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祸就是福”?(图)
《淮南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图片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制作)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文献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淮南子》于20世纪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译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节译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为读者介绍《淮南子》中《诠言》篇的部分内容。
【原文】“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有功。”
[大意]“什么是福?没有什么比无祸患更幸福的。什么是利?没有什么比不丧失更为有利的。”“应当是崇尚无祸,而不是崇尚有福。应当是崇尚无罪过,而不是崇尚有功业。”
放弃道而依靠智慧巧计那是危险的,抛弃道而单凭才能会陷入困窘的境地。有因欲望很多而灭亡的,没有因无欲而危险的。有以自己的欲望治国而使国家混乱的,没有因守常道而亡天下的。因此,智慧巧计不足以免除祸患,愚昧不能使人心失去安宁。持守本分,遵循事理,失去了不忧虑,得到了不兴奋。所以成功并不是人为努力的结果,获得并不是有意追求的结果。收入只是接受过来,而不是自己去索取。付出只是施授,而不求回予。万物凭借春天而生长,随秋天而衰败,所生育的万物不因此而感激春天,遭受衰败的万物不因此而怨恨秋天。能做到这样,就接近道了。
圣人不做那些能让人非议的事,但也不憎恨他人对自己的非议。他努力修养值得赞誉的品德,但并不要求别人赞美自己。他不能使祸不出现,但确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迎来祸患。他不能使福必定会降临,但相信自己不会排斥福的到来。灾祸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他的追求招惹的,所以陷入困境也不忧虑。幸福的降临,不是他刻意追求得到的,所以即使顺利、显达也不夸耀自傲。
知道祸福的临界不在于本人,所以他能悠闲自在快乐生活、顺其自然、无为地处置各种事情。圣人是守着自己所拥有的德,而不去追求他尚未得到的名利。如果去追求尚未得到的名利,就有可能连原有的德也会失去。如果修养保持已有的德,那么他所想要的自然会得到。
所以用兵打仗就是这样,先做好备战的准备,以等待可战胜敌人的机会。治国也是这样,先使自己的国家不被人侵犯,然后等待敌国可被夺取的机会。舜在历山修养德行,天下所有的人都被他感化归顺。周文王在岐周修养德行,天下风气随之被他改变。如果舜只顾追求天下的利益而忘掉修养德性的正道,那么连他自身都难以保住,哪还会有一尺的国土呢!所以,国家要治理的好政治不混乱才会牢靠,混乱了再去治理平复,容易招致危险。当品行还招非议时而急于去追求名声,一定会受到挫折损伤。
什么是福?没有什么比无祸患更幸福的。什么是利?没有什么比不丧失更为有利的。有为的去做事情,常常不是有益就是有损,不是成功就会被毁坏,没有利就会有害,会有危险,会遇到危难。所以秦穆公战胜西戎但却在崤山败于晋军之手,楚昭王战胜中原的几个诸侯国却在柏举被吴国打败。
因此无为之道是不能用来规劝那些追名逐利者的,却可以使那些想避害躲祸的人得以安宁。所以,应当是崇尚无祸,而不是崇尚有福。应当是崇尚无罪过,而不是崇尚有功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