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某菜市场(图片来源: CN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2月28日讯】《华尔街日报》于上周五(22日)刊发Daniel Rosen的年终文稿“盘点2023年中国经济”。文中提出几个有意思的观点:中国崛起、美国衰落的假设在2024年将退出历史舞台;任何人不应排除中国重拾市场实用主义的可能性,这种实用主义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成为全球化明星;如果中共意识到市场改革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习可能会重回市场方向。
采用市场实用主义有助于习近平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这种逻辑是成立的。但是,根据习近平的经济理念和执政13年所奉行的经济政策,我看不出中共有重走市场道路的倾向。对此,本文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习有搞市场改革的能力和意愿吗?2)习决定是否改革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什么?3)重拾市场实用主义为经济困境解套是个理性选择,但习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习近平搞市场改革的能力与意愿。毫无疑问,习近平肯定是有能力决定中国是否重回市场实用主义道路的。作为当今独裁体制中独一无二的决策者,习是中共领导层中唯一一个可以决定中国是否重走市场道路的人。但是,习是否有这种意愿呢?习尽管在一些正式的讲话和文献中肯定过市场的力量,然而他的真正意愿是党管经济,构建国进民退,让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脊梁骨,民企充当配角的经济体系。这种意愿反映在他的经济思想中。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公有制为主体。《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2年10月刊发了国资委党委书记兼主任郝鹏的文章,文章特别强调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企改革的作用,并就国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虽然习近平也说过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其实他更强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全面领导作用。在经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如果习近平真的重回市场实用主义,不是意味着他的经济思想无效或失败吗?习不会轻易放弃他的经济思想,这恐怕是中国回归市场化改革的重大障碍。
习近平今年推出的一系列经济举措说明,他并没有意愿推动市场改革。这些举措除了代表习一贯的经济思想之外,也包括一些奇怪的且更严厉的手段。手段之一,让国安部门染指经济,用恐吓和威胁的手法给中国经济指明方向。中国国家安全部连续数日发文警告不得“唱衰”中国,文章称这类陈词滥调妄图构建“中国衰败”的“话语陷阱”和“认知陷阱”。手段之二,中共进一步收紧对经济评论的审查。《财新》社论要求中国政府要实事求是,被看作是唱衰经济的言论,社论刚一问世就被下架。手段之三,改数据改事实,中国经济的实际成长率2023年可能只有0-2.5%,但中国政府说是5%。
关于习衡量是否改革的最重要指标,依我之见,要看这项改革是不是削弱他习近平的核心掌权地位。市场改革的本意是,让经济金融专家做出符合市场逻辑的内行决策,而这是习近平不能容忍的。他认为专家做出的、不符合他经济思想的决策,有损他的一尊地位。因此他不会轻易放弃他从国务院各部门剥夺的经济决策权,他也不会轻易做出重启市场改革的决定。
回归市场实用主义为经济困境解套是个理性选择,但习不是理性思维者和理性决策者。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推论,如果中共意识到市场改革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习可能会重回市场方向。可是习的看法是,只有习近平经济思想能够帮助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摆脱困境。他的经济思想包括党管经济、国进民退、共同富裕等,这些理念是反市场理念,而习近平正在把他的反市场理念落实到对经济的管理与操纵上。
总之,习近平让国安用意识形态的宣传手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反市场行为。这说明,当下的习近平并没有重拾市场实用主义的打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