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伯格在美國有「IT業第一專欄作家」之稱,被公認為是美國科技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比《華爾街日報》的總編還高,工資也比總編拿得多。對於IT業(信息產業)來說,莫斯伯格的一支筆可以影響到其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和其股價的升降。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將莫斯伯格稱為「造王者」,就是形容他的權力之大。
今年57歲的莫斯伯格性格開朗、直率、富有激情甚至有些逞強好鬥。他的密友、《華爾街日報》記者卡拉.斯威塞說他是個「異想天開的奇客」。
在成為科技評論專欄作家前,莫斯伯格曾當過20年調查性新聞記者。他的座右銘是:做新科技產品的普通消費者的代言人。他的最大特點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親自嘗試betway体育手机网 產品,以實踐經驗來支撐文章,滿足讀者對神秘的數字王國的瞭解需求,同時根據自己對科技產品簡單性、效能和外觀等方面的個人愛好來重塑技術世界。
「造王者」:
一句評論影響股價
2002年,莫斯伯格到拉斯維加斯參加電子消費品展覽會,走在會議大廳裡,忽然有人氣急敗壞地對著他高聲尖叫。定眼一看,原來是XM衛星電臺的總裁休.帕尼羅。他毫不客氣地指責莫斯伯格,說正是他的評論讓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了公司股價下跌。莫斯伯格很惱火,但是一點都不畏懼,他挨一些公司主管的罵已不是一次,經歷的類似場面多的是。他任憑帕尼羅大喊大叫,最後忍無可忍地吼了一句:「你的股價關我屁事!」
其實,莫斯伯格很喜歡XM衛星電臺。這個電臺向汽車駕駛者提供100多個音樂頻道,播放搖滾、鄉村音樂等多種風格的音樂。一開始,莫斯伯格滿懷激情地介紹著這個電臺,而投資者也喜歡該公司的股票。不過,要接收到信號,車主必須配套購買該公司出售的特製無線電收聽裝置。莫斯伯格不喜歡這個裝置,他在專欄中批評這個裝置設計很糟糕,很難用,並且價格太貴。該專欄一出,當天上午XM公司的股價就下降了8.5個點。
不過,帕尼羅最終承認莫斯伯格對硬體的批評是對的。幾個月後,XM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無線電接收裝置,不僅價格低了,性能也大大改善。
鼓吹新科技產品實用化
XM公司只是根據莫斯伯格的評論而重新設計產品的數十家公司中的一家。可以說,他影響了美國人所使用的手提電腦、手機和MP3播放器的外觀和性能。
從1991年《個人技術》專欄初創起,莫斯伯格就是新科技產品實用化、大眾化的堅定鼓吹者。他的《個人技術》開篇之語就是這樣跟讀者對話:「個人電腦太難用了,這不是你的錯。」他對科技世界的平民化追求為他贏得了許多擁躉,但是也惹惱了許多人。有人認為他傲慢無禮、憑主觀行事,還有人懷疑他是否真的瞭解技術世界的奧秘。
對此,莫斯伯格表示,他並不在乎別人的批評,他也很高興能夠在必要的時刻「揭露公司的真面目」。他也絲毫不畏懼來自大公司的壓力。他說,他這一輩子連白宮、五角大樓和司法部的批評都經受過,對來自大公司總裁指責也就不以為然了。
迫使微軟修改視窗系統
在科技評論生涯中最令莫斯伯格驕傲的大手筆是反對微軟視窗系統的智能標籤。2001年,莫斯伯格在WindowsXP測試版上對智能標籤進行測試時發現,智能標籤可以在不經網頁所有者允許的情況下強行將網頁上的任何文字變成指向微軟公司或者贊助商的鏈接。
莫斯伯格在專欄中發表犀利評論,批評微軟公司推出的智能標籤是危險的權力濫用,他的專欄立即引起了強烈反應。三週後,有微軟的高級主管向莫斯伯格透露,微軟取消了這一功能,而直接原因就是他的專欄。《華爾街日報》執行總編斯泰格說:「這件事讓沃爾特洋洋自得。」
薪酬最高
掙得比老總都多
儘管對他進行惡意誹謗者和被他「殺傷」的人數不斷增長,但是莫斯伯格的專欄寫作事業也在一路擴張。如今,他在《華爾街日報》同時開著三個周評和一個月評欄目,每週還要做一次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科技電視節目。科技專欄不同於一般的評論,需要作者花時間去接觸和嘗試新產品、瞭解技術界的新動向,所以開這樣的專欄比普通專欄累得多,難度也大得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露餡。
如今,莫斯伯格已成為《華爾街日報》的品牌。《華爾街日報》也不遺餘力地留住這個寶貝。1997年,調任時代集團任總編輯的《華爾街日報》前總編諾姆.佩爾斯廷企圖以高薪挖莫斯伯格為《時代》、《財富》、《金錢》三家雜誌寫專欄。莫斯伯格有些動心,畢竟薪酬很高。《華爾街日報》執行總編保羅.斯泰格為了留住他,親自到母公司道.瓊斯CEO彼得.康恩處請求康恩給予莫斯伯格跟時代方面提供的同等待遇。這意味著莫斯伯格拿到的報酬比斯泰格本人還要高。
惜才的康恩同意了這一請求,莫斯伯格留了下來。據稱,目前,莫斯伯格是《華爾街日報》薪酬最高的記者,年薪50萬美元。
做一個大牌科技記者有一個好處,用莫斯伯格助手的話來說,就是「每天都像過聖誕節」---一些新酷產品被源源不斷送過來供他試用,甚至有些電子產品公司的CEO和產品設計主管每週必帶著產品拜訪莫斯伯格,聽取他對產品的意見。
莫斯伯格還有收藏經典計算機的愛好。在莫斯伯格的辦公室裡,有一個他所謂的「計算機博物館」。早期的蘋果機、掌上電腦等機型都有。莫斯伯格是一個家庭電腦發燒友。早在用原始的蘋果機的年代,他就自己給電腦加記憶晶元,讓他的妻子伊迪驚訝不已。因為伊迪認為「他根本不是懂機械的那類人,動手能力不強」。而早在即時聊天室開通之前莫斯伯格就嘗試用低速modem跟在報社的同事交換文本信息。本版文字:如嘉
記者生涯
跟國務卿不打不相識
早在少年時代,莫斯伯格就愛上了新聞寫作。在布南代斯大學讀政治學期間,莫斯伯格也不忘利用假期為當地報紙寫犯罪和政治方面的新聞。大學畢業後,莫斯伯格到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攻讀新聞學碩士。1970年,莫斯伯格來到《華爾街日報》當記者,年薪9000美元。
1987年,莫斯伯格在《華爾街日報》頭版報導了有關美國股市崩盤的消息,用有力的數據和觀點說明當時的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太過草率,讓貝克大為光火,對他發出三個月採訪禁令。戲劇性的是,當貝克當上老布希總統的國務卿後,莫斯伯格變身為《華爾街日報》外事線的記者,跟隨貝克在全世界跑,貼身採訪貝克。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不打不相識。莫斯伯格跟隨貝克去過俄羅斯、東歐、沙特等地,經歷了冷戰結束、東西德統一、海灣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