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汉堡的年代 唐朝侍女吃什么如此丰腴?(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唐代仕女的丰腴之美。(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审美观与饮食往往能真切的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样貌,唐代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富庶繁荣不须笔者多言;公元7世纪唐朝已达鼎盛时期,国境范围有1237万平方公里,包括当时的中亚绿洲地带;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疾陵府(今伊朗扎博勒)、东临鸡林州(今韩国庆州)的辽阔疆域。

目前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灰陶加彩仕女俑”(西元618~907)让后人得以欣赏到唐代仕女的丰腴之美:两眉与双眼十分细长,配上樱桃小口,闲适而雍容,怡然而自信。


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灰陶加彩仕女俑”。(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台湾故宫博物院)

在没有炸鸡、薯条、可乐的年代,总也不可能吃出巨婴身形;当然,若是以今人的审美观,这样的体态的女子却很难自信得起来。不过,有趣的是一千多年前唐人的餐桌上到底吃了什么?想必是非常丰盛,而其饮食习惯又是如何呢?

主食

秦汉时期百姓一天只吃两餐,汉朝张骞通西域,西域的食物也传至中原地区,如西瓜、哈密瓜(新疆哈密市)、胡葡萄、胡瓜、胡椒、胡饼等。

唐代时,百姓已是一日早、中、晚三餐,并以面食为主。早餐吃粥或稿饼,常见的饼主要有胡饼和蒸饼;胡饼即是由西域传来的一种面点,分有素饼、油饼、肉饼和芝麻饼。

午餐吃饭,稻、麦、粟、黍、菰米都可称之为饭。晚餐为汤饼或煎饼。

汤饼指的是“馎饦”,古突厥语音译,魏晋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将未发酵之面团揉光后搓成条状,再掐成半指长的小面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载:“汤饼,唐人谓之不讬,今俗谓之馎饦矣。”宋程大昌《演繁露·不讬》记载:“汤饼一名馎饦,亦名不讬……不讬,言不以掌托也。”

大中十年六月成书,右录唐巢县令杨晔著有《膳夫经手录》详载:“不饦,有薄展而细粟者,有带而长者,有方而叶者,有厚而切者,有侧粥者,有切面筋、夹粥、蕝粥、劈粥之徒,其名甚多,皆不饦之流也。又有羊肉生致碗中,以不饦覆之后,以五味汁沃之,更以椒酥和之,谓鹘突不饦,或泠淘,或索饼,或干切,与不饦法畧同。”

宋人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称:“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此外,《膳夫经手录》也可以发现唐人已经食用各种肉类、鱼类、各式蔬菜,把各种鱼分成等次“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鲚、魿、黄、竹五种为下,其他皆强为。”饮也蔚为风俗:“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煑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有茶,至德、大厯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唐代彩陶。(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东西皆然 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历史上,是从唐代开始收茶税,足以见茶在唐朝的普及与兴盛。唐朝烹饪主要采用蒸煮的方式,饮茶亦是如此;唐人陆羽(733年~804年)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烹煮茶叶的煎茶法有详尽的文字记载。。

《唐国史补》也记述了唐朝人重视饮茶的风俗:“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白族男女聚集在斯登镇的市场。这里有一条曾经著名的茶马古道,连接着西藏干旱的平原和南部的云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起自西汉的茶马古道,交通了东西,西域一地的饮茶之风,《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吐蕃领袖称号)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


茶缘茶(图片来源:茶缘茶)
欢迎关注“茶缘茶”。https://www.naturenergy.us/ 茶缘网站 独家(图片来源:茶缘茶)

本文留言

作者古风 编辑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