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線城市的消費疲軟、經濟下滑,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自2024年以來,中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消費呈現出驚人的萎縮現象,甚至比全國的平均還要低。眾所周知,北上廣深4座城市,其實就是中國經濟的中心、龍頭和引擎,4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5%以上。同時,這四大一線城市也是中國經濟的產業中心,例如,北京的總部經濟中心、上海的金融科技中心、廣州的對外貿易中心以及深圳的科技創新中心。比較而言,其他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則高度依賴一線城市提供的財政轉移支付來維持其經濟運作。因此,如果一線城市的消費疲軟、經濟下滑,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讓我們先從宏觀看看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圖1)。2024年8月,全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消費」)增幅為2.1%,較7月2.7%的增幅有所回落。儘管依然保持著微弱的正增長狀態,但從月度數據走勢圖來看,已經運行在下降通道之中。而1~8月的累計消費增幅僅3.4%,這可是有紀錄以來第三差的消費數據,前兩次分別是2020年的-3.5%和2022年的-0.2%,而這兩年都有疫情封控的特殊背景,其他年分的消費情況遠未如此慘淡。從今年的消費趨勢來看,全年增幅很可能會停留在2.8%左右。
圖1:自2023年8月以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一覽。(圖片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
然而,儘管全國消費數據疲軟,僅比疫情封控期間稍好一些,但令人驚訝的是,4個一線城市的消費數據竟然還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著實令人匪夷所思了。
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問題,大家心知肚明,這裡不再贅述。不幸的個體各有各的不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4個一線城市統計局各自發布的消費數據(圖2),從微觀上粗淺地解析一下其背後可能的緣由。
最慘的一線城市:大上海。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是,8月分上海的消費水準年減了6.8%,1~8月累計下降3.3%。乍一看,感覺像上海今年又被封鎖了。如此糟糕的數據讓上海經濟難以承受,市政府因此決定發放5億元消費券刺激消費市場。然而,考慮到上海月度消費規模在千億元左右,5億元消費券的作用微乎其微,許多市民甚至無動於衷,選擇繼續不消費。對於上海消費市場的走低,有一種解釋是,2022年上海封城3個月,迫使外資金融企業決定集體撤離,從而引發了上下游相關企業的連鎖反應,最終反映在了消費數據上。上海,這次是以倒數第一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的。
第二慘的一線城市是北京。數據顯示,北京8月的消費年減2%,1~8月累計下降0.9%。 2017年開始,北京的城市發展概念是驅趕「低端人口」,打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首都形象。而幾乎就在同時,中共高層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並將此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為了支持雄安新區的建設,北京開始不斷輸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這種「無微不至」的折騰大大挫傷了北京的元氣,自然也拖累了消費市場。近期,北京市統計局有一項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收入下降了3.5%,利潤總額銳減88.8%,引發了當地餐飲業的恐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京的消費市場有多低迷。
圖2:2024年8月四大一線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比變動一覽。
(*代表該市7月分的數據。看中國製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