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口远离灾祸 不修口神明降罪(图)
福由口积,祸由口出。(图片来源:AdobeStock)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张嘴,看似不大,所起的作用却很大。有人能口吐莲花,抚慰人心;有人则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害人害己。可谓福由口积,祸由口出。
不谈他人是非才子免祸上身
明朝时期,文征明(1470年-1559年)“吴中四才子”之一。他在书法及文学领域都颇有造诣。当时,他的名望很高,誉满江南,很多学子都以他为师。
他平生不喜欢听人谈论他人过错。如果有人想论别人是非,他总会巧妙地用其它话题引开,从而使想谈论是非的人说不下去。终其一生,他都保持着这个习惯,一生都很注重修口德。
当时,宁王宸濠有意聘请文征明,派人携带文书与金币来到文家。文征明托辞病重,卧床不起,拒绝接受金币与聘书,也没有写信回复宁王。
使者离开之后,友人劝他:“如今,宁王是天下众望所归之人。他在王府空出位子,请先生去做官。为何您不能效仿枚乘、司马相如,在王府里享受一番?”
文征明听罢,只是笑而不语。他有识人鉴人之才,大概事先知道了宁王的为人,但也不去谈论他的是非。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宸濠在南昌叛乱,终被王阳明所平定。宁王因为谋反,导致身败名裂。
不修口德神明降罪
唐玄宗时,朝廷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官职“庄宅使”,主管长安、洛阳两京朝廷所拥有的庄田、碾硙、邸店、菜园、车坊等。
到了唐穆宗时,某位庄宅使有一名僚属叫王国良,任职巡官。此人依仗着权势逞凶施暴,常以凌辱他人为能事。
刺史李复言有位堂妹夫叫武全益,曾担任过献陵陵寝之官。罢官后,在城中租了一处宅子,正好在王国良的管辖范围内。武氏家境贫穷,每当缴纳租金延迟,王国良就会来破口大骂,言语刻毒,秽语不堪,谁也阻止不了他。
唐穆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冬天,李复言到武氏家做客,在他家里住了一段时间。那时,王国良每五天来一次,每次出言都愈加污秽。李复言听不了那么肮脏的话,常得掩上耳朵暂时走避。
但忽然间,王国良一连二十天都没有来。直到某天,武家人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缓和的敲门响声,于是派人去问是谁。对方低沉地回答:“是我,国良。”
因为武氏一家人都很畏惧他,怕他又要破口大骂,赶紧出来迎接。也就是二十天没见面,大家惊讶地发现他异常的赢弱消瘦。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形貌和原来判若二人。
王国良说:“先前我从你们家离开后,遂即染上了重病。卧床七天就死了。不过死后七天,我又复活了。冥府官员以我行事无礼,就把我痛打了一顿,至今杖疮还在。因为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所以这么久都没能来。”
李复言赶紧招呼他坐下,请他详细地说一说到底怎么回事。王国良说:“我得了重病,生命垂危时,忽然看见了几名壮士,全都捋起袖子,露出胳膊,磨拳擦掌,把我从床上拽起来,用布袋套住我的头,把我拽着走,不知道走了几里路,也不知到了哪处城郭。忽然他们就把我头上的布袋去掉了,一看原来到了一座官府门前,上面写着几个字‘太山府君院’。”
“我喘息还未平定,就被他们揪倒在厅前。我看见一个人穿着红衣,坐在厅上主事,他对下属官员说:‘此人罪孽深重,应当堕入地狱,一天罪孽不除,一天就不放过他。可速速检查他的罪过。’但红衣判官走入西廊之际,又有所顾虑,徘徊不前地说:‘王国良从今日之后,还有命十年。’可能因阳寿未尽,于是判官令差吏拽我出去,放我回家。”
但刚走到门外,判官又大怒说道:“把他拽过来!此人言语恶毒,污秽不堪,常常辱骂忤逆无辜的人。如果不痛加惩罚,不足以使他引以为戒。”遂即就把我打了二十大杖。判官还将厅前的一杯池水赐给我,说:“喝了这杯水,你就不会忘记发生在这里的事,为我给世间人传话,慎戒口过。张口招惹是非,犹如拉动罗网。失言既出,驷马难追。”我爬着回来,过了好几天才到家,刚到家门口就跌倒了。
王国良说:“当时我的家人正哭着,准备将我入殓,我在门口跌倒后人就忽然醒了过来。一问时间,才知我的身体已经冰冷了七天。唯有心头还有点温气儿,家人不忍心立即将我入殓。”
“我醒来五六天了,疮痛仍在。”说着,王国良袒露出后背。众人看见他的后背全是一片暗黑色,好像皮肤马上就要溃烂一样,四周呈现出微微的紫色往外扩散。
王国良说:“我从小凶顽,不识善恶,每次出言狂妄逆誖,因此积累了不少罪业。从今以后,引以为戒,不敢动怒出言伤人了。凡是有点钱的人,最好不要违背租屋期约,不要使我因此被长官怪罪。”说罢,就离开了。
自此之后,王国良每次来时,都变得很仁慈。到了第二年九月,忽然听说他去世了。从他遭受冥府杖打算起,刚好满十个月。因不同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时间。是不是冥府说的十年,就是人间的十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