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大輸血:有人豁出去了
近日,北京當局宣布:將動用外匯儲備450億美元,注資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此舉,是為了這兩大銀行上市作最後準備。據說, 國有銀行的上市計畫已經排定,順序是: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先海外,後國內。建設銀行可能首先上市,目標香港;接著是中國銀行,目標紐約。為此,當局將向四大銀行注資總計1200億美元。注資,是為了改善四大銀行的財務形象;同期改成股份制,則是為了改善四大銀行的市場形象,增加上市的吸引力。所謂"注資",實為"輸血"。這次輸血行動,打破了當局上次輸血時所謂"最後的晚餐"之諾言。眾所周知,四大國有銀行早已外實內虛、資不抵債,當局承認,其呆帳壞帳累計高達2400億美元,佔總貸款額的25%,外界估計,真實數據甚至可能高達50%。
當局曾先後多次向四大國有銀行輸血,均無濟於事。投入的巨資,猶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有專家估計,要真正挽救中國的國有銀行,至少需要5000多億美元資金,即相當於幾乎中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450億或1200億美元,對黑洞無邊的四大銀行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然而,這450億或1200億美元,對依然貧窮落後的中國而言,畢竟還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醫療衛生嚴重落後,排名盡列全球倒數,提起原因,沒錢。錢都到哪兒去了?其一,被官僚貪墨了;其二,揮灑在好大喜功的政績工程了,如"神五";其三,填窟窿了,如對國有銀行或國營企業的大輸血。
四大銀行上市,應在意料之中,這幾乎是當局的最後一著棋。從朱鎔基時代開始,就年年喊著要消解呆帳壞帳,多少年過去了,卻沒有見到呆帳壞帳消下去半點。相關配套改革,進展也極其緩慢。放在完整的市場經濟國家,這幾戶敗家的爛攤子早就該破產了。但這獨霸朝綱的"一元化"政府,就是要把它們包著養著,拆東牆補西牆地包著養著,填無底洞似地包著養著,硬是不讓倒。有人估計,這"四大金剛"一倒,維持一黨專制的經濟支柱也就"沒了"。正是基於這一心理底蘊,當局嚴禁私人企業染指金融領域、嚴防出現私營機構與國有銀行競爭的局面。
轉嫁呆帳壞帳,從"債轉股"就已經開始。上市,是轉嫁的繼續,不僅要轉嫁到中國老百姓身上,還要轉嫁到國外去。當局的如意算盤是,正如所謂國營企業的改革一樣,一招"債轉股",一招"上市",就宣布"改革成功",就等著自我頌揚。
國有銀行之所以虧損纍纍,債臺高筑,干係之一,脫不了腐敗。事實上,國有銀行醜聞頻傳,不絕於耳:某某行長因貪污入獄,某某行長卷款逃亡,某某行長因劣跡曝光後自殺......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輸血,其實是幫助貪官洗劫國家資產的另一種方式:承認被洗劫的現實,填補劫後的虧空。為此,填進去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錢,只有天知道!
不是讓國有銀行市場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是反覆輸血,一再扶持。這恰恰是中國金融改革中的思維瓶頸。在這種僵化的思維定勢下,企圖借上市挽救銀行,只能是最後一招。然而,上市不是"萬靈丹"。上市也有成敗之分,萬一敗了,如何收場?背水一戰。看來,這次大輸血,有人是豁出去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 關鍵字搜索:
-
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