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林麗前年離開教師崗位,成為一名專事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但悠閑的「富婆」生活很快讓她感到無聊。去年初,在一名信教朋友的影響下,她在家裡騰出一個房間專門供奉佛祖,從此,誦經禮佛成了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8歲的送水工李勇沒有林麗那樣的條件從事宗教活動,但他胸前總是掛著一副鍍銀的十字架。李勇說:「幹活累了或者和老婆吵架了,摸摸十字架,想想主的教導,心裏就會舒坦很多。」
來自河南確山縣的李勇夫婦到北京「闖世界」已近三年,至今沒有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在城市打工,時常會遇到麻煩事,如果沒有胸前十字架的安慰,「真不知要生多少悶氣。」李勇談起宗教給他帶來的好處,仍然是一臉的感激。
1949年以後,宗教逐步受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排擠,在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中更被當作「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而遭禁。1982年通過的中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不得強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但憲法同時也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破壞社會秩序,中國的宗教團體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中國主要的宗教派別有佛教、伊斯蘭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官方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宗教團體有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基督教協會等八家。這八家宗教團體的負責人一般都是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常委,少數人甚至官至人大副委員長或政協副主席。官方199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有宗教活動場所8萬5000多處,宗教團體30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
信教人數難以估計
1990年代以來,中國信教人數呈迅速增長的趨勢。1993年官方宣布中國信教人數有3000多萬,1997年這個數字就超過了1億。但近來官方談到中國的信教人數時,仍說是「超過1億」。
中國到底有多少人信教?恐怕很難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因為很多信教民眾並不去寺廟、教堂等宗教場所,而是自己在家,或者和相熟的教友一起在非正式宗教場所從事宗教活動。林麗和李勇夫婦就屬於這類信教者。
李勇說,他老家的許多親朋都信教,但不少人並不常到縣城和鎮裡的教堂裡去做禮拜,而是聚在鄉間聽當地的牧師講解相關的宗教知識。
入教時,李勇夫婦也參加了富有當地色彩的宗教洗禮儀式:在距村莊不遠的一條小河裡,教友們在牧師的祈禱和祝福聲中依次將全身浸入河水,就完閃訟蠢竦某絛頡?p> 為什麼要信教?李勇說,有信仰的人比較值得信任,因為宗教勸人做善事、做好事,教友之間有什麼困難也樂意互相幫助。「現在人情這麼冷淡,誰不想多有幾個朋友呢?」
到教堂舉行婚禮也成為不少青年人追求的一種時尚。北京著名的西什庫教堂一名牧師說,到教堂舉辦婚禮的不僅有教友,一些教外的年輕人也希望讓牧師見證自己的終身大事。由於北京的教堂數量有限,到教堂舉行婚禮至少需要提前半個月預約。新婚夫妻一方是信徒的,到教堂舉辦婚禮的費用是1000元人民幣(相同,約 199新元),雙方都不是信徒的,婚禮費用為2888元(約576新元)。
信教民眾有「五多」
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一名學者說,這幾年中國信教人口增長很快。尤其在農村,隨著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中共基層組織對農村的控制減弱,宗教對農民的吸引力大為增強。
有關資料表明,中國信教民眾仍存在著「五多」現象,即老年人多,婦女多,農民多,文化水平低的人多,經濟落後地區的人多。但這兩年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信教也開始增多。隨著傳統意識形態對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弱,中國的宗教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大。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