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科研應試與科研人治

 2004-06-23 07: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都不滿意,都沒辦法
二OO四年三月十三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秦伯益,在國家圖書館分館「文津講壇」作了《妨礙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政治因素》的學術報告。《科學時報》於三月十九日以《秦伯益:中國科技緣何落後?》為題報導說:秦伯益院士認為,中國自古以來「領導看政績,個人求功利」的思想就存在。建國後力求盡快致富圖強,導致各方面的浮躁。思想,是立地成佛式的;各種活動也是群眾運動式的,不注重積累。在這種思維習慣下就出現了一種傾向:教育應試,科研也「應試」。科研人員的業績與各種獎勵掛鉤,而業績的確認又是通過可量化的急功近利的評估體系來進行。這使得科研人員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論文,就根據一兩個數據寫論文;要成果,有一兩點苗頭就作為階段成果申報,原本是一個大協作項目,為體現參加者各自成績,就分開來寫論文、報成果。由於每提一級都要以任現職級時的成果作為依據,科研人員就只能以三四年為一個週期安排計畫。考核評估是必要的,但現在的這種評估方法已經陷入了尷尬境地。被評的人、評人的人和管評的人,誰都不滿意,誰都有道理,誰都沒辦法,又誰都照著辦。誰都在埋怨,又誰都怨不著。這種應試的科研恰恰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同時也在耗損著科研人員的聰明才智。

大成果風險大,小成果無風險
關於科研應試,秦院士還舉了一個例子:現在博士生必須有在國外發表的論文才能畢業。但是科研需要積累、需要打基礎。往往風險大成就高,真正有創造力的成果幾年之內是顯示不出來的。在醫藥界,確認一項大的成果至少需要十年。這就導致大批科研人員為了「出成果」而放棄了風險大、但是前景好的研究思路,而選擇「旱澇保收」的小課題。在國外,更看重評審答辯中學生的研究思路,而不是要馬上出成果。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恰恰是愛因斯坦曾經批評過的那種手持電鑽,在硬板紙上不時鑽出小孔來作為成果的做法。實際上,很多隱性結果是很重要的,可能有真正的創新啟迪。

「科研應試」的根源
秦院士是從事醫學科研的。筆者作為一名從事社會科學的科研人員,對秦院士的觀點深有同感。在筆者看來,這種「科研應試」,實際上就是陷身於群眾運動式的人治內耗的「科研管制」和「科研應付」。其根本原因與其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政治浮躁,不如說是依法負責任的現代公民意識的普遍缺失和等級森嚴的人治思維的根深蒂固。關於這一點,錢玄同先生早在一九一八年九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一卷中,就曾在《隨感錄ܫ二十八》中有很好的說明:「民國的主體是國民,決不是官,決不是總統。總統是國民的公僕,不能叫做『元 首』。國民既是主體,則國民的利益,須要自己在社會上費了腦筋費了體力去換來。公僕固然不該殃民殘民的,卻也不該仁民愛民。公僕就是有時僭妄起來,不自揣量,施其仁愛;但是做國民的決不該受他的仁愛──什麼叫仁民愛民呢?像貓主人養了一隻貓,天天買魚腥給他吃,這就是仁民愛民的模型。」

需要現代公民意識
作為一名擁有依法責任的現代公民意識的科研人員,首先應該對於自己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負責任;而不是犧牲獨立自主的學術追求去應對和當局的物質獎勵。作為一名擁有依法負責任的現代公民意識的科研主管和行政官員,更應該保障科研人員的科研條件和學術自由;而不是以「施其仁愛」的人治心理去制定急功近利的評估體系,進而對科研人員的學術自由進行粗暴干涉和強行評估。科研人員的成果,更多地存在於並沒有公開發表的課題報告之中,而不是存在於急就章的學術論文之中。一項科研成果的價值,自然需要與該項課題相關或相近的學界同人來進行印證和評估,卻不需要任何級別的科研主管和行政官員充當科研考官之類的人治角色。

需要信息自由和出版自由
在談到「妨礙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政治因素」時,不得不談的還有兩點,其一是人治思維下的信息管制,其二是人治思維下的出版管制。

從理論上說,任何信息都是中性和無害的,一位負責任的公民當然應該享有最大限度的知情權,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承擔責任。單就科研人員來說,任何一項創新成果,又都是以對於前沿信息的及時捕捉和正確判斷為前提的。以所謂「有害信息」的名義進行新聞封鎖和信息管制,其實就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人治思維的一種延續:同時也是對於合法公民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筆者的一位老同學是河南省某高校的副教授,他積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學術著作,先是通過花錢買版面才得以在學術刊物上摘要發表,幾天前又不得不以四萬八千元的代價自費出版,這四萬八千元中包括被北京某國家級出版社無償索取的二萬元書號費。國家出版社不資助科研人員出版學術著作反而唯利是圖,新聞出版署又不允許科研人員使用無償書號自費出版學術著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造成對於科研人員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的最為直接的妨礙和傷害,其結果必然是余秋雨式的文筆雖好卻連最基本的歷史事實都沒有弄明白的文化暢銷書的大肆氾濫,以及不法書商對於劣質暢銷書的大肆盜版。長此下去,中華民族從事科技創新和精神創造的潛力和活力,必將會元氣大傷以至於損耗殆盡……

(動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