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是由“神荼”与“郁垒”演变而来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千百年来总存在着于正月初一喝屠苏酒的年俗呢?在此习俗中,又含藏什么样的传说呢?另外,新年期间贴在门上的春联,真的与用来避邪、跟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与“郁垒”有关的桃符所演变来的吗?“神荼”与“郁垒”又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了名气响亮的“门神”呢?
正月喝屠苏酒 预防瘟疫
你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喝酒呢?其实,正月酒可不是一般的酒,不是自己酿制的梅酒、小米酒等,更不可能是高价的外国葡萄酒之类的,而是大名鼎鼎、古代间主要用于预防瘟疫的屠苏酒。
屠苏酒出自华佗,又经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神医传承推广,形成了中国古代千百年来正月初一喝屠苏酒的年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写到:“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因此民间一直坚信,新年初一喝屠苏酒可避瘟驱邪。而且喝酒的次序,也是独一无二地违反伦常,先让年少喝,后敬年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在今天的中国,该习俗几乎断绝。但日本自唐代传入后,一直传承至今。他们的正月就是从喝屠苏酒开始的,认为正月里饮屠苏,能除邪避瘟,新的一年就会平安健康。喝酒次序,延续唐代规矩,就是从年少到年老依次饮用的。认为这样喝,年轻人如春的朝气就可以传递给老年人,若有厄运年的人在场,要轮到最后才喝,希望之前的人能为其驱赶灾病,带来好运。形式看似颠倒人伦,实则符合敬老的观念。
屠苏酒的配方制法,在《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等众多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大同小异,但如果见到有乌头、附子,指的是严格炮制后去掉毒性的药,不经药厂炮制,则有大毒,不可自行随意使用。)能疏肝健脾,祛风散寒,对初春养肝通经络,预防温病等外感有良好作用。
不过,中医鼻祖《黄帝内经》第一篇说到上古之人长寿少病,只因“德全不危”,相信只有德全,屠苏酒才能起到不染瘟疫的神效。
桃符、春联与门神
相传在东海的桃都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树荫可以遮住三千里的地面。鬼门就在大桃树东北方的树枝间,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这两位神将很厉害,只要发现伤害好人的恶鬼,就用芦苇绳捆住他们,丢到山上喂老虎。
神荼、郁垒日夜在桃树下巡逻,恶鬼妖魔都不敢来捣乱了。于是,人们用桃木雕了两位神将的像,放在大门两旁,以驱鬼压邪,祈求平安。后来逐渐简化成画上他们的神像--左神荼、右郁垒;最后更只把他们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门两旁,据说一样有效。神荼、郁垒就成了民间俗称的“门神”。这样的桃木板就是桃符。
据悉,中国自周代开始就有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只是后来桃符被渐渐简化,仅需要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即可。到了唐朝以后,又逐渐形成在红纸上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的习俗,以至于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春联。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蜀后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之后,文人学士群起效仿,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不过,宋代时期的春联还是称为桃符的,真正称作春联,已经是明代的事了。
根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家观赏取乐。自此春联日盛,千年不衰。新年时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已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