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南詔大理國山洞藏金瓶之謎


在一個夏季的傍晚,山裡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地響起,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這時一位進山採藥的彞族老漢不由得加快了腳步,他要趕緊找個地方暫避風雨。大山裡通常會有很多的洞穴,老漢在草叢中尋找著。果然他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洞口,急忙走了進去。洞中漆黑一片,地面上也坑坑窪窪,但洞裡彷彿有種神奇的東西吸引著老漢向前走去。

就在火光照亮前方的時候,老漢驚呆了,山洞深處顯現出一些金燦燦的東西。再定睛細看,老漢辨認出這是些黃金打造的罐子。這時,老漢好像受到了更大的驚嚇,他全然不顧外面的狂風暴雨,跌跌撞撞跑出了山洞。山洞中的黃金罐子似乎不是什麼金銀財寶,而是些更加詭異的物品,竟使得老漢這般驚恐萬狀。 

 圖:考古專家在現場尋找大理國遺蹟

山洞被發現的時間是2001年,它的地點就在大理州東南的巍山縣。也許是因為受了驚嚇和淋了雨水,老漢回家後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人們都說老漢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那些金瓶是屬於很久以前一些國王的,裡面存放的是他們的魂靈。在當地一直流傳著這個古老的說法,一個秘密的山洞裡藏匿著許多國王的金瓶,但從沒有人能夠找到它們。隨著老漢的去世,剛剛被發現的山洞也悄然消失了。

幾年過去了,山洞裡國王的金瓶,已被人們淡忘,誰也無法核實那些神秘的金瓶究竟是傳說還是事實。

但大理市文物管理所的黎瑞財所長,卻始終關注著這些山洞中的金瓶。這天他和同事來到了大理市的蒼山腳下,傳說這裡也有一個藏匿著金瓶的山洞。

採訪:很多人都說見過這個洞,還傳說這個洞可以穿到蒼山,達到蒼山背後的漾濞縣。

這裡離巍山有100多公里遠,同樣是藏著金瓶的山洞為何會出現在兩處。而山洞中的金瓶真的是像人們傳說的那樣,存放著國王的靈魂。那些金瓶又會是屬於哪個王朝的國王的。黎所長在反複查閱史料後,發現了一條線索。

採訪:蠻書上記載是火葬了以後,南詔王割下雙耳,處於金瓶,兩個耳朵放在金瓶裡面,藏進密室,到時候是,適時將出祭之。

看來,按照蠻書的記載,老漢的發現和人們的傳說並不是子虛烏有,國王的金瓶的確存在。

但黎所長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山洞是存放金瓶的地方,那就好比是國王的陵墓,它的位置一定非常秘密。

採訪:皇家葬掉以後,派人

將金瓶藏到密室裡面,這個秘密只有繼位的南詔王才知道,這個洞,這個密洞所在地,那麼為了不讓後人發現這個金瓶的所在地是什麼地方,首先派第一批人把金瓶儲存收藏好以後,埋好以後,後面就派第二批人,就把知道這個洞穴所在地的人殺掉,殺掉以後,這個洞的地點永遠是個謎了。

那麼如此重要秘密的山洞,能夠輕易找到麼?

採訪:我們前後進行了兩次勘察工作,但是在山坡一帶沒有發現任何的洞穴。

兩次勘察儘管沒有找到傳說中的洞穴,但黎所長在對這裡的地形做了細緻的觀察後,他發現:

採訪:從它整個的形制來說,它在當時蒼山的峰麓下面,前面有上下兩個平臺,兩個平臺之間有個通道。

黎所長認為這樣的地形很像是個大型祭祀的場所。如果按照傳說和蠻書中的記載,每到國王的忌日,從附近的洞中取出金瓶,在這裡舉行祭奠活動,一切似乎是順理成章,但因為沒有發現山洞,人們始終無法證實它的存在。

2004年的冬季,在蒼山腳下的一條公路邊,有處考古工地悄然開工了。

1000多年前,大理地區曾有過兩個地方王朝,它們的都城就建在了蒼山腳下。但有關這兩個王朝的文字記載卻寥寥無幾。

採訪:在明朝,朱元璋派當時的傅有德平雲南後,記載就是把所有在官典籍都全部燒燬了。

朱元璋所毀掉的正是大理地區兩個古王朝的歷史文獻,它們就是南詔國和大理國。這兩個王朝先後存在了500多年,但滅亡已有近一千年的時間,再加上後人毀滅性的破壞,地面上已經沒有了王朝的蹤影,只有地下還可能埋藏著都城的廢墟。如今這裡的公路要擴建,人們必須先探明地下是否有古代建築,才能動工修路。當然,考古人員更希望能夠在此地發現南詔大理國的遺蹟。

如果金瓶中是國王們的遺骸,它們有理由被存放在蒼山腳下的某個洞穴裡,因為那裡曾有著古老王國的都城。但為什麼在巍山縣的大山中也有著神秘山洞的蹤影,而這裡和蒼山遠隔100多公里。

在巍山縣的巍寶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廟宇,這裡供奉著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南詔國的創始人名叫細奴羅。

根據有限的歷史資料,人們瞭解到,早在公元六百多年時,細奴羅曾是巍山地區的一個種田人。那時的大理地區只有一些部落分布在洱海一帶,細奴羅就是其中一個被稱為南詔的部落首領。後來他所帶領的部落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打敗了當時洱海一帶其他的五個部落。

細奴羅統一洱海地區後,在家鄉的一座山上建造了自己的都城。南詔曾有過三代國王都生活在這個叫龍於圖的都城裡。

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歸宿選在巍山,而老漢發現的那個山洞也就有可能真的存在。

九十多年後,南詔的第四代國王將都城遷到了蒼山腳下,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南詔成為了雲南一帶強盛的地方王朝,歷時一共兩百五十多年。

當南詔國的時代過去後,大理國立國並沿用了南詔的都城。在蒼山洱海一帶大理國的都城又佇立了三百多年。直到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佔雲南地區,南詔和大理國500多年的歷史才最終結束。所以在蒼山腳下有著神秘山洞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發掘,考古工地的現場有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坑被專門清理了出來。人們發現在每一個土坑中都埋放著一塊大石頭。

黎所長和考古工地的領隊,對這些土坑異常關注。他們認為土坑中的大石塊呈現了一種古人特殊的建築手段。那就是在坑中先放上石塊,然後在石塊上樹起木柱。用這樣的辦法建築房屋,正是南詔大理時期建築的特點。

在文獻中記載,歷史上這一帶曾是南詔大理國的都城。這次為了擴建公路而進行的保護性考古發掘,果然探察到了南詔大理國的蹤跡,這時在黎所長心中也隨之升起了希望,那個藏著金瓶的山洞會不會真的存在,而且也能被發現。

從細奴羅創建南詔,到南詔國消失,一共有263年。在這期間,南詔曾有十幾代君王即位。而其後的大理國存在的時間更長,延續了308年,即位的國王也應該更多。500多年裡,

兩個地方王朝皇室的人數加和起來應該是個不小的數字。但這些君王的陵墓不僅始終沒有被找到,甚至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也無從發現。

對此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推測。有人認為,由於南詔大理只是兩個地方王朝,他們的國力無法和中原王朝相比,沒有足夠的實力為每一位國王修建大型的王陵。也有人認為,南詔大理遠離中原內地,其喪葬習俗與中原地區完全不同。他們信奉佛教,時興火葬,所以無須為保存屍骨大興土木。

但從大理地區保存下來的這些火葬墓中,我們看到,即便是普通百姓,實行火葬後,死去的人也還是要有一個墓碑的。

或許因為帝王本來就不能和百姓同歸一處,所以南詔大理的國王們將歸宿選擇在了山洞裡。

在大理州的劍川縣,人們傳說這裡的石寶山上也有一個神秘的山洞,和巍山、蒼山腳下的洞穴一樣,存放著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金瓶。

從南詔時代,劍川縣的石寶山就成為了佛教勝地,南詔大理國的國王們曾命工匠在這裡開鑿石洞,修筑佛像。至今山上依舊保留著很多的佛教造像。

但與其他信奉佛教的地區不一樣的是,南詔大理國的君王們在為神仙打造石像的同時,卻將自己的石像也置於其中。甚至連同他們的家人。這就是南詔創始人細奴羅的全家福。

這也是一位南詔的國君,在他的身旁,還坐著一位出家的僧人,人們推測,在南詔時期,不僅國王信奉佛教,就連國家大事的制定也會有僧人來參與。

在石寶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人們一共找到了三位南詔國的國君。

早在南詔國創建初期,佛教就被確定為南詔國的國教。包括後來的大理國,也沿襲了這種宗教信仰。從保留下來的一幅國王理佛圖中,我們更能看到南詔大理國信奉佛教的盛大場面。

儘管石寶山也遠離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蒼山,但從國王的雕像可以看出,南詔的國君似乎對這裡更加情有獨衷,那麼國王們將最終的歸宿選擇在這裡也是很有可能的。

採訪:南詔有13代王,大理國有22代,這三十多代的王、後、妃等等這些墓,對大理人來說,這個是個謎。

在大理地區,人們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曾發現過大量的火葬墓。這些墓穴中只有一個裝著死者骨灰的火葬罐。但隨著死者身份的不同,火葬罐的材質也不同。普通百姓也就是一個陶土燒制的罐子,只有在貴族的墓葬中人們才能見到這樣精緻的火葬罐。難道在南詔大理時代,這一帶的人們真是像推測的那樣,因為信奉佛教而選擇了火葬。

採訪:南詔大理國以前,這墓葬,磚石墓、土葬墓出土了很多,跨過南詔大理國五百多年以後,明代,這個墓葬,磚石墓土葬墓都有很多發現,唯獨南詔大理國時期,這500多年,就是土葬墓沒有發現,都是火葬墓。
看來正是因為南詔大理國的人們信奉佛教,相信人來於塵也歸於塵,所以選擇了火葬。而那些國王們因為身份顯貴,他們的火葬罐則應該是用黃金打造的。

人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傳說中的金罐子很可能就是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火葬罐。而彞族老漢發現的山洞也因為巍山縣是南詔的發祥地顯得更加可信。

那麼在大理劍川縣的石寶山中,既然南詔的國君們能把自己的雕像留在那裡,也有可能會在山中的某個地方選擇一個安息之地。

而作為南詔大理國都城所在地的蒼山腳下,更是國王們最好的歸宿。

這三座山都在大理州境內,究竟那一處才會是真正的王陵。

在蒼山腳下的工地上,人們依舊在進行著考古發掘。根據記載,1000多年前,南詔大理國的都城就建在了這一帶。儘管考古工地所在的位置,並不是記載中當年都城的中心地帶,但在地下人們還是發現南詔大理時期留下來的建築遺蹟,證明這裡的確有都城建築存在。這便從考古發現的角度,找到了南詔大理國存在的證據。

工地上到處都堆積著小山般的瓦礫,工人們對它們已經司空見慣。只有黎所長格外關注,他希望能從這裡面找到南詔大理國王陵的信息。因為這些建築殘片上都有著南詔大理國的痕跡。

幾天以後,黎所長和同事再次來到蒼山腳下傳說中有山洞的地方。在以前的勘察中黎所長就發現,這裡有著兩個大平臺,地形很像是舉行大型祭祀的場所。他推測這兩個平臺有可能是人工建造的。

黎所長從第一階平臺的地上取下了一塊泥土,果然泥土中顯現出了一層層不同的土質。

從事考古發掘的人都瞭解只有人工夯筑的土層才會有這樣的痕跡。

如果這裡是南詔大理國為國王的靈魂舉行祭祀的地方,當年人們除了要夯築起一個平臺,平台上還應該有相應的建築。

黎所長來到了第二階平臺,這裡的地面上散落著許多瓦礫。但只有找到有著南詔大理國特徵的建築殘片,才能確認平台上曾有過那個時期的建築。

黎所長在泥土裡挖出了一塊瓦片,經過仔細辨認,他發現瓦片上隱約有些紋路。

帶著從蒼山腳下挖出的瓦片,黎所長回到了辦公室。

在這裡黎所長曾反複查閱資料,尋找南詔大理國王陵的蹤跡。但因為那個時期的歷史文獻幾乎全部被後來的明代人所焚燬,在僅存的文字中查找始終沒有收穫。

這回黎所長採取了實物對比的方法,他找出了從考古工地帶回的瓦片。人們已經確認考古工地中發現的建築遺蹟就是南詔大理國留下的,而這塊瓦片上的紋路,正具有著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徵。

再將平台上挖出的瓦片和它放在一起,黎所長看到兩塊瓦片上的紋路有著同樣的特徵。在隨後對平臺的勘察中,人們有了更多的發現。

採訪:在這個遺址裡面,發現了南詔有字瓦,鋪地磚,是一尺見方的,鋪地綠釉磚,從等等這些構件來說,毫無疑問這個地方,按照大理時期這個地方就有官方建築,根據各方面的綜合分析,這應該是我們王陵探查的一個重點。

如今各種跡象都表明,南詔大理國的王陵是存在的,國王的金瓶也是存在的。而蒼山腳下那個深藏不露的洞穴比起其他傳說中的洞穴更可能是王陵的所在地。

儘管這些王陵也許就是一個普通的洞穴,也許洞穴中就只有些國王們的黃金火葬罐。但這對人們瞭解那個帶著500多年神秘歷史的古老王朝,卻是異常重要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