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袁隆平在湖南长沙的一片杂交水稻田里。(图片来源:Guang Niu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1年5月27日讯】(法广RFI)袁隆平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毕生研究杂交水稻,有“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纽约时报评论说,他在高产杂交水稻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帮助从亚洲到非洲的大片地区解决了饥饿和贫困问题。
他逝世了,引起全国哀悼,当之无愧。但是在一个把一切功劳和人民英雄都要纳入党领导下的国家,观察人士注意到,发生了一些很不该发生的问题。比如,仅仅因为少数人对袁隆平有些非议,就被以“英雄烈士不容亵渎”为名抓走,律师刘晓原说,因此被抓的网民可能有十人以上,这给一场悼念科学家的活动平添了几分肃杀的气氛。有人批评说,‘英烈法’实质成了一部偶像法,统一思想法,袁隆平在世也不会赞成这种令其蒙羞的粗暴做法。还有评论说,袁隆平的科技成就是全球科学家认可的,但是宣传机器的鼓噪以及过度神话不仅让人反感也是对袁隆平院士个人声望的玷污。
官媒的报道也添倒忙,比如袁隆平讲述自己在六十年代初亲眼看见村头的饿殍,这一悲惨景象可能与他立志要解决饥饿问题有关,但官媒‘环球时报’报道时,把这一细节修改成“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有人分析现在大搞党史教育,纪念建党百周年期间,党史中的阴暗面要遮掩,说共产党统治下有饿殍不符合党史精神。但这一作假让许多网民都看到了。
新华网英文版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聚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1岁去世》(China Focus:"Father of hybrid rice"Yuan Longping dies at 91)的文章,内有一段:“‘我在1949年之前见过饿殍倒在路上的心碎场景’,袁隆平在回忆一个在中国连吃到足够的东西都是严重问题的时代时说,‘这是使我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的主要原因。’”这跟新华社自己在几年前的报道也很矛盾,这是不愿意在外国人面前丢脸呢,还是另有苦衷?
有些话宣传可能过分了,比如说袁隆平解决了全中国人的温饱,不少人就不同意。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袁隆平贡献固然巨大,但全中国人很长时间缺少温饱与中共执政有巨大关系,比如毛泽东人民公社化,土地收回集体,农民丧失了积极性,比如五八年大跃进,把农民赶去炼钢铁,在没有任何希望的山头上修渠,结果土地荒芜,死了几千万人,本是人祸,中共归咎于“自然灾害”。
网上有人评论,袁隆平是值得尊敬的人,是可爱的科学家,但把袁隆平拔高或神话,是非常有害的,也是对袁隆平的不尊重。有人认为,人们对袁隆平的怀念,尤其中国人对他的怀念,有不少人与他们的饥饿记忆有关,因此,瘦小的袁隆平在很多中国人眼中成了解决饥饿的英雄。
人们纪念袁隆平,除了他的贡献,他的科学成就,还与他在中国人眼中,名声卓著,人却很朴实,能说真话有重大关系,前面提到的环球时报和新华社改动看到饿殍时间那段话,袁隆平说过好几次。一次刊载在2013年‘人物’杂志8月号,他说,“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湖南叫做‘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啊”。
袁隆平说出了一段官方一直设法掩盖的的重大史实,一九六零年初中国大饥饿--“人相食”。袁隆平2009年在广州日报采访时也说:“你们年轻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练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
即使新华社,在2007年5月22号的有关袁隆平的报道中提到,1960年,袁隆平在马路边看见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文章暗示袁隆平选择了杂交水稻与大饥饿受到的刺激有关。
那么,新华社英文报道为什么现在要把袁隆平发现饿殍的时间提前到1949年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习近平时代比前人更严酷了,连说一点真话,见到饿殍都不可以了。
袁隆平还有一点很不同寻常,在中国,声望卓著的科学家很难不被“纳入党内”,但是他从未加入中国共产党。袁隆平的理由是,他“不懂政治”。尽管如此,他逝世后,官媒和习近平称他为“同志”。‘北京之春’荣誉总编胡平评论说,“袁隆平没入党,这很难的,因为像他这样的著名专家,党组织会几次三番的动员你入党的,而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拒绝的。”这与他对父母的记忆有关吗?他的父亲曾在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母亲毕业于教会学校,很容易被划入“黑五类”家庭的。
中共当局现在修党史,淡化罪恶的文革,袁隆平对文革,对1949年以来的每次运动记忆犹新:“每次运动,知识分子就倒掉一回,倒掉一回,又倒一会。像老舍这样的大知识分子还跳湖自杀,像傅雷这样的音乐家要剃光头。对知识分子这么残酷,文革大规模真是浩劫!”
声望卓著,能说真话,一辈子不入党,袁隆平不寻常。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