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大转移”将对国家产生怎样影响?(图)


“财富大转移”足以使千禧一代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代”。(图片来源:Adobe Stock)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4年4月10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路克编译)作为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之间的婴儿潮一代的美国人过得非常好。大约20%的婴儿潮一代美国人有幸在房价爆炸式增长和股市持续增长的时代开始进入成年,他们已经积累了80万亿美元的累计财富,这是其他活着的世代的总和。随着最年长的婴儿潮一代现已接近80岁,其中一些财富已开始传递给年轻一代,这标志着所谓的“财富大转移”的早期阶段。

经济学家估计,在未来几十年里,婴儿潮一代的子女(其中大多数是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千禧一代)将在美国继承高达70万亿至90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股票、现金和其他资产。根据最近的一项分析,这足以使千禧一代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代”。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受益。最富有的10%的美国人掌握着国家资产的最大份额,因此他们的继承人有能力继承大部分将被传承的财富。但这仍然剩下数十万亿美元将转移给中产阶级,甚至一些下层阶级、婴儿潮一代的孩子。

即将易手的财富数量如此之大——是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到三倍。专家表示,这不仅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对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产生影响。

为什么会有争论

一些专家认为,财富大转移是千禧一代弥补在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冠状病毒大流行和最近的成本上涨后失去的经济基础的最大希望,这些成本上涨使买房等事情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随着财富的增加,千禧一代——以及一些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和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将拥有购买力来塑造国家,以适应他们的品味和政治世界观。

但其他人担心,财富大转移只会确保只有富人的孩子才能从老一辈人取得的成果中受益,从而进一步加剧不平等。该阵营中的许多人主张征收更高的遗产税,以帮助婴儿潮一代在全国范围内更公平地分配财富。

还有人质疑到底有多少财富能够真正传承下来,一些专家称财富大转移是一个“神话”。这些疑虑来自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大多数婴儿潮一代最终会在去世前耗尽大部分财富,特别是在医疗保健和老年人护理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财富大转移”的不同观点

伟大的财富转移将帮助千禧一代从他们所经历的糟糕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对于千禧一代来说,这将是命运的重大改变,他们不得不应对经济衰退、高昂的大学学费、几乎难以承受的房价,并试图维持无法与父母相比的生活方式。”——杰克・凯利,《福布斯》

伟大的财富转移最终可能不会那么伟大

“即使有保险,美国人仍难以支付保费、共付额、共同保险和未承保的医疗服务等费用。因此,研究人员预测的从婴儿潮一代到年轻一代的大量财富转移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为美国老年人的大部分钱都用于医疗保健。”——梅多拉・李,《今日美国》

所有继承的财富都将加剧下一代的不平等

“一些非常富裕的家庭会有钱留给孩子;一些不富裕的人甚至没有钱照顾自己和自己的退休生活,可能会要求孩子为他们支付住房和医疗费用。因此,这将进一步消耗当今千禧一代的精力。”—两党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杰森・菲希特纳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道。

大部分财富最终都会流向那些并不真正需要它们的人

“那里有更多的财富,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可能很快就会死去。……[但]它被那些不太需要它的人继承了。”—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伊莎贝尔・索希尔向《商业内幕》表示。

即使是较小的遗产也可能改变中下阶层的生活

“虽然更多的钱在富人之间流动,但对于接受礼物或遗产的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更大。事实上,对于某些人来说,来自父母的礼物可以让他们保持中产阶级地位。”—梅雷迪思・哈格蒂,Vox

我们需要新的法律来确保婴儿潮一代的财富服务于整个国家

“我们需要记住,1940年至1960年间美国中产阶级的大规模扩张并不是凭空发生的。更大平等的倡导者使这一切成为现实。......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创造更多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山姆・皮兹加蒂,《共同的梦想》

财富转移可能会大大削弱性别不平等

“财富将流向截然不同的一代女性。例如,年轻一代的女性往往受教育程度较高,结婚较晚,并且被认为更有经济知识。这种转移预计将缩小性别财富差距。”—阿鲁尼・索尼,《商业内幕》

年轻一代将有更大的能力塑造周围的世界

“财富转移将赋予(Z世代和千禧一代)巨大的财务实力。他们将对同行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并有能力影响企业、社会和政府。他们有一个议程。”—Ken Costa,《100万亿美元财富转移》一书的作者,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道。

大多数千禧一代在最需要的时候却无法获得遗产

“鉴于最富有的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在千禧一代自己接近退休之前,大笔资金不太可能易手。”——莎拉・格林・卡迈克尔,彭博社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