南王召见隐士赵逸,问他服了什么长生药,赵逸说:“我不懂得什么善生之道,而是自然长寿。郭璞当年为我占卦说,我的寿长为五百年,现在开始还剩下一半。”三年后,他隐遁而去,没人知道他的去处。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