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自汉代以来,南亚各国经常向中国进贡大象。当时的大象在中国就像现在的大熊猫一样珍贵,被视为“有太平之征”的国宝,倍受珍视,每一头大象都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为了显示四海清平的气象,清宫廷往往在六月初六伏日“洗象”,继承了民间伏日洗浴的习俗,展示大清天朝强大的国力,威震四海八方。
清顺治二年(1645),改明朝锦衣卫为銮仪卫,专管銮舆仪仗。銮仪卫下设有驯像所,专管驯像之事。清朝康雍乾盛世,四方来朝,八方进贡,东南亚各国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部落向大清王朝呈进大象。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驯像师多达百人,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建有像房。每年的初伏之日,銮仪卫驯像所设置仪仗、鼓吹乐队,以旗鼓迎像出宣武门。
康熙朝刑部尚书、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祯在《洗象行》一诗中说:“今年丞相收夜郎,扶南盘况求王章。远随方物贡天阙,屹然立仗金阶旁。”清代文学家李绿园有诗云:“三庚伏初届,大地炽如炉。云是洗象日,观者充南郛。奔走狭委巷,车马隘通衢。”清初大臣、诗人田雯有《洗象行》诗曰:“张旗伐鼓传洗像,一时观者如堵墙。”清代词人朱彝尊在《曹赞善移居》诗之二写道:“后园虚阁压城濠,溅瀑跳珠闸口牢。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有的富豪出大钱提前租赁洗象附近的楼房以供观象,凭窗而坐。有诗云:“千钱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像来。”
清代画家丁观鹏的《弘历洗象图》(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取材于佛教故事,表现普贤菩萨观看诸圣徒为其坐骑白象洗刷的情景。图中背景绘有碧水弯弯曲曲,绿树、怪石、蕙草,而那头白象就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温顺地站立在树阴之下,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画中的普贤菩萨,却分明是乾隆皇帝的形象。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乾隆目不转睛地瞧着自己的坐骑大象,大象也非常惬意地与乾隆帝对视。乾隆皇帝受佛学大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影响,数十年倾心于佛学研习。他为了表示对佛的敬仰,不仅大建佛寺,还造法器及写经自修。他命宫廷画家或画佛喇嘛,绘制了多幅他扮作菩萨的画像,此图便是其中之一。
此画构图是中国传统形式,乾隆帝和大象占据画幅的中心主要位置,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乾隆端坐宝位上,人物造型明显大于其他人物,神态肃穆。图中人物面相大多略加夸张变形,颇为古拙,只弘历一人容貌写真,且晕染精当,人物面部以西洋绘法,用淡色晕染,更具有写实的意味,立体感较强,当出自郎世宁的手笔。至于其他人物和景致,通幅行笔细秀,人物衣纹繁复且皆宛转卷曲,古拙奇趣的坡石干笔勾皴,汁绿、滕黄,并以石绿点苔,花草空勾填色,应均为丁氏所绘制。画面以留白表现林中的氤氲氛雾,虚实相生,突出仙界气氛。画面背景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为画面注入了一丝清幽静谧的文人画意趣。全图设色艳丽,带有宫廷绘画高贵典雅的特征。总体来看,此画绘制精细,色泽华丽,中西合壁。
丁观鹏(1736-1795)为清代宫廷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清宫南熏殿,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清初有些宫廷画家很受西洋画法影响,丁观鹏也是其中之一。此外丁观鹏善绘道释人物,学明代画佛高手丁云鹏,有出蓝之誉。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