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解讀樓繼偉離懸崖還有一公里之說(圖)


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繁華表面下危機重重(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12日訊】中共政權財政危機不到一公里了

2月26日上午,中共財政部長樓繼偉,在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別研討會的分會場「OECD經濟政策改革‘力爭增長’」上,發表簡短演講,提醒各國,越推遲結構性改革,改革空間越小,不要等到站在懸崖邊再改革。他說:「一個人可以掉下懸崖,但是一個國家掉不下去,所以我們只能承受痛苦。最好離懸崖還有一公里就預見到,加緊改革,不要等到最後1米。」

我相信,身為財政部長,專司中共政權錢袋子的樓繼偉,在國際會議場合上對中共財政危機講了真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看來,中共當局的財政危機已經來臨了,離懸崖不到一公里了。樓繼偉不會無的放矢的講話,這是在兩會之前先講話,是為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做鋪墊的,也是講給習近平聽的。

但是,如果中共再不加速改革,不改革財政支出的模式、不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如果還不能盡快增加稅收,如果還不是量入而出的話,那麼中共當局的財政危機將在懸崖邊上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全局性的危機。金融危機將產生政治危機。

三年半前我看到「企業困境和稅收減少是中共政權的死命穴」

在習近平正式登臺的前夕,在2012年10月19日,我發表了《伍凡評論第311期》「企業困境和稅收減少是中共政權的死命穴」,三年半前我看到了如下的事實。

2012年上半年稅收收入的情況是有4個稅種: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這四項稅收比去年、2011年同期下跌了11.6%、8.5%、14.8%和21%。這樣,國家稅收從企業方面得來的這四個稅種全部下滑。

2011年半年顯示,中石油淨賺了660億元,每天淨收入3.6億元;中石化淨賺了402億元,每天淨收入2.2億元。儘管如此高的收入,「兩桶油」仍然在抱怨煉油板塊虧損,要求財政部補貼。而這些壟斷企業在賺取了巨額利潤後,除了少數利潤上繳政府之外,大部分都留在企業作為發展基金,相當一部分被體制內的高福利、高消費、高工資的管理成本所消耗了。

從1983年,中央政府對國有企業實行利稅改革後的二十多年來,國企並沒有上繳利潤給政府,只有最近兩三年才把利潤的5%交給政府;2012年的最高上繳額調整為15%。

當時我在文章中指出,稅收減少和國企花錢的方式,將是中共政權的命門死穴。三年半之後的現在,中共財政收入更是每況愈下。

中共政權2015年財政赤字達2萬億,2016年平衡收支恐更難

2016年2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登出一篇文章「2015年財政赤字達2萬億,2016年平衡收支恐更難」,文章指出,2015年GDP增長6.9%,而稅收增長僅為5.8%,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相抵後,2015年中共財政赤字突破2萬億元,達到23,551億元,並且高於年初預算數字7,351億元。

2015年所呈現的情況是,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還不及全年GDP的增長速度。主體稅種的國內增值稅是31,109億元,同比增長是0.8%,假如刪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影響後,這個數據就下降為0.5%。

我們反過來看,2015年1月到12月的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17.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8%;2016年,財政狀況是收支平衡壓力會更大,預計2016年財政預算赤字率上調至3%。因為無論是去產能還是去庫存,都更需要財政增加支出,工業結構調整會給鋼鐵、煤炭等行業帶來經營的困難,這意味著傳統納稅大戶很難有更多的稅收交給政府。

財政收入潛在的增長率下降,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財政收支的矛盾呈現出繼續加大的趨勢,平衡收支壓力增加了。

中共機關團體各級黨委書記掌控21萬億元,將國家資金轉變成為中共黨產

從1983年以來,中共國企將大部分的利潤留下來給自己用,開設基金和小金庫,這種經營模式已經擴大到機關團體。2015年11月底,機關團體存款高達21萬億元,這些高達2015年全國稅收的1.5倍的存款,不歸財政部管轄,也不納入國庫,是由中共組織各級黨委書記掌控的,名為小金庫實為大金庫,將國家資金轉變成為中共黨產。隨著經濟GDP的逐年下滑,稅收增長率的逐年下降,而每年剛性的公共開支卻逐年增加,這就每年不斷的產生財政赤字,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改革方案六十條至今沒有兌現、落實,這涉及到中共元老家族、太子黨和金融集團的利益

2013年,中共三中全會提出全方位的改革方案六十條,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改革,但是至今沒有兌現、落實。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共黨內各派各系的既得利益集團,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涉及到黨、政、軍高層的利益。巨型的國營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實際掌控者和擁有者,各自把握著他們的既得利益不放,這涉及到中共元老家族、太子黨和金融集團的利益。

儘管習近平最近反腐運動觸及到了國企和金融機構,但是只抓了幾個平民出身的官二代的管理層官員作為反腐樣板,只做做樣子、充個數字而已,他沒有觸犯中共元老家族、太子黨和經營集團的利益,這就是光喊改革口號而沒有實際改革行動的根本原因。

在這種基本格局下,習近平批准樓繼偉在G20的研討會上講話,以表示習近平是關心財政赤字嚴重問題的。3月5日,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作政府報告當中承認,去年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的挑戰;展望今年,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李克強說: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指標定為6.5%∼7%。中共新一個五年規劃,五年平均經濟增長也只是達到6.5%。

李克強提到財政赤字,今年計畫安排財政赤字2兆1,800億元(約合3,342億美金),比去年增加5,600億(約合858億美元)。請注意,李克強的報告當中,財政赤字的數額比2016年2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登出的文章:2015年財政赤字達到20,000億元。2016年平衡收支恐怕更困難,那篇報導當中的數額縮小了。

不知道李克強的報告當中哪個數據是真實可信的

由此可見,不知道李克強的報告當中哪個數據是真實可信的?在如此大會報告的數據都引起人們的懷疑,請問,中共當局公布的任何數據的可信度何在?實在悲哀!

中共當局不會因為財政赤字而坐以待斃,正在採取各種方法增加中央政府的稅收,目前我看到的有以下幾種方法:其一,「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其二,調整信貸,刺激一線城市房價瘋漲,吸引民間財力搶購高價房產;其三,為外國資本大開中國銀行之間債務市場的大門,向外國資本借錢度日。

其一,李克強在一月下旬主持召開座談會表示,「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前期試點已經取得積極成效,今年要全面推開。

李克強強調,全面推開「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要著眼於調動市場主體發展積極性,預計在「營改增」全面完成後,如果進一步優化增值稅的稅率,那麼整個「營改增」實現的減稅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這是李克強特別強調「營改增」對減稅的好處。這是一個方面。

「營改增」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把地方稅收改為中央稅收

但是他並沒有公開講明「營改增」的最重要的目的,也可以說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地方稅收改為中央稅收。中共政權現有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四個稅種,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主要的稅種。

增值稅是中共第一大稅種,是中央和地方分享的稅種;營業稅為地方政府獨享的第一大稅種,收入完全歸地方所有,目前僅僅有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個主要行業還沒有納入到營改增的試點範圍。營業稅改成增值稅之後,假如按照目前中央和地方按75比25分成,那麼剩下的四大行業作為地方收入的重要來源,假如只能留給地方25%的比例,將造成地方財力很大的衝擊,無疑將進一步加大地方財政的困境。

營改增之後,將呈現一稅獨大的局面,地方稅沒有了主體稅種,現行的中央、地方分稅的格局將難以為繼。營改增不僅關係到稅收全局穩定,也關係到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利益分享,必定會嚴重影響到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這也就是為什麼「營改增」的改革至今不包括四大行業,也僅僅是試點,而不能全面地在全國推廣。因為中央和地方利益擺不平。中共當局為了維持中央政權而忽視或者放棄地方政權,必將後患無窮,現在已經造成了地方抗拒中央的結果。

刺激一線城市房價瘋漲是中共當局所設定的增加稅收的手段

其二,調整信貸,刺激一線城市房價瘋漲,吸引民間財力搶購高價房產。

中共當局預估,在中國民間社會儲存約65萬億人民幣(約10萬億美金)的資產。在過去兩年,中共當局有計畫地擴大股市,增加IPO,吸引上億戶瘋狂的散戶投入股市,幾經波折,散戶股民們已經損失了超過10萬億人民幣的資產。現在股市如海水退潮般下跌,散戶離開了股市,正千方百計的轉移資產到外國,2015年已經流出了超過1萬億美金的資產到外國。

除了少數人能夠轉移資產到外國,更多的中產階級還是在中國設法保存資產,但是中國缺乏投資渠道,人們手中富裕的資金不是投向股市就是投向房地產等有限渠道。在股市不振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資金閑置,就會把錢投向一線城市和二線重點城市的房地產。中共當局為了阻止資金外流和增加稅收,正調整信貸,刺激一線城市房價瘋漲,吸引民間財力搶購高價房產。這就是中共當局所設定的增加稅收的手段。

房價有漲必有跌,現在是瘋漲階段,銀行信貸和民間資本一齊下海炒房,就會造成銀行的營業額增加、推高了GDP和增加了中共當局的稅收。但是,當房價狂跌的時候,房主就會拋棄房產,留下債務,銀行必將揹負巨額債務,這就必定增加金融危機的因素。說實在,這種做法是慢性自殺。但是為了要增加稅收和騙取民間的財富,中共當局就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了。對中共當局而言,眼前能增加稅收是最最重要的。

中共央行改變了外國資本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規則,為外國資本打開大門

其三,為外國資本打開中國銀行之間財務市場的大門,向外國資本借錢度過難關。

二月下旬,中共央行(PBOC)靜悄悄地、不公開宣揚也不登報公布,改變了外國資本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規則。總部位於上海的諮詢公司澤奔資訊(Z-Ben Advisors)表示,中共央行開放48萬億人民幣(合7.3萬億美金)的境內信貸市場的主要部分,中共央行擴大了有資格投資國內銀行之間債市的境外投資者範圍,涵蓋了幾乎所有外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被一同授予投資中國境內銀行之間債券市場的權利,而不必受麻煩的投資額度的限制。

這些機構投資者只需要滿足以下標準就可以了:它們是依照所在國家或地區相關法律成立的;具有健全的治理結構和完善的內控制度,經營行為規範;資金來源合法合規;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知道並且自行承擔債務投資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3月3日報導,中共央行選擇在這個時候推出上述措施,背後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國內債券市場的強勁增長,在2015年增長律達到了35%,淨髮行額升至12.5萬億人民幣(合1.9萬億美金)。預計今年各類債券發行將繼續全線增長,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銀行的可轉讓存款證和企業債。

我們再看《人民日報》2016年1月26日的報導:中國人民銀行25日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債券市場全年發行各類債券規模達22.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7.5%。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債券是21萬億元,同比增長81.3%。截至2015年12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是47.9萬億元,其中銀行之間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43.9萬億元。

安盛投資管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考慮到將近95%的中國境內交易發生是在銀行之間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流動性遠遠大於規模較小的交易所交易領域,這一措施「將把中國債券市場顯著融入全球固定受益體系」。

中共為了挽救政權、為了需要更多的稅收和資金,決心開放金融市場

從上述英國《金融時報》和《人民日報》兩條消息報導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運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於債券市場,並且這個債務市場仍在擴大,有更大的需求,但是中共當局依賴債券市場所徵收的稅收不夠開支,產生巨額的財政赤字,因此,中共當局將不顧對外國資本開放金融市場的危險,為了挽救中共政權、為了需要更多的稅收和資金,決心開放金融市場,但又不敢公開宣布和宣傳。為什麼?我想,中共當局害怕被罵成「賣國賊」,讓中國的金融市場被外國人佔領了。

一旦全球金融風暴再起,不設防的中國金融市場將首當其衝,很可能將成為金融風暴中心之一,但是中共為了顧及眼前的救命錢,也就沒有力量顧及未來的下場了!

中共改革開放近四十年,過去,外國資本投資到中國經濟領域,最主要是以直接投資到實體經濟,引入生產線,製造產品出口獲得利潤。

外國資本以外幣輸入,轉換成人民幣,外國貨幣就存到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金融市場,就形成了中國在外國的外匯儲備。經過這一週轉,中共央行控制外國資本,這是利用外國資本來發展中國的實體經濟。

巨額的外國資本進出自如,將必定會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產生深刻和長久的影響

現在大開門戶,讓巨額的外國資本進入到中國的金融市場,無論是以外幣交易或者以人民幣交易,當有了巨額的外國資本進場,必定會深深影響甚至控制中國的資本市場,到那時,外國資本就完全不會接受「暴力救市」和「公安救市」等野蠻做法。久而久之,巨額的外國資本進出自如,將必定會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產生深刻和長久的影響。

我們可以回顧上個世紀30年代,上海是遠東最大的金融市場,對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產生了微妙的、難以避免的影響,把中國的金融市場完全容納到世界金融體繫了。

看來中共政權的財政危機,逼得中共當局打開大門,不得不接受外國資本的影響,這對中國未來長遠的發展是積極因素,但是對中共政權長遠而言就不見得是美妙的事情了!

人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政權近四十年來一而在再而三地要依靠外國資本才能生存呢?同時,巨額的中國資本不喜歡中共政權而向外國逃跑呢?改革開放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事實已經證實了這兩個問題。請問現今的中共當政者能回答上面的問題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伍凡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