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森川里海艺术季 走读从土地长出的生命力(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作者:哲君 发表:2024-12-07 08: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撒部‧ 噶照〈记忆中土地的味道〉
撒部‧ 噶照〈记忆中土地的味道〉。(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2024“森川里海艺术季”,是一场以“衔接Articulation”为主题,融合艺术、文化、自然的艺术盛宴。8组艺术家自7月起进驻部落,透过参与部落日常生活,在靠山面海,风景秀丽的花莲县丰滨乡新社、复兴、猫公、港口四个部落参与创作,探索自然与部落、人与土地间的联系,以及过去和未来⋯⋯

艺术季源起 传承发扬原民传统部落文化

热情洋溢、口条清晰的导览员雅涵娓娓道来“森川里海艺术季”起源的故事。2009年,成长于石梯坪港口部落的舒米‧如妮在外闯荡多年后返乡。她重修水圳,以对环境友善的自然农法,在荒废30年的农地上成功复耕海稻米。倍极艰辛的历程曾被改编成电影《太阳的孩子》,2015年上映,感动无数人。

其后,因为湿地及梯田复育计划,由“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协同在地族人,开启了一系列的行动,成为艺术季的起源。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自2016年起在丰滨乡新社村、港口村启动“森川里海平台”,联合相关公部门共同解决部落生态和生活相关问题。

2018年由在地策展团队“节点共创”筹划的“流Undercurrent”活动开始,接着是2021年“好野人—慢慢走比较快”,到2024年“衔接Articulation”,各有不同主题,团队运作的力量也更加成熟、强大。

艺术创作 漂流木建构“从土地上长出的生命力”

陈淑燕的作品〈一起来吧!土地上的“染”〉
陈淑燕〈一起来吧!土地上的“染”〉。(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2024森川里海艺术季”第一站来到丰滨乡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新社部落,参观纤维艺术家陈淑燕的作品〈一起来吧!土地上的“染”〉。陈淑燕收集漂流木,建构出“从土地上长出的生命力”,并邀请老少族人用薯榔和泥土当染料,合力染出飘扬的布旗,再结合箭竹完成作品。

关于漂流木,导览员雅涵非常佩服族人的妙语。她指出,今年艺术季的主题叫“衔接”,部落的人巧妙串连:“森”是指漂流木是从山上漂下来的,流到河“川”里,再到“里”,里就是人活动的地方,最后进入大“海”,衔接起来就是“森川里海”。

陈冠华× 大武山工作队〈水平线向东〉
陈冠华× 大武山工作队〈水平线向东〉。(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张恩满〈植物志转印术—给离乡族人的备忘录〉
张恩满〈植物志转印术—给离乡族人的备忘录〉。(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遗憾的是,艺术季有二件作品:陈冠华×大武山工作队的〈水平线向东〉、张恩满的〈植物志转印术—给离乡族人的备忘录〉,因不敌狂风暴雨而毁损。但也很神奇,它们倒在原定最后一天展览日,不多不少,没有提前告别,却也“没有答应”延后,仿佛是谨守和大地的约定,功成身退,将自然景观还诸天地。

艺术创作 重生的〈山海同座〉依然迷人

还有一件位于复兴部落的〈山海同座〉被台风“变身”,顺势成为2.0版——隐身在田中的茶席,也是我们预定参观的第二件作品。

因山路蜿蜒狭小,大伙儿换乘当地居民私家轿车上山。一入山,我愣住了!这是多年前儿子参与工作营,建造田间装置“笠螺”(功能类似亭子)的地方。当年儿子和部落族人一起采集茅草,铺设屋顶和墙面,填沙子、锯竹筒垫高地坪,跟着耆老学习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笠螺”还在吗?雅涵规划车子直达部落最高建筑八角亭,让大家以较不费力的方式往下走。我却反向上山,寻找记忆中的“节点”。

2024森川里海艺术季 花莲 新社复兴部落 笠螺
尽管残破却依然屹立原地的“笠螺”。(摄影:哲君)

心急路陡,的确吃力。但当我看见历经多年风雨,尽管残破却依然屹立原地的“笠螺”,仿佛也重温团队曾经的汗水、希望、努力和坚持,感动满怀。

花莲 2024森川里海艺术季 罗婕如×黄俊男〈山海同座〉
罗婕如×黄俊男〈山海同座〉。(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山海同座〉“变身”为2.0 版──隐身在田中的茶席。
〈山海同座〉“变身”为2.0 版——隐身在田中的茶席。(摄影:哲君)

罗婕如×黄俊男〈山海同座〉位于半山腰,展现一场山海稻田间的浪漫茶席。艺术家就地取材,以当地土石和蓝靛等自然素材染出海洋意象的波浪状染布,随着风吹的方向铺开。运用茶席的形式,让观者静心体会山海之美,吟唱土地之歌。

虽然台风所带来的惊人雨量,让松软的泥土地承受不住作品重量,染布框架因而倾倒。但上苍的考验也蕴含重生的力量,转换样貌的茶席依然迷人。

艺术创作 〈看不见的风景〉连结人与土地的日常

在伊娜飞鱼餐厅品尝澎湃的原住民特色料理后,我们来到著名的蝙蝠栖息景点、天然钟乳石洞穴——月洞。坐上小船深入其中,透过导览员口述的情境式引导,体验刘玗改编部落祈雨祭的古老传说——〈是太阳还是月亮?〉中的场景。

撒部‧噶照是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其作品〈记忆中土地的味道〉置身田间,以大海为背景,用竹子、米糠皮回旋出优美的线条,传达久远的土地记忆。

戴翰泓〈聚留〉
戴翰泓〈聚留〉。(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聚留〉作者戴翰泓认为:“人和漂流木一样,生而成长、漂流,最后成为土壤大地的一部分,再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对土地来说,都是短暂的旅客。”他的作品简洁有趣,深深扎根于梯田中,无畏风雨。以榫卯结构拼接的漂流木,好像两个人共同举起一间小屋的模样。

洪琳茹× 黄建寰〈看不见的风景〉
洪琳茹× 黄建寰〈看不见的风景〉。(图片来源:节点创意提供)

最后一件参观的作品是洪琳茹X黄建寰〈看不见的风景〉。明明眼前天宽地阔,为何风景“看不见”?透过猫公导览员林佳玲的解说,大家才了解作品理念和背后的故事。

艺术家费力选址、勘查,访谈耆老,最终才找到这栋荒烟蔓草堆中的废墟。当时,周围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连许多当地居民从来都不知道此处还有建物,这是第一个“看不见”。

作品是透过“以物易物”和居民交换锈迹斑斑的旧蓝色铁皮所搭盖出来的。创作过程留下影像记录,可以略知一二,但其中甘苦历程也是外人“看不见”的。

铁皮建物像房子造型,却矮小又没有窗户,且不得其门而入。它不是房子,而是一个枢纽。艺术家希望透过这个物件,在从无到有,挥汗如雨的奔波、堆积中,可以跟在地族人互动、沟通、连结,亦即呼应“衔接”主题,此乃第三个“看不见”的部分。

涛声不绝,一波波浪潮仿佛召唤着异乡游子的归来,缘分也牵引远从台中而来的两位艺术家短暂落脚于山海交界处。“我遇见的深蓝是你口中的日常,而你的日常是我远道而来的风景。”

深耕部落 “节点共创”开启艺术创生计划

传统是珍贵的先民智慧,丰滨乡的许多原住民部落至今仍然保留了世代教导的传统知识和生活方式。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大量青壮年外移、部落人口老化等因素,丰滨乡也面临传统文化快速流失的困境。

“节点共创”团队在2018年艺术季的酝酿、进行过程中,与部落密切合作,也一直在记录各部落老人家的许多传统文化知识。2018年艺术季结束后,“节点共创”创办人苏素敏和王力之认为,如果艺术季一结束,所有事情都停下来,会非常可惜。于是,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的大力支持下,开启“艺术创生计划”。

他们持续深耕部落,甚至常年进驻部落,以学习、陪伴、文史调查、出版、策展等方式,连接东海岸各个“节点”,凝聚在地能量,传承、发扬传统原住民部落文化。

天人合一 部落生活趣事一箩筐

沿路上,雅涵和我们分享了许多在部落实际生活的趣事。部落里面,可以用餐的小店就只有一间。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困住了。当所有的店都关门之后,口袋有再多的钱都没有办法买到食物,也就没有东西吃了。那时候,有部落的人觉得我们要饿肚子了,就会说:“我去抓一些好料回来给你们吃好了。”

雅涵表示,部落自给自足,是一个富足的状态。像是种稻、收割、盖家屋、修理房子等,都是大家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的。从这个概念延伸出来,“好野人”(台语:有钱人)的意思就是说我很富足,但不一定是钱很多,而是我生活在部落的一种富足。

她谈到,石梯坪有很多ina(伊娜,通用于阿美族女性长辈)在种菜,种得很认真。团队中有人想要种长豆,但到处都买不到种子。有一天,看到ina在田里,就过去聊天,顺便问问哪里有长豆的种子可以买,没想到,ina把她每天放在后面的一个包包转过来,从里面拿出长豆的种子来。“这也太震撼了!ina的包包是保种袋吗?装了很多很多种子。”

雅涵经常和ina聊天,ina说几年前种了柚子和其他农作物,但自己从来都没有吃过。因为在最好吃的那一刻,猴子就会全部吃光。ina有一个很豪华的鸡寮,台风那么大,她很担心她的鸡,还是坚持要去鸡寮喂鸡。雅涵问ina:“可以卖一点菜给我吗?”她说:“不行,这些菜是给鸡吃的,不是给你吃的。”

此外,部落居民每年修缮家屋时,会集体上山取藤、竹等材料,下山时就用三根竹子绑成竹筏,并将材料绑在竹筏后方,抱着竹筏顺秀姑峦溪而下。后来,雅涵和团队伙伴学起居民一起上山拿材料,也抓着竹筏顺流而下,“那天很好玩,秀姑峦溪泛舟快艇上的人都很羡慕地看着我们,很想说‘怎么样才可以玩到你们这种竹筏呢?’”今年团队就把《小心!浅水滩!》绘本内容变成两天一夜的活动,让大家都可以来玩。

雅涵说得眉飞色舞,也分享了“森、川、里、海”(森林、河川、人活动的地方、海洋)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一日行程见证了“森川里海艺术季”和地景、生态、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非常充实。除了意外和“笠螺”重逢,我也记起儿子曾在《太阳的孩子》中当过临时演员,当时他刚好脚伤,拄着枴杖,完全不用装扮,在镜头里一闪而过,饰演医院候诊的伤患。

儿子早与“森、川、里、海”有衔接,这条隐形的线也让我“衔接”其中,真是奇妙的缘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即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与“森、川、里、海”的活动理念不谋而合。立足天地间,人类应该更谦卑。人与万物如何和谐共处、友善“衔接”,值得深思。

(转载自《看杂志》第262期)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会员
donate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