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排毒4大管道通畅 身体自愈力就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身体排毒功能影响身体自愈能力。

身体“毒出能入”的能力只要能正常运作,身体就有自愈能力,因此身体的四大排毒(泄)管道是否畅通,可说是身体自愈能力好坏的关键。

身体的4大排毒管道塞住了吗?

□很容易流汗,稍微一动就会大量冒汗。

□不容易流汗或根本不流汗。

□最近会冒冷汗。

□一天正常的排便次数只有一次,甚至没有每天排便。

□喜欢吃肉或油炸食物。

□有肝结石或胆结石问题。

解答:上述问题,只要答案出现“YES”,就表示排毒路径已经阻塞或可能出现问题,必须尽快处理。

假如上述问题中,你的答案出现“YES”,那就代表你身体的排毒路径可能出现问题,甚至根本已经塞住了,这时要如何改善呢?让我们针对这四大排毒(泄)路径一一击破。


运动可促进发汗,一般正常与健康状态下的汗是温热的,微微的渗出皮肤。

人体排毒管道1:排汗(微血管循环)

改善策略:运动促进发汗排毒

微血管循环位于小动脉与小静脉末端的微血管网,是血液与周遭组织细胞交换营养与代谢废物的地方;细胞所代谢的废物在这里进入血液(毒素排出),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也在此处进入细胞(能量进入),此外如身体多余的热量,则是在皮肤的微血管循环处,经由辐射作用直接排出,多余的水分则会在这里交换到汗腺管的分泌细胞中,然后经由汗腺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发汗。简单来说,汗液是身体排毒的途径之一,只要观察发汗状况或促进发汗,就可以了解微血管循环功能是否良好,并且帮助毒素排出。

除了排毒,发汗同时也是身体的微血管循环功能良好的征兆,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自己的发汗状况。一般正常与健康状态下的汗是温热的,微微的渗出皮肤,只有在气温过高、洗三温暖或运动后,才会因微血管循环运作旺盛而大量排汗。有些排汗状况则是身体的警讯,例如盗汗、冷汗或自汗(人在清醒状态下没有劳动的经常性出汗),是由自律神经或是其他病因所造成的病态出汗,必须特别注意。


多吃蔬果并增加运动量利于排便。

人体排毒管道2:排(宿)便

改善策略:细嚼慢咽、多吃蔬果并增加运动量,使每天排便2次以上

排便的机制其实代表着整个消化道,从食物分解、消化、吸收到排出的整个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管道。一般而言,食物从消化、吸收到形成粪便的过程,大约需要四到六小时,所以一旦口腔、胃、小肠及大肠,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错,排便就会受影响。例如吃东西的速度太快,咀嚼食物的时间太短,造成食物进入胃时的体积太大,就会成为胃的负担,不仅需要花费多一、两倍的时间来将食物分解成食糜,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而引发溃疡等问题。

此外,现代人饮食较油腻,食物中所含的脂肪太多,也会造成小肠的工作量变大,而影响排便速度。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宿便”问题。正常来说,一天正常的排便次数大约二到五次,如果次数不足,就代表有粪便停留在大肠没有排除干净,日积月累下来,粪便中的水分持续被大肠吸收,就成为又干又硬、不易排出的宿便,其毒素就这样逐渐附着在肠壁上,进而造成肠壁受损,甚至于造成身体其他病变与大肠的癌化。

排便是身体排出毒素与黏液最主要的管道,连肝胆中的毒素,也得透过粪便排除,再加上它是我们可以明显观察的排毒路径,所以千万不可马虎。一旦发现排便次数不足,就应该立刻调整饮食中的蔬食比例,并增加运动量,否则一旦产生宿便,就会进入宿便越积越多的恶性循环中,不可不慎。


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易导致胆汁过于浓稠、无法顺利排出,最后造成肝胆的发炎与癌化。(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人体排毒管道3:排肝胆中的深层秽物

改善策略:排便顺畅,并避免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

肝脏是人体解毒最重要的器官,其毒素大部分会经由胆汁排出,小部分则再次由微循环进入血液中,由血液带到肾脏排出。其中,胆汁会于十二指肠的位置进入肠道,最后跟着粪便排出体外。然而因现代人的排便功能不佳,再加上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导致胆汁过于浓稠、无法顺利排出,长时间累积在肝脏与胆囊中,最后就会形成结石、胆砂等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造成肝胆的发炎与癌化。

因此,肝脏的排毒功能要好,先决条件就是排便功能要正常,才能保持肝脏排毒管道的畅通,同时控制饮食,避免胆汁变得过于浓稠,就能预防秽物累积在肝胆之中。

人体排毒管道4:排淋巴毒

改善策略:正常排汗、排便,避免其他3个排毒管道阻塞

一旦皮下汗腺、大肠与肝胆三个排毒管道阻塞,毒素就会开始累积在淋巴中,进而启动身体的免疫反应;所以说,正常排汗、排便非常重要,只要身体另外三个主要排毒管道都能保持顺畅,毒素就没有机会累积到淋巴中,自然就不会产生免疫发炎反应,即使偶有状况,启动了身体的免疫反应,只要及时将淋巴中的毒素排除,也就不会导致慢性病变发生。

本文由新自然主义出版社授权刊载,摘自《情绪生病,身体当然好不了:黄鼎殷医师的心灵对话处方》,作者:黄鼎殷,黄丽观。

本文留言

作者黄鼎殷 黄丽观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