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雲南一位職業潛水員意外發現了這個沉寂於水底的秘密並於去年被媒體披露之後,撫仙湖水下古建築遺蹟的一系列謎團立即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也給撫仙湖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今年5月,中國唯一一支水下考古隊和考古專家、歷史學家、古建築專家、聲學專家、地學專家以及新聞記者齊聚撫仙湖畔,目的就是要揭開這個千古之謎。這也是中國首次對湖泊水下古建築遺蹟進行考古發掘。
撫仙湖位於雲南昆明以南50餘公里的澄江縣境內,水面面積212平方公里,最深處達157米,是我國第二深淡水湖。撫仙湖風景優美,然而千百年來,人們並不知道在其煙波浩淼的水面之下,卻隱藏著雲南少見的大規模古建築遺蹟,淤泥和青苔覆蓋著的一塊塊規整的巨石靜靜地臥於數十米深的水底,一段從不為人所知的歷史也就隨著這些巨石塵封在了撫仙湖平靜的水面之下。
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之謎
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到底是什麼,學術界曾產生「水壩說」、「碼頭說」、「路面說」、「祭祀場所說」、「村落遺址說」、「俞元古城說」等,眾說紛紜。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雲南考古界權威張增祺先生認為,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根據4月的初步考察及取樣,可以肯定兩點,一是水下古建築群是人力為之而非自然形成;第二,這麼大的石頭古建築,當初一定是建在陸地上,湮沒於水中的原因是由於後來水面上升或突發事件,如地震等導致地面下陷。
張增祺研究員進一步分析說,水下發掘出的石塊樣品一面打磨得非常光滑,挨地的一面比較粗糙,兩塊石頭進行對拼時,發現使用了粘接材料,經鑑定是含碳酸鈣的石灰石,但沒有燒過。同時還發現石頭與石頭縫隙間的填充物既有小碎石, 也有被人去掉尾尖,食用後的螺殼。這些螺殼的年代已經送檢,結果還沒有出來。根據有關考察資料,水下古建築群的範圍已確定在2萬平方米左右,從13米深處直到接近80米深處。根據上述這些考察結果,專家否定了「水壩說」、「碼頭說」、「路面說」、「祭祀場所說」、「村落遺址說」的可能。
對於「俞元古城」的說法,張增祺先生認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在澄江有記載的三個古城中,兩個有確切地點,只有建於西漢末期、東漢早期的俞元城到公元6世紀以後再沒有任何記載。而1000年之內的雲南所有遺蹟史料記載得都非常詳細,因此,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應是1000年以上的人類遺蹟。
對於建成年代及淹沒時間,可以根據鑑定結果及建築工藝與相關物體確定其年代。水中的古建築群到底是消失了1400多年的俞元古城還是其他的不為人們所知的另一個人類文明遺址目前仍是一個謎。
水下神秘古建築群
從1992年2月開始,耿衛利用週末時間按自己的計畫在撫仙湖潛水探險。1992年五一放假期間,他在名為「磨刀石」的地方下水,潛游一段時間後,感到自己是在沿著一個不斷上升的斜面前進,不是越潛越深而是越潛越接近水面,他感到非常奇怪,浮出水面一看,自己潛水線路沒有錯誤,離岸邊也非常遠。再次潛入水底,發現斜面是由打磨得很平整的石板一塊一塊拼接成的,塌陷的石頭也非常規整,扒開淤泥和青苔後,耿衛看到了清晰的打磨的棱角。「這一定是人工的。」耿衛當即判斷,「會不會是傳說中消失的古城呢?」
從1996年開始,耿衛繼續在其發現水下巨石的撫仙湖水域下潛40多次,為解開自己心中的疑團不懈地尋求著答案。尋找中,他在巨石堆中發現了一塊較大的陶片,拿給有關專家看後,專家很感興趣,鼓勵他把水下的情況拍攝下來進一步研究。
由此,耿衛一發不可收拾。沒有資金購買昂貴的水下攝影、攝像設備,他就借來朋友的家用錄像機,自己設計製作了密封罩,經過多次失敗,他終於成功地將眾多水下巨石景觀記錄在了膠片上──有被整齊地沿對角線「鋸」開的三角怪石,兩半拼起來後竟然是一個石槽;最大的一塊陡立的表面平整的整塊巨石竟然有3米多高、2米多寬,旁邊的1米見方的小石板一塊一塊累積起來,構成一堵石頭牆 每接近一次這片神秘的水下奇觀,耿衛內心的好奇就增加一分,但有一次見聞卻讓一向膽大的耿衛「從脊樑溝往外冒冷氣」。
那次,耿衛在水下30多米深處潛過一個長長的斜坡,翻過之後,在另一邊卻發現了極其規整的五級台階,台階非常寬,最下面一級有9米多長,越向上越短,最高的台階已坍塌,距水面9米,每級台階很高,人無法上去,但每級高台階中間都有相互錯開的1米多寬的多級小台階,形狀極像「金字塔」。聯想到埃及「金字塔」,耿衛擔心自己是不是觸犯了什麼神物。
耿衛的發現立即引起考古專家和媒體的注意,去年「撫仙湖底發現神秘古建築群遺蹟」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為破解這段千古之謎,平靜的撫仙湖無法再平靜下去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破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