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的《朝日新聞》刊登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也披露了一組非常值得中國人深思的數據。看了之後,我想很多中國人都會感到臉紅。文章的題目是《中國人團體是電器街的最佳客戶》。為了強調中國觀光客的重要和受歡迎,記者使用了日語敬語中最尊敬的語言。這固然體現了記者對中國人的好感,更主要的是中國人在日本電器街的表現確實驚人,是這裡名副其實的「上帝」。
且看下面的幾個事實。東京秋葉園電器街的「赤木國際店」每天大約有1千人左右來客,其中四成左右是中國人。記者看到一河南省的男性一個人就買了三臺價值9萬4千日元的攝像機。一桂林出身的女性買了數碼相機等,消費總額為13萬日元。
「赤木國際店」是主要以中國人為消費對象開設的店舖,僅僅兩年就衍生出三家分店。社長阿部介紹說說,店舖發展如此之快,完全是靠著中國人旺盛的購買力。他就曾經遇到過一個中國人,一次就買下了10臺數碼像機,一台大型電離子電視。總額達200萬日元。而且,現在的中國人還喜歡購買100萬日元左右的大型電視。這種大型電視是他們店的熱銷商品之一,賣得非常好。他說中國人能花錢是世界第一。
國家還不夠富裕,還屬於發展中國家,其國民的購買力就被先進國家的人譽為世界第一。這說明瞭什麼?而且,這些在日本購買商品的中國人在購物時都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必須買日本原裝貨,而對於那些廉價的「中國造」連看不看一眼。真不知瞭解了這些事實之後,中國人還怎麼去高喊「抵制日貨」?不臉紅嗎?
目前,中國人能夠來日本旅遊觀光的地區還屈指可數,中國政府還在要求日本全面開放,讓中國各個地區的人都有資格來日本觀光。可想而知,目前才只有幾個地區開放,中國的觀光客就給秋葉園電器街帶來了無盡的財富和繁榮,如果真是全面開放了,日本國內市場的日本制電器恐怕要成為緊俏商品,供不應求了。
在日本尚且如此,在中國國內也好不了多少。中國人對「日貨」的情有獨鍾隨處可見。日前到了上海,那璀璨的夜景令人讚嘆,然而仔細一看,卻有些尷尬,最醒目的霓虹燈廣告幾乎都是日本公司的,其次是歐美企業。還有,從大連到北京再到上海,日本餐館人氣經久不衰,發展勢頭越來越旺。日本音樂、漫畫的盜版屢禁不絕。還有日本的化妝品幾乎無所不在,乃至資生堂、嘉那寶公然成為最受歡迎的貴重禮品,為所有國人女性青睞。如此例子,不勝枚舉。昨天的在日中國電視臺還在放鬆南京市長的呼籲,懇請更多的日企到南京看看,前來投資合作。
由此,國人的抵制日貨行為,除了滑稽還是滑稽。就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東方日報報導稱《深圳街頭簽名4000人衝擊日資公司》,說「情緒激動的示威者沿途試圖衝擊多家日資商場,過程中有人損毀日資商場超市燈箱、招牌並塗污廣告。其中部分人甚至試圖衝入商場,當局出動數百名警察和保安組成人牆阻止。雙方曾一度發生推撞。有人損毀商場的燈箱、招牌並塗污廣告」。
示威可以,打砸搶就是違法行為了。那只能再次說明中國民眾的無知,說明中國的法律不過是一張不能兌現的擺設。與民眾的態度相反,政府還在大談吸引外資,如此民眾的法制意識,試問哪個國家的資本家還敢在中國長久而且安心地辦企業呢?
面對中國「抵制日貨」的種種騷動,日本從民眾到政府都顯示出成熟社會文明公民的理智和冷靜。除了少數媒體用數百字進行報導之外,社會沒有任何反應,看不出任何過激行動。
故此,身為在日華人,以生活在日本所看到的事實,真想奉勸國人,趕快收起鬧劇,學會理智地對待日本,對待鄰國。時代不同了,抵制某某國貨已經過時。中國人從第一次高喊抵制日貨開始,已經過去50年了,日貨不僅沒有禁絕,反而又在中國大行其道,廣受歡迎。如此結果不知道是因為國人健忘還是不思進取所致。
很想給抵制日貨的國人吶喊助威,可惜卻難以笑談抵制日貨。倒覺得中國人應該反思一下。日企既然來到中國,多數是因為他們喜歡中國,從各個角度和中國有著割不斷的因緣,否則,單純從經濟利益考慮,到亞洲其他國家投資也是一樣的。改革開放20多年,日企也和我們共同走過了持續發展之路。中國人也從中受益匪淺。不能翅膀硬了過河拆橋,就翻臉不認人,又砸又打地欲將人置於死地而後快。
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固然有值得反對的行為,但是到中國投資的企業還是對中國有貢獻的,多數的中國人也受益非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而且,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完全可以採取民主、和平、理智的方法,並不是靠抵制日貨就可以實現的。更何況中國人至今為止的種種行為,根本就沒有高喊「抵制日貨」的資格呢。
過去人家拿槍打進來時,你抵制日貨屬於正義的行動,可現在是你請人家來的,也要抵制。這於情於理都有些說不過去。若果真如此,那麼中國人將徹底失信於世界。
秋原/推薦
- 關鍵字搜索:
- 孫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