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者:高層分裂 才能改變中國的帝國機制

中國時報郭崇倫報導,美國澳洲裔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教授譚若思(Ross Terrill)是最得北京喜愛的學者。他不只被封為「中國的友人」,做過周恩來的座上客,早在中國厲行「鎖國政策」,不歡迎外人來訪的文革期間,就由中國官員陪同四處參訪。可是在六四之後,譚若思徹底改變他對中國的看法,於是寫下「一中帝國大夢」(The New Chinese Empire)一書。出版後在美國受到廣泛重視,比較其他看衰中國的著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歷史視野,從根本批判中共政權的擴張帝國本質。

  譚若思是非常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兩本毛澤東與江青的傳記奠定了他的地位,此次副總統切尼訪問中國前還特別徵詢過他的意見,雖然譚若思對中共持批評態度,但最近中央黨校還曾邀請他演講,聽取這位「原來中國的朋友」的看法。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你提到的中華帝國有許多弊端,但是同樣是帝國,正在成型的美利堅帝國卻被認為是對全球情勢是好的,怎樣是好帝國?怎樣是邪惡帝國?

  答:帝國是兩百年前「全球化」還沒有被發明之前的代名詞,中華帝國當然是有它的優異之處,否則不會在其他文明古國都消滅了後,還存續下來,其中包括,不搞神權政體、優秀的官僚系統、以及朝代興亡,但社會體制穩定等等都是。毛與鄧都是這個帝國體系的繼承者,有些時候甚至以靈巧的手段,處理問題,譬如香港在四九年,斯大林建議拿下她,但毛卻說:「讓英國人發展她」。

  中華帝國 充滿擴張領土野心

  但是中華帝國的問題在於不尊重其他文化與國家,無論是越南或韓國,都必須畢恭畢敬,生怕被它征服吞併,前南越總理阮高祺年初重訪故鄉時,特別警告:中國愈來愈強,越南必須格外小心,否則會再度成為中國的一區。反觀美利堅帝國不是主動去侵略別人,其所鼓吹的自由與市場的觀念、甚至通俗文化,都是世界其他人所自動接受的,無論你是想吃漢堡的土耳其女子,還是希望申請美國德州大學的印尼大學生,這個帝國是「自願加入的」,更何況美國所提供的安全架構,提供了越戰以來經濟發展和平環境,包括中國在內都受益。

  問:你特別強調中華帝國對領土擴張的野心,現在是否仍然如此?最近北京辯解自己是「和平崛起」,你覺得呢?

  答:現在仍然如此,而且所謂和平崛起根本是個謊言。中國是唯一宣稱,只要中華帝國曾經統治過的地方,就有主張的權利的國家,但世界上沒有這種例子,拿破崙時代的法國也佔有許多歐洲領土,但不會宣稱現在對他們有主權,但是現在的中國政府則不同,舉凡南中國海的歷史舌型疆域,對朝鮮半島古渤海國、高句麗的歷史遺產的宣示,都讓鄰近國家非常不安。即使最近與中亞各國簽訂劃界協議,仔細看來,都只是如何劃界的工作協議,不是最後定界。毛澤東告訴基辛格,沙皇曾經侵佔多少多少中國領土,「我們還沒有算帳」,中國在東亞成為第一強權後,不知道會怎麼做,大家都擔心。

  發展經濟 乃強化國家手段

  問:現在的中國反而愈來愈把經濟作為影響的手段,而不是採取軍事手段,你的看法是?

  答:對中國的看法往往看你與中國的距離而定,住得近的,很難與中國作朋友,而隔著一個大洋的,反倒比較容易與中國友好。回到你的問題,軍事與經濟手段本來就是交雜的,中共建國初期打了好幾場仗,到了九零年代,沒有了戰爭。

  但如果說中共帝國是奠基在經濟之上,我們必須問,他是重商主義式的為了國家的光榮,還是融合入全球的市場?到目前為止,我們必須說,還是為了國家,國家把經濟當成手段工具,而不是為了市場經濟目的。我個人並不反對,民主聯邦的中國能夠成為跨國公司的總部所在,但是現在並不是如此。

  問:你的書中對一般常識性的看法:經濟發展會促進政治轉變,頗不以為然。

  高層分裂 才能改變帝國機制

  答:這些年來雖然有社會的變化,而一度也在天安門事件上產生影響,但是最後以失敗告終,胡啟立與趙紫陽不知道怎樣與學生們互動,而孩子們也不知道怎樣對付中共,而整個九零年代沒有產生政治自由化,只有任期制,是正面的影響。

  問:你曾經談到改變中共帝國的幾個機制,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是,共產黨統治階層的分裂,為什麼?

  答:導致改變這是唯一的方式,分裂是因為內部產生辯論,有人堅持列寧路線,才能把國家聚在一起,但其他的人強調新的國家型態才能因應變化,而且不能再耽擱下去了,由於領導權的變化,一定會對中華帝國的疆域造成變更,就像前蘇聯、前南斯拉夫、以及前捷克斯拉夫。事實上,這些年邊疆這 穩定,中國是太幸運了,未來五年至十年,中共帝國的一或二處,一定會有變化,也許是達賴過世,藏人運動日趨激烈,也許是朝鮮族人的大移民,也許是香港,也許在新疆,中華帝國的疆域變化勢必要發生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