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济公“古井运木”的神奇事迹(图)


济公(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网)

净慈寺又称净慈禅寺,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钱弘俶一家世代笃信佛法,在其当政期间,为了“上为国家祝馨,下为民生祈福”,建造了 “慧日永明院”,即今天的净慈寺。净慈寺建成后,由当时的高僧延寿为住持。

北宋时,“慧日永明院”更名为“寿宁禅院”,南宋时更名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或“净慈禅寺”。南宋时期,处于江南文化经济重镇的杭州城中的净慈寺,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因其道风纯正,僧行高隆,深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仰慕,香火十分繁盛,甚至有众多日本僧人前来求法。当时净慈寺的规模与灵隐寺的相似,有殿宇数十座,房舍五百多间,僧众数千,人故有“南净慈”、“北灵隐”之谓。

嘉定年间,南宋朝廷品第江南诸寺,净慈寺被列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明清时期,净慈寺多次遭到毁坏,但也多次重新修葺。如今保留下来的净慈寺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大雄宝殿、钟楼、观音殿、三圣殿、念佛堂等。

大殿中最为雄伟庄严的是中间的大雄宝殿,其重檐歇山顶和黄色的琉璃瓦屋顶,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有济祖殿,供奉的是罗汉下凡的高僧济公的佛像。殿前有一口古井,被称为“运木古井”。据说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毁于一场大火。济公外出募化建造寺院的木材,然后使神通从寺中的井中取出一根根的木材,因此后人又称该井为“神运井”。

济公“古井运木”的传说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长老点醒灵性,一时悟彻,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自从转到净慈寺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后,便做出桩桩奇事来。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延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后,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书记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帖出去以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书记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

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辘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从

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