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中国茶道养生(好评连载之二)(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从神农发现茶到唐朝中期,茶都是作为煎服的药物被⼈们所使用。(以下图片均来源: Adobe stock)

1.2茶的起源与发展史

1.2.1神农发现茶的解毒功效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茶的起源与发展史也是⼀部帮助⼈类恢复健康的疗愈史。唐代陆⽻在《茶经》中记载:“茶之饮,发乎神农。”意思是说,茶成为⼈的饮料,起源于神农。在传统神话中,神农⽒是⼀位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神祗。他教导⼈医疗与农耕,被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

上古时,五谷和杂草长在⼀起,草药和百花开在⼀起,哪些粮食可吃,哪些草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只好靠打猎过日⼦,天上的⾶禽越打越少,地下的⾛兽越打越稀,⼈们只好饿肚⼦。谁要⽣疮害病,无医无药,只好等死。

神农⽒为这事很犯愁,决⼼尝百草,定药性,为⼤家消灾祛病。神农⽒的样貌很奇特,身材消瘦,全身除了头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晶肚),因此内脏清晰可见。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体哪⼀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毒,得茶⽽解之。”有⼀天他尝到七⼗⼆种毒草,感到⼝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棵⼤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神农便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顿时感觉舌底⽣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扫⽽空。⽽且他看到小叶儿在肚⼦里上上下下摩擦,把他身体里的毒素擦洗得干干净净。这项发现,使他⼤⼤⾼兴,他断定这小叶儿既解渴,又能解毒。他再拾起几片叶⼦细细观察,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般的树⽊不同。便采集了

⼀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们用作药物。

1.2.2唐宋茶⽂化的繁盛


“茶圣”陆羽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从神农发现茶到唐朝中期,历经三千多年的时间,茶都是作为煎服的药物被⼈们所使用。直到公元780年陆⽻撰写《茶经》,这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和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分清了饮茶的源流,确定了制茶的基本⼯具,教导⼈如何制作出⾼品质茶叶。采摘优质茶芽后,经过多道⼯序以去除苦涩物质。再用模具制饼,穿串烘干,就成了唐宋风⾏的团饼茶。随后设定了饮茶整套器具,确立了煮茶的⽅式。从此茶演变成了皇亲贵族和⽂⼈雅⼠的⼼爱之物,在宴饮和参禅悟道中广为使用。《茶经》中关于茶功用的描述为,“茶之为用,味⾄寒,为饮最宜。精⾏俭德之⼈,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可谓是中国茶⽂化的黄⾦时代。如宋代王安⽯所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茶成为风靡全国的国饮,便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舍弃了唐代将茶末放在充满⽔的茶釜中的煎煮茶法,⽽开始改用点茶法。

点是充注的意思,将末茶放在茶盏再用沸⽔滴注,并以茶筅搅拌,使茶、⽔融合,等到茶汤呈现乳白⾊就可品饮。从精雕细琢的团茶,到别出⼼裁的“点茶”,宋⼈使茶成为了“盛世之清尚”。

唐宋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诗⼈和修⾏者,如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是茶的爱好者,留下了⼤量茶诗。例如卢仝的《七碗茶诗》:⼀碗喉吻润,⼆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不平事,尽向⽑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层层递进的描写了茶如何帮⼈从解渴,舒缓情绪,放松思想,到净化身体,沟通天地的能量(也就是修⾏提升)。

还有这首陆⽻好友皎然和尚的《饮茶歌诮崔⽯使君》,其中写道:⼀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破烦恼。这首诗也讲述了茶拥有提神醒脑,使⼈清静,藉以参禅悟道的功用。

当时⼯匠铸造佛像时,也往往会在佛像腹中贮藏⼀些茶叶,并且在佛像后背腰部留⼀块活砖。遇上瘟疫流⾏的时节,寺院中的僧⼈便会打开活砖,取出藏于佛像腹中的茶叶,奉茶施粥于街头供⼈饮用,化解瘟疫的毒性。历朝历代都保留有这个习俗。(https://www.naturenergy.us/ 茶缘网站 独家)

1.2.3明朝散茶的兴起

到了明朝,草根出⽣、崇尚简朴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团饼茶这种制作麻烦喝着也麻烦的奢侈品并不喜爱,他认为过于劳民伤财。当时有这样⼀个说法:“⼀朝团焙成,价与黄⾦逞。”价比黄⾦,可见只有达官贵⼈才能消费得起。因此,朱元璋决意改制,下诏令废团茶推散茶:“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惟采芽茶以进,有司勿与。”明代自上⽽下开始提倡并使用以沸⽔冲泡茶叶的“瀹(yuè)饮法”饮茶,开启了这⼀体会茶之本味的清饮之源。相较于唐宋时期⼤型茶宴的热闹场景,明代⼈追求隐逸清幽的饮茶环境,茶会⼤多开在⼭⽔林⽊之间,且如明代⽂学家陈继儒着《茶话》中所写:“⼀⼈得神,⼆⼈得趣,三⼈得味”,明代茶会对⼈数也有⼀定要求。当时的⽂⼈雅客仅邀请三、两好友出席茶会,期间品茗抚琴、吟诗作画,以追求艺术与自然融合的精神境界。

但更⼤的改变是,⼀般百姓也能享受饮茶之趣了,茶饮⽂化从此⾛进了日常⽣活之中。茶虽然不再作为专门的药材销售和使用,但仍不显⼭不露⽔的默默帮助⼈调养身⼼,化解各种毒素。比⽅说,在19世纪中叶福建惠安县有个叫施⼤成的商⼈开了个施集泉茶店,经营武夷岩茶。惠安县发⽣两次时疫,患者都是饮用施集泉的岩茶后,得以痊愈。就像罗汉菩萨救⼈济世,因此这款茶被百姓们称为“铁罗汉”。

1.2.4日本茶道的传承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法伴随着佛教⽂化传⼊日本。

唐宋时期,中国国⼒强盛,⽂化绥烂,是周边临国朝圣的对象,尤其是日本,对中华⽂明极为向往,日本朝廷或组成⽂化使团前来学习,或派僧⼈进修佛法,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法伴随着佛教⽂化东输⽽传⼊日本。

中国⾼僧监真和尚在唐代东渡日本,当时他除了带去⼤量药品,还把茶带到了日本。到了宋代中日僧侣往来增多,荣西禅师在宁波天台⼭学习时带⾛了天台茶种,以及当地的制茶技术和相关茶书,并撰写了《吃茶养⽣记》,成为日本第⼀本茶书。书中详细描述了饮茶的健康益处,强调茶对身⼼健康的影响,并将茶与禅宗修⾏相结合,形成了茶道的精神雏形。荣西禅师的倡导,促进了日本茶的饮用和普及,因此被日本⼈尊奉为“茶祖”。传说中,日本源⽒天皇曾因饮酒过度⽽昏迷两天。皇宫内的官员们担⼼,召唤了著名的荣西禅师祈祷源⽒的康复。荣西禅师将他种植的茶叶奉献给源⽒,源⽒喝下茶后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这事件激发了源⽒对茶叶的浓厚兴趣。从那时起,源⽒对茶情有独钟,其声誉在日本迅速传开。

商⼈千利休将日本茶道推向顶峰。他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并设计了极具禅意的茶室,注重简朴与内在的美。他强调“⼀座⼀会”的珍贵,即每次茶会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经历,并提倡通过茶道达到⼼灵的自省与纯净。千利休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被奉为日本茶道的圣⼈。

明治维新后,日本也进⾏了现代化改⾰,使传统茶道受到⼀定冲击。然⽽随着⽂化复兴,茶道再次被重视,并成为日本传统⽂化的代表。现代日本茶道不仅完整保留了中国宋代点茶的传承,在世界范围都得到广泛推崇,许多学校教授茶道,成为礼仪和修身养性的象征。

1.2.5英式下午茶⽂化


进⼊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的仪式成为英国社交⽣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最早于17世纪中期由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英国,最初只有皇室、贵族和非常富有的⼈才能享用,是被视为地位象征的奢侈品。主要作为⼀种药用的草药在市场上进⾏交易,以振奋精神和助消化的功效⽽闻名。

茶叶的普及得益于葡萄牙王室成员凯瑟琳.德.布拉干萨,她在1662年嫁给查理⼆世成为英格兰⼥王。这位年轻的⼥王每天都喝茶的习惯受到了欢迎,并被延续了下来。

下午茶的发展,缘于19世纪⼯业⾰命后英国社会⽣活的变化。当时⼈们的日常作息有所调整,晚餐时间推迟到晚上七、⼋点左右,两餐之间的间隔较长。1840年代,贝德福德公爵夫⼈安娜因饥饿⽽开始在下午四点左右享用轻食和茶,并邀请朋友共聚,以打发午餐和晚餐之间的时间。这种小型的聚会形式成为“下午茶”的起源。随着安娜公爵夫⼈在贵族圈中的影响,下午茶逐渐流⾏于英国上流社会,并成为贵妇们进⾏社交的场合。

然⽽,茶叶直到18世纪末仍然是⼀种奢侈品,⼀磅⿊茶的价格相当于⼀名英国劳⼯九个月的⼯资。进⼊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的仪式才逐步普及到中产阶级,成为英国社交⽣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式下午茶的规范也逐渐形成,内容包括茶、三明治、司康烤饼和甜点等,讲究精致的摆盘和餐具。(https://www.naturenergy.us/ 茶缘网站 独家)


茶缘茶(图片来源:茶缘茶)
欢迎关注“茶缘茶”。https://www.naturenergy.us/ 茶缘网站 独家(图片来源:茶缘茶)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