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31 日,北京门头沟区暴雨过后,永定河被洪水淹没的景象(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8月4日讯】人类自古就和水灾作斗争,变害为利是古往今来人们的理想。这里边有两个概念,最早出现的是利益,简单说就是水利灌溉。有记载最早的是苏美尔人的水利设施,灌溉农田,造福社会,使得远古的苏美尔人很快就富强起来。
中国先秦时代就有了很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灵渠等等至今仍然在使用。经过了几千年的进步,现在的工程能力是古代不能比的,现代的气候观测也是古代不能比的。预测丰水年和缺水年的准确性,更是古人不能比的。怎么反而中国的水灾倒比古代还严重了呢?
1975年河南舞阳水灾,水库垮坝淹了淮河流域几十个县。最近的华北水灾又淹了大片土地,几十个城镇危机。人民流离失所,财产损失严重。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多年兴修水利,建了那么多水库水渠,怎么水灾反倒更严重了呢?没错,已经暴雨成灾了,水库还要放水泄洪,淹没中小城市以保大城市,难道只有大城市的人命是人命吗?
专家学者们对此有很多的研究和评论,但都不如大人物们的私心更重要。中国的水灾反而加重,我认为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主要还是指导思想,或者说目的出了问题。水库这个新技术的出现,新的运作方式不正确,是导致水灾加重的根本原因。水库不是从时间线上调节水量的容器,主要成了发电赚钱的工具。结果发的那些电不足以补偿水灾的损失,得不偿失。
但是官方的账不是这么算的。发电赚的钱是政府的钱,水灾损失的是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发点儿救灾款给各级官吏们贪污就过去了。老百姓的损失谁在乎呀?老百姓喊冤由谁来管呀?当然,可以去找那个当摆设的信访局。
这就是指导思想的问题。自从水利工程可以发电赚钱之后,整个指导思想和制度就都变了味了。干旱季节水库蓄水,以致河流干枯,湖泊见底。暴雨季节水库放水泄洪,加重水灾,人或为鱼鳖。因为发电有指标,而水位升高,每一立方米水的发电量就增加。于是水利干部们就有奖金,政府就有收入。
难道就没办法了吗?有办法而且很简单,那就是改变指导思想和制度。防灾为主,灌溉第二,发电为辅。也就是在每年的春季需要灌溉的时候尽量放水灌溉。放空库容准备雨季防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灌溉面积,增加农业收入。放空的库容可以有效调节雨季的水流量,防止或者减轻水灾。
两方面变害为利,只是减少了发电量。全社会得利只是减少了官员们的收入,这才是自古以来兴修水利的本来宗旨。没那么复杂也很简单有效,何乐而不为呢?只是百姓乐官家不乐,在官本位的专制政权管理之下,就不好办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兴修和管理水利设施的资金,谁来负担。共产党时代,水利工程一大半是由老百姓无偿付出,政府出少量资金。赵紫阳时代甚至改为由老百姓事后交水费负担。现在更上一层楼,连自然水流都要农民付钱。这种敲骨吸髓的做法,还说是什么大兴农业,退林还耕。真是脑子进水了。
中国古代朝廷税收很低,一般都是三十税一,有时还减免。全国财政收入不过每年几千万两白银,还要拿出几十甚至几百万两的白银用于水利工程。自古以来水利就是国家工程,国家出钱,从税收里补齐。现在难道税收就只能用来养官员,搞些形象工程吗?
兴修水库这种现代化的手段,用好了是水利,用坏了就是制造水灾。大家看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