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地壇建國首次大修 耗資404萬元工程開工

 2004-10-30 07: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京華時報消息: 昨天,耗資404萬元的地壇文物修繕工程開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地壇進行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次修繕工程。作為地壇的核心部位,方澤壇的換「裝」成為重點,力圖恢復到475年前的原貌。

  修繕1:方澤壇「變臉」

  地面恢復「二城樣大方磚」

  壇牆牆面刷「紅漿」

  黃琉璃瓦上釘子戴「釘帽」

  方澤壇的地面在1980年的修繕工程和平時修補中,大部分已被更換為水泥地面。

  據施工項目副經理劉凱介紹,此次要將方澤壇的水泥地面全部鏟除,在原有二城樣大方磚做成的「墊層」上再鋪一層。這種磚是比以前北京城牆磚小一號的灰色青磚,磚與磚之間的縫隙也將按照傳統工藝以白灰、青灰填充。對於鏟除水泥後發現沒有「墊層」的地方,還要重新鋪設方磚。目前的工作是為方澤壇的修復準備近 20萬塊磚。

  方澤壇的裡外兩層壇牆要進行細節修補。全面去除現有的紅色牆面,塗抹古建傳統材料「麻刀灰」(白灰+紅土),再刷上純紅土製作的「紅漿」。

  在傳統的皇家建築上,黃琉璃瓦瓦面和底面都由釘子來固定,為了美觀和防止釘子生鏽,還要在釘子上戴上黃色「釘帽」。現在方澤壇壇牆的黃琉璃瓦上只見釘子不見「釘帽」,本次修繕要全面為壇牆上的琉璃瓦配上上千個「釘帽」。修繕2:皇祗室挑「頂」揭「地」

  屋面挑頂更換破損「望板」

  妥善保護內檐彩畫

  地面補換10塊「金磚」

  皇祗(音同齊)室在方澤壇的正南,是五開間的歇山式大殿,是地壇的主建築之一。「皇帝祗神」等牌位平時都供奉在這裡,只有祭祀時才移至方澤壇,因此為皇家的地神廟。

  皇祗室的屋面自建成至今從未做過任何修繕。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其屋面的椽子和「望板」(在椽子上鋪就的木板)已開始破損,進而漏雨。此次要對皇祗室屋面進行「挑頂」,然後檢查有無「望板」破損,以更換新的松木「望板」。

  由於皇祗室內檐彩畫為乾隆年間原物,為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全部以鳳為題材,在現存古建築中尤為難得。因此,在更換「望板」時,施工人員將會根據實際情況用彩條布做妥善保護,確保彩畫不受任何損壞。

  另外,皇祗室內由於部分地面受損嚴重,本次工程還要更換室內的破損地面,補上10塊兩尺見方的「金磚」。

  修繕3:8大殿查補屋面

  此次修繕中,齋宮、宰牲亭和神庫均要揭瓦,進行屋面(房頂)的查漏補缺,達到加固和防風雨的目的。由於齋宮為三大殿,宰牲亭為兩重殿,神庫為一正兩配殿,因此,此次屋面查補工程有8個大殿。

  由於常年的風雨侵蝕,8個大殿的彩畫色澤已大為暗淡,本次修繕就是要先上兩層「色釉」,再上一層「光釉」,使彩畫恢復神采。

  工期:2006年全部完工

  由於冬季氣溫低,不適合一些施工項目的進行,本市古建文物的修繕在每年的11月15日之後都要停止。因此,方澤壇和皇祗室的修繕要等明年開春才正式開始。

  市文物局已將地壇大修列入「人文奧運」計畫項目。全部工程預計2006年完工,修繕總面積1.98萬平方米。其中,方澤壇修繕工程預計明年6月完工。

  地壇概況: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外的地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帝祗神」的場所,也是我國規模最大、保持原格局最完整的祭地之壇,總面積640畝,其中古建築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1980年政府曾撥款修繕西門牌樓等,但由於常年遭風雨侵蝕,壇牆、古建築均有很大程度損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