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投資中國的風險」文章中,高為邦明白指出,近年來台商權益屢被侵佔、台商企業常被掠奪、台商被殺害的案件頻傳,故應重新檢討台商的「西進政策」,實際瞭解赴中國投資的成功率有多少?中小企業還能去嗎?
高為邦透露兩項鮮為人知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絕對是高風險的投資地區。他引述經濟部投審會、全國工業總會曾經針對在中國投資的一萬三千多家台商的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僅佔一成左右,而這一成台商之中,賺錢者約三分之一,賠本者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在盈虧邊緣掙扎。
值得重視的是,問卷的對象都是獲政府批准、頗具規模的台商企業,賺錢的比率還如此的低,換句話說,未經核准、前往中國單打獨鬥的台商中小企業,賺錢的成功率可能遠低於三分之一;至於未回覆問券的九成台商,會不會是早已關門,或是瀕臨破產沒興趣作答,都值得玩味。
文章中,引述東莞一位老台商的話指出,「僅東莞一地,目前就有近三萬名台商淪落街頭,成了流浪漢老闆」。
高為邦表示,台商失敗率高的原因是投資後,當一切運作上軌道開始賺錢時,常引來中國官員及地方人士覬覦,接著就利用各種方法強取豪奪,輕者侵佔台商權益,嚴重者掠奪台商企業,致使台商血本無歸。賠錢還不是最慘的情況,有人成為階下囚,甚至被殺害。
高為邦強調,分析其原因,是台商受到中國誇大不實宣傳的誘惑,對真正的陷阱及失敗案例毫無所悉,加上部分臺灣主流媒體沒有報導這方面的實情;故台商看到的都只是「好的一面」,總以為中國遍地黃金、商機無限,對中國人心險惡及官員的腐敗缺乏認知,最後當然任人宰割。
高為邦歸納台商投資中國有三項錯誤認知,最大的錯誤是臺灣民眾和海外華人錯估中國的人心,總以為彼此同文同種、同文化和語言,殊不知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五十四年後,中國人民為了個人生存,「連父母都可以出賣」,一項真實的情況是:台商好意付出高薪邀請中國人入股,而他想要的卻是台商的整個企業。
第二個錯誤認知,是誤以為中國政府「招商引資」政策是基於善意,其實這只是釣魚的餌,「請君入瓮」的手段而已。第三個錯誤認知,則是誤認中國政府會維持社會基本的公平正義,卻不知道中國地方官員對台商強取豪奪的比比皆是,中國高層卻視若無睹、袖手旁觀。
〔記者楊國文□臺北報導〕台商高為邦對有意前往中國投資的其他台商提出忠告:「能不去,還是不要去」;對於已決定赴中國投資的台商,則建議必須謹記四大原則,才能將投資風險減到最低。
高為邦在民國八十六年底,於中國北京成立為邦複合材料公司,生產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花盆等產品,產品全部外銷美國。不料,一年後,僱用的中國籍經理勾結當地銀行,不僅掏空公司,還設計他犯下「詐騙國家財產」的重罪,此外,中國官員一手遮天,入他於罪,將他打入大牢。
有感於親身不幸的遭遇,高為邦認為有必要對打算前往中國投資的台商提出忠告,「中國是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尤其對中小企業或單打獨鬥的台商而言,風險是無限大」,因此,他奉勸這些台商,能不去最好不要去。
對於投資中國已箭在弦上的台商,高為邦建議應謹記四項原則。首先,是改變思維模式,他認為,臺灣和中國兩地的價值觀、倫理觀和法治觀念完全不同,因此,「換了地方就得換腦袋,管理方法也得改變」,有必要多研究台商失敗的案例,作為前車之鑒。
其次,是絕對不能合資經營,合資就等於是「引狼入室」,不管對方是國營企業、鄉鎮企業或私人企業,不管誰是經營者都一樣,「最後你必定是輸家」。
再者,高為邦建議,重要職務,包括財務、會計、生產技術、市場等,一定要用可靠的台籍幹部來掌控,否則,一旦讓中國職員知道這些資訊,就是企業結束的時候了。
最後,高為邦指出,台商應保留部分盈餘,隨時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如果遇到重大「糾紛」時,應該走為上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高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