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苏轼〈寒食帖〉 人生低谷的印记(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2024-01-29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苏轼寒食帖 局部
苏轼〈寒食帖〉局部。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名列“唐宋八大家”,有“一门三学士”之誉。亦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被贬黄州 苏轼人生低谷的印记

苏轼才华洋溢,善书法、绘画,诗文词赋成就非凡。然而,大文豪的一生并不顺遂,宦海浮沉,几多波折,而正是这些人生中的诸多苦难造就了他在文学艺术史上耀眼的光芒。

熙宁年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举措,苏轼屡遭诋毁、排挤。元丰二年又遭弹劾,受诬“讬事以讽时政”。因“乌台诗案”入狱,险些被斩,所幸太皇太后曹氏等人大力营救才脱险,结束百余日的牢狱生活,贬谪为虚职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之际,友人为他申请到黄州营地以东一块田地,方得以躬耕其中,自给自足。苏轼将之命名为东坡,营造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书法代表作〈寒食帖〉,全名为〈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在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1082年)寒食节所写的二首古诗〈寒食诗二首〉书法作品,记录当下湿冷、无火的寒食般心境。于连日苦雨的惆怅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贫寒中,亦有“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的旷达与人生历练中的体悟,堪称他人生低谷的印记。

苏轼寒食帖 局部
苏轼〈寒食帖〉局部。

苏轼寒食帖 局部
苏轼〈寒食帖〉局部。(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宋 苏轼 〈寒食帖〉卷

(第一首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第二首诗)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帋(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美誉

〈寒食帖〉,行书,17行,共129字。全篇笔势飞扬,一气呵成;字体疏密相间,宽窄轻重错落,潇洒俊逸;兼用正锋、侧锋,顿挫疾昂,变化万千;字体由小渐大,节奏明快,浑然天成。后世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综论历代书法特色,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一说。苏轼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是引领宋代“尚意”书风的重要书家,但“重意轻法”并非不重法度,而是不为法所拘束。

诗书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的黄庭坚于〈寒食帖〉上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清代乾隆皇帝题说此帖“无意于佳乃佳者”、“若区区于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

原收藏于清宫的〈寒食帖〉于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险遭焚毁。后为广东人冯氏所收藏,又遭遇火灾,所幸扑救得宜,但在手卷下端留下黑色的火灼痕迹。再辗转被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购得,大正12年(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时,东京都遭毁灭性火劫,菊池惺堂冒死抢救出〈寒食帖〉,传为佳话。

其后,〈寒食帖〉又多次易手,最终落脚台湾,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华邮政亦曾经发行为邮票。

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