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樁文物倒賣案揭開蓋子
2001年6月20日,隨著一樁文物倒賣案的宣判,成立近50年的新疆博物館在社會上引起震動。在這樁文物倒賣案中,新疆博物館竟在半年內流失10件堪稱國寶的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1件。流失的過程更是讓人目瞪口呆,竟是由館內一名中層幹部以「借」的名義通過文物販子之手倒賣出去的。
此案的偵破說來也是巧合。2000年6月2日,尉犁縣政府正在召開工作會議,縣賓館住滿了與會代表。當日晚23時,一名竊賊在房間行竊時被抓獲。庫爾勒市警方在審訊時發現,該疑犯原來還與一個國際文物盜竊集團有聯繫。警方順籐摸瓜,幾經周折,終於查到了新疆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黃某頭上。
黃曾多次參與新疆的一些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在新疆博物館,他可以算是漢王墓、絲織品文物方面的權威專家。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新疆博物館組織考古發掘隊,對和田洛浦山普拉古墓葬進行兩次發掘。黃是參與發掘的主要人員之一。山普拉墓葬屬漢晉時期,出土文物引起文物界轟動的同時,也引來了境內外文物販子的目光。
1999年,文物販子阿里木.買買提通過種種關係認識了新疆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黃某,之後以拜師學習考古知識為名,頻繁出入黃處。
2000年元月10日,阿里木.買買提向黃付出「押金」後,終於從黃處「借」走一件新疆洛浦山普拉墓葬出土的漢代文物,當天便以3萬元轉手倒賣給了另一文物販子曹先鋒。第3天,阿里木.買買提又從黃處通過付「押金」的方式「借」出4件館藏文物。他拿著剛到手的文物立即找到曹先鋒,被曹以5萬元收購。當年3月到4月,阿某再次將「借」出的2件文物以8萬元賣給曹,而曹將先後收購的5件文物以29萬元又轉賣給海南一個姓鐘的國際文物販子。
截至案發,22件新疆博物館館藏文物被這夥文物販子「借」出,除12件因未成交被追回來外,其餘9件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級文物均被倒賣流失境外,至今無法追回。
一燒了之
正當社會上對新疆博物館有諸多猜測,議論紛紛的時候,更令人震驚的事陸續披露出來:該館館長曾於1997、1998年兩次組織職工銷毀文物100多件。
王力(應本人要求,為化名)是新疆博物館一名職工,2002年6月2日談起他親手參與銷毀的100餘件館藏民族民俗文物時,仍驚悸不已。「彷彿做夢一般,」他說。「這幾年,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有種犯罪感。」
王力陳述:1997年5月某日,新疆博物館保管部職工在整理文物時,發現一批鄂溫克、哈薩克、蒙古、維吾爾、柯爾克孜等民族民俗文物因長期堆積在一起,處於空氣潮濕的環境而發生霉變、蟲蛀,經數天清點共80餘件不同程度受損。按有關規定,必須進行藏品的保養、修復。但該館領導為了逃避自已嚴重失職的責任,竟指使保管部、陳列部的職工將其秘密燒燬。當年12月某日,保管部職工再次發現同一類民族民俗文物又有20餘件霉變、蟲蛀,館長再次親自組織掩埋,兩次共銷毀文物100餘件。事後,他又對所有參與銷毀文物者進行了「守口如瓶,否則後果自負」的訓戒。但他仍怕事情敗露被追究。博物館館藏文物都有嚴格的進出館登記和分類編號、收(征)集詳細資料,突然間100餘件編號文物不翼而飛,責任重大。為掩人耳目,他又令參與者將被毀文物列表造冊,煞有介事地註明為「贈阿爾泰文管所民俗文物目錄清單」,並加蓋博物館公章。
王力為了證實自己的陳述,經他介紹,陸續有近十名博物館職工反映了此事,並提供了原始證據。博物館的有關領導和博物館的上級主管部門都承認,1997、1998年新疆博物館陳列部和保管部職工在館長的親自組織下,在未通報上級部門的情況下分兩次燒燬和掩埋了一批東西,數量巨大。但這批東西到底是「夾著羊糞蛋的輔助展品」,還是文物,卻有了不同說法。
2002年6月3日,據職工反映曾參與銷毀文物的該館陳列部主任道爾基,在接受採訪時聲稱「博物館絕無燒燬文物的事情發生」。在一再追問下,道爾基又承認當時燒燬和掩埋的是一批已經發霉、蟲蛀的民俗服飾輔助展品。但道爾基拒絕談及細節,說「我們有紀律,沒有上面的介紹信,一律不准接受採訪」。副館長斯拉菲爾也稱此事上級已有調查結論,不便細說。
2002年6月4日,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採訪,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的答覆是:有關此事,我們局裡有規定,不接受採訪。
最終在自治區文化廳找到了有關此事的調查結果。文化廳的調查結論是:這100餘件被銷毀的物品不屬文物,但博物館不報上級主管部門而擅自銷毀館藏物品確屬管理混亂所致。為此直接責任人已受到了通報批評。但我們注意到:此事發生在1997年,而這份調查結論落款卻是1999年10月27日。
是輔助展品還是文物
關於文化廳兩次組織對博物館的調查,當年親手奉命燒燬這批館藏物品的博物館職工卻另有說法。據職工王力、李海明、趙新竹、張晨、高建軍(應本人要求,均為化名)多人反映,當年所銷毀的這批館藏物品,包括極為珍貴的王公貴族穿戴的金線繡男式夾袢、銀扣飾男式長袍、金線繡女式連衣裙等,是博物館1986年徵集來的,均有嚴格的徵集原始資料,及入館憑證和造冊登記,是十分難得的民族民俗文物。
由於發生了大量銷毀文物的事情,博物館職工從1999年開始多次向有關上級主管部門和新華社新疆分社反映此事,新華社新疆分社派人調查核實後很快以內參形式向上級做了反映,引起了高層領導的重視,並批示要嚴肅調查並上報結果。可有關部門的調查還未開始,館長便從某種渠道獲知了文化廳將派調查組調查焚燒文物的消息。
據當時參與銷毀這批館藏物品的博物館職工反映:1999年10月,文化廳調查組由文化廳的監察室派人進駐新疆博物館開始調查時,館長將參與銷毀行動的職工大部分排除在調查組談話對象之外,而組織不知情的職工配合調查。在一次調查會議上,館長安排人嚴密把守會議室大門,不許「無關」職工靠近。第一次調查得出了銷毀的「不是文物」的結論。
2001年9月,由於職工多次舉報,文化廳再次組織調查,由自治區文物局的領導任調查組組長,而博物館副館長則是這次調查的召集人。在調查組召集會議時,有不明內部真相的職工反映:前兩年,的確聽人說燒過兩次文物。副館長一聽便當著調查組大發脾氣,調查組組長則要求大家把所知道的銷毀文物的情況形成文字材料交給副館長,於是沒有人敢再說什麼,更沒有人敢寫材料。
據1999年新華社新疆分社烏魯木齊記者站的負責人介紹,內參及中央領導批示當年已轉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檢委,由自治區紀檢委責成文化廳對此事進行調查,這就是文化廳兩次組織調查組進駐博物館的背景。
自治區文化廳黨組紀檢組長逯新華也證實了這一點。但他強調自己不分管文物工作,兩次調查組是由專家組成的,其結論應是事情的真相。
但原物已經銷毀,專家鑒別的難度可想而知。由博物館職工提供的一張《附表四》清單上,蓋有博物館的公章,上有「贈送阿爾泰文管所民俗文物目錄清單」字樣,列出一長串文物名稱,下有經辦人多達9人的名單。而在這張單子的另一頁《附表三》上,列出一串同名文物名稱,頁首卻赫然標著「銷毀清單(部分)」字樣。
經與阿爾泰(阿勒泰)文管所聯繫,該所從未收到如單子上羅列的來自自治區博物館的贈送文物。提供該清單的博物館老文物工作者李海明痛心疾首地說:「這批民俗文物是1986年徵集來的,十幾年來,各種登記造冊均和各種館藏文物相同,怎能因我們自己管理不善霉變受損,一燒了之後,卻成了不明不白的輔助展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員解釋說,省級博物館的職能就是收藏、保存、研究文物,所有徵集來的館藏物品毫無疑問就是文物。至於輔助展品,應是一些能夠說明展出文物的東西,包括圖片、圖表、輔助雕塑、沙盤、模型及出土文物周邊環境的實物,其中實物數量極少,能說明問題就行。如果說有多達100餘件同類型的徵集品不是文物,都是輔助展品,那簡直不可思議。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館長雖然膽大一燒了之,事兒出來之後,卻也後怕,這才偽造了贈送阿勒泰文管所的目錄清單。」職工趙新竹說。「兩次銷毀文物,都是館長親自組織的,第一批80件在館內文物庫房西邊的行政庫房一側進行焚燬,第二批20餘件,拿到正在興建的技術樓前挖坑掩埋。」
博物館職工「摔」文物
新疆博物館不但發生了大量銷毀館藏物品的事實,還連續兩年有6件珍貴文物被摔壞。2000年4月,國家一級文物彩繪陶舍利罐被摔壞,可是博物館保管部工作人員一年後接受當地一家報紙採訪時聲稱:「2000年4月,在赴韓國文物展出的途中,不慎將舍利罐的蓋子碰裂,但舍利罐沒有損壞,並如期參加了韓國的文物展。」見報之後,一位讀者向博物館打電話質問:「你們到底懂不懂什麼是文物?你們的意思是說,摔壞了蓋子不等於摔壞彩繪陶舍利罐這件文物?」此外,2000年因忙於一次布展,一隻漢代雙聯石罐和另外一件文物也被摔壞。
在不到一年的另一次布展中,職工又將營盤出土的一件漢代玻璃杯、一件漢代弓箭以及吐魯番交河故城溝北出土的一件金器摔砸,造成損壞。
不到2年,6件珍貴文物遭到損壞。這些事故發生後,館長既不對責任人做任何處理,也不主動向上級部門匯報,而是極力掩蓋事故真相。《新疆日報》於2001年5月11日對省博物館「打壞了一件距今1500年的國家一級文物彩繪舍利罐」作了報導,而報導該事件的記者被館長叫到博物館,受到責罵。博物葜兩裎炊?件珍貴文物損壞責任人做出任何處理。
博物館老職工李海明介紹,館長杜根成由新疆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新疆農機廠子校任體育教師,後調到新疆博物館陳列部任一般工作人員,於1990年初任新疆博物館陳列部副主任,1993年升為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副處長,2年後被聘任為新疆博物館館長。
新疆博物館一位老職工的話讓人痛心:面對被銷毀的100餘件館藏民族民俗文物,被倒賣的9件國家一級文物和1件二級文物,被摔壞的1件國家一級文物和其餘5件珍貴文物,我們丟掉的是永遠無法復原的歷史。
資料:新疆文物流失的歷史與現狀
新疆,古稱西域,是絲綢之路文物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現已查明文物景點有4000多處,而隱沒在大漠深處尚未被人發現的還相當之多,目前是全國八大文物省區之一。新疆由於地處內陸地區,氣候乾旱,許多大型故城遺址,石窟佛寺、千佛洞壁畫、岩畫、題刻及棉麻毛織品等出土文物得以較好保存。尤其是吐魯番、庫車、喀什等地的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由於絲路文物極其珍貴,人文信息和文化含量高,自19世紀末到如今100多年來,境內外文物販子、收藏家、私人博物館垂涎萬分。他們互相勾結,千方百計地攫取新疆的古代文物,甚至瘋狂盜掘古墓,在國際上形成時間跨度近百年的走私通道。據悉,目前,在國際文物黑市上,新疆出土的漢晉織物,哪怕數平方厘米的殘物,售價也達幾萬美金。
據被盜當地古墓的目擊者描述,盜墓賊甚至偽裝成公安人員、開著警車進入古墓群。據統計,已知的盜墓活動主要集中在吐魯番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烏蘇縣等地,其中尤以吐魯番地區最為嚴重。僅1997年一年,這一地區共有100多座古墓被盜。當年6月份,盜墓賊竄到交河故城附近的溝西古墓群,在三四天內挖開6座墓葬,盜走大量珍貴文物。
百餘年來,新疆大量珍貴的絲綢之路文物被盜出國外,流失在1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外國的研究機構或高等學府中,及數不清的私人收藏家、私人博物館裡。
凱迪
- 關鍵字搜索:
- 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