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7个“处世智慧”看懂的人生越顺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被赞誉为礼仪之邦,大多是因为守礼重义,致力于提高品行修养的祥和社会,因此各国对中国文化十分向往,争先恐后前来学习。
而各朝代能大放光采,主要还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色。以下七点古人处世的思维精髓,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1、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先”不是消极怠惰,而是尊重世间的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做事不能抢快,要脚踏实地,像水一样。水只是自然流动,不争先后,一点一点把力量积攒起来。时候一到,就能发挥力量,到时又有谁在乎先后呢?
2、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丧志,贪欲败身。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对缺少智慧与灵性,而贪财、贪权、贪色,正是迷失心智,祸害人生的开始。
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3、君子知命不算命
万事万物有时、运、势。“时”是时机;“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合;“势”是势差,势差越大,能量越大,犹如瀑布。这三者合在一起,就统称为“命”。
一个人在世上要了解如何立身、处世;其次则是知“天命”,有了人生阅历后,就能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自然能够顺天应命,也就不需要算命了。
4、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每个人心中都有小算盘,算计自己的收益,也算计别人。只是千算万算,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的还是自己!而天就一算,算什么呢?算每个人的“德”。天地无私,唯德是亲,积一点德,就修一点福。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5、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这样的人,即使才华洋溢,也会因为“满腔不平之气”,人生无法长久。
6、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疑,多疑往往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的幸福;也只有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的灾祸。
7、动不如静,语不如默
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动不如静,语不如默。”说的越多,距离越远,矛盾也越多。而大多数人在沟通时,总急于表现自己,一吐为快,却不想听对方的想法。
古人认为,“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反倒是言简意赅,甚至是沉默不语更显高深莫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