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之謎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哪裡?在中國,在西安!當你步入長度將近500米,橫跨74米的巨大的秦始皇兵馬俑殿廳時,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兵陣──數千名雄赳赳的武士排滿俑坑,戰馬兵車、五花八門的青銅兵器似乎正在恭候檢閱……秦始皇兵馬俑,全世界多少人欲一睹你的雄姿啊!

  一、兵馬俑是怎樣發現的

  秦始皇兵馬俑已成為世界第八奇蹟,是中國的國寶。但當人們未認識它的時候,卻被視為不祥之物。六七十年前,秦陵東的臨潼縣西楊村的一農民打井,挖掘了好幾天打不出水,卻挖出了一個瓦人,像真人一樣大小。他憎恨這怪物在作弄他,把瓦人吊在樹上,砸得粉碎,以消晦氣。50多年前,在秦陵西面,農民耕地挖掘僅1米處,發現一個瓦人頭,繼而挖到三個跪首的瓦人,就丟在一邊無人過問。

  解放前夕,焦家村農民又挖出兩個跪首的瓦人,像泥塑的菩薩,信佛的農民特地蓋了個土地廟供奉。1974年,西楊村的社員打井時,發現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實際是個"瓦盆爺",立在陶俑的上身,農民認為挖不出水,又是這個"瓦盆爺"作怪,又要把它吊起來。水保員趕到臨潼博物館,請他們來鑒別。他們也不懂,就把它運到博物館暫存,還把碎片進行粘補,花了兩個多月又修復了三個陶俑,但沒有向上級匯報。有個新聞工作者發現這件事,寫了《內參》,建議國家文物局注意這一情況。此事,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隨後,由陝西省組織考古發掘隊開赴現場,經過幾年的開拓,石破天驚!發掘出了秦始皇兵馬俑,揭開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頁。

  二、俑坑裡的火災怎麼引起的

  最初發掘的幾座俑坑,有嚴重的火災痕跡,橋樑燒燬,陶俑變紅,坑內佈滿炭灰。火災是怎樣引起的?是坑壁進行火燒處理時遺下了余火?

  有人認為這火災是秦末的戰火引起的。據《水經注》記載:"項羽入關發之(始皇陵),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日九十日不能滅。"由此可知,當時項羽掘開陵墓,把豐富的隨葬品洗劫一空,最後又付之一炬,大火一連燒了三個月,一批珍貴的社會財富和物質文化遭到浩劫。

  然而,這"楚人一炬"的理由欠充分,最合理的判斷是地下氣燃燒。俑坑裡的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沼氣),使溫度增高,促進氧化;而溫度的上升和氧化的加速,又促進了有機物的分解和甲烷的產生。這樣反覆循環,終於使甲烷飽和、溫度達到發火點。當時項羽部隊盜掘後,墓門敝開。一牧人為找羊,舉火把進入墓中,引起大火在地下燃燒起來。1973年,咸陽楊家灣發掘一座漢墓,揭開墓室後,是一片火後慘像,當年火勢之大,真可謂"流金爍石",不但金屬器物熔化,連墓磚也熔煉得像飴糖一樣,這樣看來,秦俑坑的地下火還是小的。

  三、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

  大型兵馬俑的主人幾乎已成定論,原因是古書上有記載說秦始皇曾下令將陵墓向外擴展300丈,而兵馬俑坑在陵墓外城以東,正好在這個範圍之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秦漢的1尺,等於現在的23厘米,300丈折合現在的尺度僅有690米左右,而秦始皇兵馬俑卻距陵墓達1710米。

  最近,經一位名叫陳景元的學者,提出了新的觀點,也許會給旅遊者啟發。他通過對獬冠、銘文的細緻分析研究,認為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

  公元前306年,昭王年少即位,太后(秦始皇是她的玄孫)攝掌政事。太后臨終之際下令近臣為她殉葬。秦昭王為人仁厚寬容,在人殉的要求未予滿足的條件下,對於自己出身之母,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佈置一個輜重車隊,象徵性的讓太后回歸自己的楚國故地,看業也是符合當時的各國習俗風尚的。

  四、兵俑的仁丹胡和光腳板

  一隊隊擐甲貫骨的武士,在鋼釺和毛刷剔指下露出本來面目,都是七尺之軀、儀錶堂堂。令人驚訝的是,不少武士上唇的髭尖上翹,蓄著大家熟悉的"仁丹胡"。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人們誤認為"仁丹胡"是"歐風東漸"的舶來品,中國人蓄"仁丹胡"是模仿德國的威廉皇帝。魯迅先生看了《列帝圖》裡唐太宗的上髭後,恍然大悟,專門著文辯誣,指出"仁丹胡"原來是一種國粹。秦始皇兵俑坑裡的"仁丹胡"武士們,比唐太宗早837年,可見"仁丹胡"實是我國的國粹,遠古已有之矣。

  出土的跪坐女俑,容貌端麗,舉止安祥,當是阿房宮裡的侍女。她們衣飾整飭,但都光著一雙腳板,初見者無不詫異。 其實,秦漢宮廷侍女一般都是光腳的。她們在宮廷室內服役,地下鋪有氍毹(地毯)或地衣,光腳無妨走路。更重要的原因,"徒跣"(光腳"是罪人的標誌,那時宮女的來源大都是罪人的妻女,他們在宮廷裡地位低微,光腳正好用以區別尊卑。70年代初,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長信宮燈,造型是一位持燈跪坐的宮女,裾下也是一雙光腳,為秦俑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