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英国大英博物馆。(摄影:Michelle/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上星期提到,大英博物馆早前有一个“晚清百态”的专题展览。这展览其中一个最能引起兴趣及话题的,就是展出了“鸦片战争”之后中英双方缔结的《南京条约》。也是因为这个条约,满清王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开展了香港的一段殖民地历史,令香港有机会成为一个近代经济发展的奇迹。
除了英国保有这一份之外,《南京条约》的另一个正式文本,1949年之后随着国民政府去了台湾,现在收藏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但不是恒常的展品。作为所谓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的《南京条约》正本,从来未在中国大地上公开展示过。
因此,这一次大英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吸引了不少从中国大陆来的游客到场参观。有人说是专门来看这个展览,甚至说是专门要看这份《南京条约》正本的。
不少大陆的访客除了拍照之外,还拍了短片,放上大陆的不同平台,掀起了一番讨论。有一些网红还乘机大发议论,指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贼赃收藏中心。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今天强大了,应该要向英国政府索取归还这份《南京条约》及其他展馆那些来自中国的文物。
说这次展出的《南京条约》正本是贼赃,显然又是另一个盲目民族主义冲昏了头脑的愚蠢说法。这是两国在当年交换了的正式文本归英国保有的那一份,本来就属于英国政府。至于说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都是贼赃,上星期已经谈了,不需再多讲。
“归还贼赃论”在世界各地都有市场,如果真的有证据是透过强抢,或透过战争及暴力掠夺,当然还是有理由讨论是否应该归还的,事实上也有这样的先例。但正如上次所说,现在世界各地展出的中国文物,很多都有正式的来源资料,不少都是收藏家用各种途径获取的。获取的方式可能并不一定是公平的买卖,也有不少是透过国内的地下渠道输出海外售卖,辗转去到各地的博物馆的,这些事直至近年仍然不断发生。做这门生意,透过输出历史文物来套利的人物及机构,有不少更是具有官方背景及关系的。如果说要归还,情况就复杂得多了,也不一定合理。
多年来,到过大英博物馆及其他博物馆参观,看过馆藏的各种中华文物的观众,很多都会感叹为何这些好东西会流失到海外。不少人也会慨叹,这些文物在海外保存得那么好,为什么国内有一些同类藏品,相对又会显得没有那么完整。
历年来,中国人对自己的文物进行的破坏,可以说是罄竹难书。这情况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更加是绝对正确,充满革命精神,是显示了人民上下一心破除四旧、打破封建残余的英勇行为。当年如果有人够胆出来说要保护那些旧物,还很可能会被批斗。
到了今天,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固然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但有不少其实只是复制本,有些人甚至会怀疑部份展品的真伪。
有时很难不同意,如果今天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展示的那些中国文物当年不是去了海外,可能已经在历年的政治运动中被破坏净尽了。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大英博物馆或其他博物馆不但不是贼赃收藏中心,还有可能是在帮助中国人保存住不少历史及文明的记忆。
有人说,中国今时不同往日了,如果证明真的是贼赃,为何不能取回?又说中国有权重新拥有及管有这些原本就属于中国人的东西。这说法首先就忽视了不能单从来源地来证明文物的拥有权,市场买卖、各种形式的交易而造成的文物转移,很多在本质上不一定没有其合法性。
其次,今天的中国政府还不是当年大肆破坏中国文物的那一个政府?体制不变,谁能保证同样的事不会再发生。况且,以为文物回归原地才是最合理,或者以为原拥有者才是最有资格保护这些文物的说法,从历史经验来说可以说是十分脆弱的论点。塔利班破坏巴米扬大佛是一个例证,香港又是另一个例证。
小红书上有人说,香港是英国人在中国手上夺取的最大一件贼赃,尚且可以归还,何况其他。若果真的是如此,何妨看看“香港这件所谓贼赃”,在英国人管治下,如何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渔港变成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珠;又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城市及国际金融中心。也不妨问一问,在这个作为所谓贼赃的历史过程中,作为贼赃的香港曾经为几多人提供了避难安身之所,又让几个世代的人可以安居乐业;更无需经历那些所谓自己人或同胞制造的历次政治灾劫。
或者更应该看看,这件所谓贼赃在归还中国之后,短短二十多年之间又变成如何!很难不同意,就算真的是贼赃,可能还是放在外国人那里比较好!今天香港面对的最大悲剧,显然正是在于归还了给现在这个中国!究竟谁才是贼?怎样才算是赃?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